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政处罚适用的含义、特征行政处罚的适用,是指行政处罚主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为人违法的事实和情节,依法认定违法行为并裁量决定行政处罚的专门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是否科以行政处罚,二是科以何种处罚,三是科以何种程度的处罚。行政处罚的适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 行政处罚的适用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处罚主体的专门活动,其他机关或组织无权进行这种活动。(二) 行政处罚的适用以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和  相似文献   

2.
叶景荪同志在"关于'免予起诉'的问题"(见1957年"法学"第二期)一文中,对于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这种做法,认为值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否定性的论断.我阅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这么一些感觉,现提出来共同研究.叶同志在文章中说:"'免予起诉'的案件,都是一些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有某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节(如自首投案,检举立功等),根据政策法律可以免予处罚的."这种对于"免予起诉"的前提的理解,是不能认为正确的.我国刑法中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案件在获得宽大处理的场合,往往表现为:从轻处罚、减轻刑罚或者免予刑罚等.这三种互不相同,其取舍是决定于案件本身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以及可予以宽大处理的情节.简言之,被告人之是否受到从轻处罚,或减轻刑罚,或免予刑罚,都是取决于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应当其有事实情节和法律  相似文献   

3.
行政处罚中的分别处罚方法张泽想分别处罚,是相对于合并处罚而言。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共同违法行为人或一个违法者实施了数种违法行为,依法分别确定与其违法行为相应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运用分别处罚方法,应区分各种不同情形而具体、灵活地运用。一、对实施共同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发表了不少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后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消息.对"免予起诉"这个制度,我有些疑问.这些被"免予起诉"的案件,都是一些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有某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节(如自首投案、检举立功等),根据法律、政策可以免予处罚的.人民检察院对这些案件"免予起诉"而不予以"不起诉",想是要将其与那些因根本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而"不起诉"的案件加以区别.这样区别一下是对的,但这个做法却牵涉到检察院有没有权限对这类案件不提交法院审理的  相似文献   

5.
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一个对违法行为予以认定、评价和适用法律的复杂过程,既涉及到行为人的主客观因素和从重、从轻处罚事由,更涉到违法行为本身的复杂与多变,涉及到实施处罚的机关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比如,一行为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规范,依法应当由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处罚的怎么办?连续几个违法行为又应如何处罚?等等。我们把解决这些由于受处罚行为和行政处罚本身的一些特性引起的问题而形成的一套规则称之为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简称行政处罚规则。其中包括:行政处罚竞合规则,连续几个违法行为处罚规则,以及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等。  相似文献   

6.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往往一判了事,而对应当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被告人,未作相应的案后处理,特别是对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的,没有及时将判决书和必要的案件材料移送有关主管部门,致使一些案件的被告人未受到应有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处…  相似文献   

7.
<正>【裁判要旨】环境行政处罚应贯彻过罚相当原则,结合违法原因、违法情节、主观过错、危害程度以及改正情况等因素,作出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处罚。对于相对人主观无过错情况下实施的、没有造成危害的未验收先运营行为,且处罚前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行政机关不应予以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8.
张淑芳 《法学》2018,(4):48-56
我国行政处罚法设立了行政处罚的"从轻情节"而未设立"从重情节"。无论从轻还是从重情节,都是行政主体对行政处罚的合理运用,不能将行政处罚的从重情节与行政权行使的不当性等同起来。未设置从重情节往往导致执法和审判难以把握处罚尺度。在立法已设置"从轻情节"的情形下,再设置"从重情节"能使立法更加规范,使处罚适用周延,使处罚制度均衡,使处罚操作科学。  相似文献   

9.
<正> 严格区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界限,对于正确运用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有着重要意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对它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处罚,而犯罪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前者情节轻微,对社会影响较小;后者情节较前者重,对社会危害较大,因此,无论两者的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影响或危害以及处罚方法,都是不同的。条例规定的某些违法名称与刑法规定的某些罪名是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但其内涵或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制售假药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罚能够准确适用,实现司法公正,应当反思制售假药行为相关处罚的立法规范。假药罪变为行为犯,意味着只要有行为就要入罪。制售假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天壤之别,即便其行为全部入罪,也不应该一律适用刑罚,而应当区分情节分别适用行政处罚与刑罚。假药罪变为行为犯后,其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完全重合,一般违法行为失去独立存在的空间,与犯罪行为的立法界限消失,所对应的行政处罚与刑罚适用不清。立法没有区分制售假药之违法与犯罪的界限自有其根据,通过定量研究在司法中寻求界分或许更为妥当。依循《刑法》第37条之规定,设定制售假药之"犯罪情节轻微"的标准,符合该标准的独立适用行政处罚;反之,并合适用刑罚与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居高不下、免予刑事处罚的数量日渐增多,以下是某区检察院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统计表,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刑罚贵在适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具有投案自首、重大立功表现、积极退赃情节且犯罪数额不是巨大、情节不是十分严重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依法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不失为挽救失足干部的一个好的途径,无可厚非。然而,职务犯罪案件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率明显偏…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会直接影响刑法尤其是行刑衔接中最常见的行政犯的司法适用.在行政处罚领域,要准确把握袭警等违法行为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上的位阶性、互斥性;在治安管理处罚领域,要注意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与侵犯财产罪的数额累计之间的关系;走私等违法行为的刑法定性会随着行政法规范的变化而变化;行政法与刑法所共有的特定用语的一致性解释为...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处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贯穿于行政处罚的全过程,是对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总体要求,是领会行政处罚法立法宗旨和精神实质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行政处罚原则也是对行政处罚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违反这些原则,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和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相适应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原则等等.其中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同时,在被告人在犯数罪的情况下,可以判处缓刑。此种情况下,免予刑事处罚与缓刑可以并罚。  相似文献   

15.
通常情况下,对行政不法采用行政处罚方法进行制裁,对刑事不法采用刑罚处罚方法进行制裁。但是,当行政不法行为事实、情节或社会危害程度已达到用刑罚方法处理的程度时,依然采用行政处罚方法则很难达到处罚目的,这时,考虑到过与罚的相适应,有必要用刑罚方法来处理严重的行政违法。而创立行政刑罚是用刑罚方法处理严重行政违法的又一较好选择。行政法和刑法作为具有不同功用和目的的两个部门法,存在着诸多区别,同样,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处罚适用的前提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有…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律师、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保障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规章以及本办法进行。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四条 司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对已经构成犯罪但不需判处刑罚的被告人从宽处理的一种制度。正确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对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挽救多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刑法第32条的规定,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二是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在适用免予刑事处罚上却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对某些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过分注意追赃,没收非法所得,罚款,赔偿损失等财产方面的处理,而忽视犯罪的  相似文献   

18.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对税收管理相对人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而给予的行政性的制裁。税收行政处罚的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非经依法变更和撤销,其法律效力就应不折不扣地付诸实现。作出税务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将处罚决定实施完毕,被处罚的税收管理相对人必须依法按处罚决定的事项和期限自觉地履行。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在审理盗窃案件中,盗窃数额是判断犯罪情节及社会危害性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还应综合考虑案件其他情节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如果盗窃犯罪的案情特殊,综合判断犯罪情节确属轻微的.即使犯罪数额巨大.也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20.
一、量罚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重要性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二款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卫生行政违法行为,客观上存在着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的多样性、复杂性。违法行为千差万别,两种完全相同的违法行为是不存在的,这就决定违法责任的千差万别,行政处罚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才能做到罚责相称呢?如何才能做到行政处罚公正呢?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卫生监督执法中开展量罚的研究对正确实施行政处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