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13)
正两岸关系从"破冰之旅"以来,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不断发展,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据悉,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对台湾学生免试招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招生及培养管理制度,为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台湾青年大陆求学热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腾飞,台湾青年看好大陆的发展,想紧跟大陆的步伐,一同走向世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从2001年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两岸青年创业就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在两岸青年创业就业考察交流团在福州参访时表示,我们要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共同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创造条件,让更多台湾青年分享大陆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微博摘登     
《台声》2016,(8)
正1从一名在大陆学习生活的台湾青年视角出发,我观察到整个大陆学子的氛围都有股正能量源源不绝的流出。我认为,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两岸之间应该持续和平发展共同创造和平利基,大陆的发展建设,身在台湾的青年们是可以共同参与其中的。——新浪微博环环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台声》2017,(18)
<正>台湾青年媒体人实创基地已经开张,今年寒假将迎来第二批台湾青年媒体人。未来,还会给台湾青年媒体人创造更多机会,到大陆其他的媒体单位轮岗实习,到大陆各省市采风摄影,深化台湾同胞对大陆媒体行业及风土民情的认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大陆媒体同行加入"台湾青年媒体人实创基地"项目,与我们同行,也欢迎有志磨练自己的台湾青年报名参与我们的新闻实训项目。让我们携手,一起共同为台湾青年媒体人培树正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在于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在于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生活就业、生根发芽。近年来,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
<正>"我认为大陆是台湾青年来创业的最好地方,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在大陆创业者的典范,回去再向岛内700万台湾青年讲好我的大陆故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新业态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特别是新企业如果想在夹缝中闯出一条发展之路,真的需要好好动动脑子,静下心来思考新路子、新点子。""来北京前,我已经在台湾创业4年多,去年八九月份来到大陆,在大  相似文献   

8.
李道湘 《台声》2003,(2):41-42
中华文化学院2002年暑期举办了两期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为了了解当前台湾青年学生对祖国大陆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来大陆前后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大部分青年是认同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两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营员,90%以是上第一次来大陆。从对问卷调查表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大陆的认识主要通过学校地理、历史课本来了解的,只有一个“概念上”的大陆。只有个别学生说是通过电视、报刊了解大陆的,或者说是听别人介绍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民众了。由此…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12)
正近几年来,大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有了更加扎实巩固的平台。台湾青年到内地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凸显,加快了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工作及生活步伐,他们积极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之中,分享祖国大陆发展的自豪和机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和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落实好惠台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遇,让越来越多青年台胞到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两岸迎来了暑期交流"热",丰富多彩的两岸青年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大陆多地开展。来自台湾的千余名大学生通过在大陆体验创业就业的职场环境,累积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深深感受到大陆欢迎台湾青年的诚挚心意,纷纷表达了毕业后想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23,(4):58-60
<正>“我是2015年从台湾来到孝感的,当时东城区还没有发展,现在高楼大厦林立,企业纷纷进驻,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孝感速度’。我将把大陆的变化情况带回台湾,讲好孝感故事,让更多的台湾人知道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台籍青年钢琴老师林甄琪说。像林甄琪一样的台籍教师,  相似文献   

12.
荟萃园     
中国为什么特别有活力《青年参考》近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负责人胡鞍钢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回答了中国大陆为什么特别有活力的问题。大陆1965年搞“文革”时和台湾的经济相差3倍,结束时相差5倍。这10年中,没有一个领导人说大陆和台湾的差距越拉越大。我的假设是,如果当时大陆8亿人口都知道台湾经济在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也搞不下去。为什么邓小平决心要改革开放?关键是他去了几个地方:马来西亚、泰国,还有当时尚未与我们建交的新加坡。他感慨地说:”我16岁时路过新加坡,(当时)新加坡算什么,今天看来是个现代化城市。”后来又去了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  相似文献   

13.
圆中国梦     
《台声》2018,(11)
正798.台湾青年有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传统精神,两岸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21世纪的新时代,是我们两岸年轻人放飞自己梦想的好光景。随着大陆"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很多像我一样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追寻梦想,两岸青年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9,(21)
<正>10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台联、辽宁省台联主办,沈阳市台联和大连市台联承办的"第三届台湾创新创业青年辽宁行"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辽台两地的140余位青年、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活动。对话交流、经验分享、实地考察、项目洽谈……亲历亲见,大陆蓬勃的发展生机,让台湾青年感受到来大陆发展的机会、舞台与未来。"我在大陆挺好的""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给台胞台企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出席开幕式的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表示,去年以来,大陆先后发布"31条惠台措施"、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证、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
<正>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回答了记者提问。积极鼓励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2015年大陆"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低收入阶层、中南部民众及台湾青年)政策将会有哪些具体措施?范丽青表示,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我们高度重视两岸青少年的交流,未来也会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为两岸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提供更多便利。我们也愿意为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发展、求学、就业、创业创造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2)
正"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两岸热议,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发展,青年人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以"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代表的惠台措施和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受到了台湾各界特别是台湾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它更好地助力台湾青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更好地融人大陆,筑梦大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两岸青年同胞的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4)
正郭衍劭台湾青年,就读浙江大学医学院,现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实习。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杭州分会会长。即使相隔一片海峡的距离,但两岸同心,风雨同行,抗"疫"路上不分你我!在这场困难中,我们看到了台湾青年的爱心行动,他们温暖人心的声音也应该被听见、他们对大陆真挚的情感也应该被传递。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0)
<正>当两岸媒体聚焦国共领导人会谈的种种时,似乎失焦了本次会议的重点:青年与基层。此次作为台湾青年代表赴大陆上海参与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青年与基层分组互动讨论中,感触良深。在本届论坛青年与基层分组讨论中,我以"两中一青"(意指中低收入、中南部、青年)身份发言。就中低收入部分,我认为应让岛内经济弱势民众,有机会与能力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福祉,大陆方面应多与岛内基层民众接触,更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我成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5)
<正>7月5日星期三阴雨今天上午,我和营员们一起聆听了一场台胞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讲座。主讲人是早期到大陆就业创业的台胞青年郑博宇,现为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运营部高级经理兼台湾事务负责人。他表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决定到大陆发展,在工作中,他结交到各地的朋友,从而融入到大陆中,也不断增加了对大陆  相似文献   

20.
郭雪筠 《台声》2022,(21):67-69
<正>“我是九二共识之子”,这是厦门大学台湾教师邱士杰,对自己为何成为“左统青年”的一个总结。“左统”,顾名思义,左派并且支持两岸统一。别说在台湾,可能很多大陆民众对于“左统”这一词都感到陌生。“我的立场是‘左统’,就是作家陈映真自称的‘左翼统一派’。这在台湾属于小众群体,甚至会有一些人戏称我们是‘奇葩’。就算在大陆,碰到一些大陆朋友,对‘台湾左统青年’也会觉得好像‘很怪’,不象是他们会遇见的‘传统台湾人’。但我就是一位普通家庭出来的台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