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3):92-92
陈景云在《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认真研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6,(4):7-8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信用体系怎么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政府以身作则带好头,引领社会诚信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张帆代表民进中央在大会上作题为《诚信政府领跑诚信中国》的发言,道出了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赢得热烈、持久的掌声。现将发言刊登,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3.
杨正宇 《今日浙江》2002,(19):35-36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建设诚信社会要先从政府做起。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信用是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的扩大而产生的,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按主体划分,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其他组织机构信用和个人信用。  相似文献   

4.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改娥 《前沿》2004,(8):41-42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普遍失信的原因很多 ,但政府的信用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因此 ,要建立诚信社会 ,必须先建立诚信政府 ,从增进政府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入手 ,建立公务人员的信用档案 ,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使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定心盘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责任、诚信是为政之枢要。建设诚信政府 ,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 ,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正义 ,是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诚信政府应实现四个转变 ,一个突破 ,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严格的政府责任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6.
程文浩 《小康》2006,(10):37-37
诚信社会不可能自发实现,必须借助政府的强力推动。政府在诚信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两重作用:一是建规立制,严格执行,二是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前者是指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奖励诚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后者则是指政府本身首先要诚实守信,成为  相似文献   

7.
政府诚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云 《岭南学刊》2006,(1):26-29
政府的诚实和信用是实现社会诚信最起码的根基。从行政文化角度审视,政府失信会严重影响公众的信心和社会信用文化环境。建设诚信政府的行政文化支点则表现为:行政决策文化创新、行政伦理文化创新、行政法治文化创新和公务员职业道德文化的创新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是一个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社会的诚信包括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诚信政府的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视政府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存在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构建诚信政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重视诚信教育,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与社会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诚信经济的建设需制度化要素配置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重视诚信人的培育,加快诚信经济和诚信社会的建设,以建立一个以诚信人为基础的诚信经济和诚信社会.一、诚信经济建设的基石就是诚信人的培育我们常说,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信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刘德智 《桂海论丛》2005,21(5):63-65
诚信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源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社会诚信教育:一是要以个人诚信教育为重点,更新诚信教育的内容;二是要重点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观教育;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文件国发[2016]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15.
诚信建设制度化有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益处。新时期,我国应着力推进诚信建设,通过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诚信法治环境等措施,实现诚信建设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近期,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桂辉 《人民政坛》2014,(10):38-39
<正>近年来,诸如"打造诚信政府"、"构建诚信社会"之类的口号时常可见,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不诚信现象仍时有发生。日前,新华社曝光了一些地方政府知情不报、不当辟"谣"、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拖欠债务、空头支票等七种失信行为。可想而知,这样的政府非但发挥不了引导支撑作用,反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诚信社会建设的进程。诚信,既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支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策,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然而,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现象频现,社会诚信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且缺乏法律体系的保障和支撑,社会诚信服务市场及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有效、可靠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陈钰 《前进论坛》2014,(9):33-33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近年来,各地在诚信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舆论宣传"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失信现象仍频频发生。加快企业诚信建设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笔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对数百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调查中,87%的企业主认为信用贫困和信用危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