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生理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树立理想、选定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我党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七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和社会效益。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对青少年更好地进行理想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文仅就当前理想教育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做些肤浅的分析。 误区之一:用“主观图画”代替“客观过程” 在进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或者用想象的物质生活标准把理想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把理想拼接成一种可以任意解释的超越现实的作品。其原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念体系是概念语言层面的教育理念.建构在经济学逻辑上的教育理念体系的起点在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现实基础和经济学逻辑的普适性,主题是对教育行为的有效性评价和对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未来发展有两个主要方向: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及体系的分析、补充、批判、超越和重构;探讨传统教育价值与理想的回归路径,寻找超越现实教育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穷而后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少见的现象 ,是理想与现实对激下的产物。幸运的是 ,中国文人并没有被生活所击倒。他们在文学中找到了另一片自由挥洒的天空 ,超越了痛苦 ,使文章获得了“工”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送礼索官”,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大学生“送礼索官”现象,是不良社会风气在校园里的一种反映,是家庭教育世俗化的结果,是学校教育不公平的一种折射。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戍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点所在,是教育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5.
校外教育理想的实现,在于其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文章阐述现代校外教育理应实施的功能,对当今校外教育为迎合旺盛的社会需求而存在的一些功能偏离现象,作了分析。对理想的述说,实质是对现实的诉求。校外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区剐于学校教育的特性张扬。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处理好梦想与现实、梦想与筑梦方式、梦想的内生与外铄、梦想中的物质梦与精神梦等几对关系.不能只讲对梦的美好设想,而忽视梦想在现实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筑梦需要的工作与努力;不能只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梦,还要讲国家如何为个人梦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使个人敢于有梦,能够圆梦,使梦想真正成为个人内心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也不能仅仅把梦想停留在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有人生信仰、道德修养等精神层面的描绘与追求,使“中国梦”能够落地生根,从而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法律应当具有“显明性” ,但仅仅有“显明性”是不够的 ,现代法律实践中还要求法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从法律学意义上讲就是应当使法律本身与客观现实达到一种契合 ,使法律具有适应性与可操作性 ,而法律的“模糊性”则是使之契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当代问题大学生个性缺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研究 ,不应当停留在抽象的口号提倡或者机械的字义解释的层面上 ,应当把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头脑有主见、行为有道德、肩膀有责任、腹中有才干、眼睛有乾坤、胸中有理想 ,脚踏实地 ,可以让党放心、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放心、让大学放心、让用人单位放心、让家庭放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具体的培养目标 ,然而 ,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些人所存在的个性缺陷 ,却对这种培养目标的实现构成了冲击 ,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些人所存在的个性缺陷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矫正的策略进行研究 ,不但具有理论意义 ,还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进行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着理论误区,这就是:(1)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由于理想的社会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距,就很容易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无优越性可言。(2)在客体对象上,把资本主义统归于发达资本主义,似乎一提起资本主义就是“富”,一提起社会主义就是“穷”,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理论误区。(3)在一般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尊重人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的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人,就要站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高度去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把“人”放在人应有的位置上,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尊重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灌输为主”向“灌输与参与并重”教育方式的转变。二、尊重教育对象的民主权利。尊重人,关键是把教育对象真正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突出强调理想纪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共同理想和纪律才能把人们团结起来。理想和纪律教育的任务是长期的,重温“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的教育思想,就是为了进一步凝聚力量,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略论"生态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推进我国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理念是在技术理性土壤上滋长起来的一种主体实践意识 ,是一种既有合理性、概括性、统摄性 ,又具有现实性和实际可应用、可操作性的观念和精神。“生态和谐”教育理念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 ,它强调教育的主客体与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匹配和有机统一 ;强调教育机制的亲和性、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生态和谐”教育理念 ,在目前既是一种超前的、理想的理念 ,同时又具有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信仰对于个人来讲,是比理想更为基础和现实的。理想多指向未来,而信仰则直指既在现实,信仰是理想之基础和出发点。对于道德主体而言,理想作为未来的目标和召唤促使主体为此而不懈奋斗,它强调主体的理性支持和理念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理想会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信仰作为现实主体的精神需求,它强调主体的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圆融。信仰较之于理想而言,似乎更注重“人文关怀”,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发生动摇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道德而言,信仰是比理想更为基础和现实的,因而它对于道德主体行为的调控作用也就更为直接和现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代“校漂族”形成的原因及其教育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当的教育、茫然的自我认知,导致“校漂族”难以结束“校漂”现象。为了使漂泊在高校与社会之间不再是高校毕业生的一种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校漂族”社会角色转换教育,进行社会角色体验实践,着重培养其社会角色转换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校漂族”的职业生涯规划,着重培养其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就业观;注重规范管理,进行分类教育,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校漂族”实际问题相结合;主动与家庭、高校、社会有关负责部门合作,营造“合力”,促使“校漂族”走出“校漂”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以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分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情本体”精神。《红楼梦》明确地把“情”为人生的本体,并使之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既植根于现世、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情本体美学的理论表述可以明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唯情说”为代表,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为其人格象征,《红楼梦》则是其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就本性而言,教育活动在任何时候总是更多地充溢着指向未来的色彩。与此相应,对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前瞻和面向未来有效模式的预制,是人类教育史上每逢关键性的转折或具有标志意义的新时期即将开始之际,关注未来的人们所瞩目的焦点。人们曾在19世纪人类教育的回顾中将20世纪的教育描述为“另一种肤色的动物”。时至今日,基于对20世纪人类教育的总结而对21世纪的教育进行预测,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人们的中心论域。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的高校德育,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才能更为自信地走向新的世纪呢?新世纪高校德育应有的新理念德育…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理论的科学性立足于对实证性与逻辑性两大方法论原则的遵循.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以及实证性与逻辑性的有机结合.唯物史观范式不仅解决了社会科学的可能性问题,而且指出了科学地研究社会的典范路径--坚定的现实指向并在整体剖析客观现实结构性规律的基础上追溯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为实证法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使他在"资本主义的理想模式"中发现了"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必然性,这不仅创造了实证法则与逻辑抽象有机结合的研究范例,而且实现了实证研究概括能力的提升以及向价值领域的回归,社会主义从而成为必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具备了实践本性.马克思贯彻自己科学方法论的彻底性在于,他指出了自己理论所涵盖社会事实的历史限度和理论对现实的抽象距离,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留下了发展理论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谈的“怀旧”情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而是特指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对社会现实的随意指责甚至不满而萌发的一种情绪,这是一种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面现象,对此需要正确看待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契约关系下大学生受教育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特别是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机制的实行,高校与大学生的关系正逐步从“特别权力关系”向“教育契约关系”演变。因此,基于师生平权理念,从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层面,把高等教育法律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规则,使其成为高校行政权力的控权机制,同时健全大学生权利诉求程序性保障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种文化的冲突现象也尤为明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在形上智慧与西方自然科学文化的选择中面临的困境,探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两种文化”的分裂状态、打破两者之间壁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