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乡村关系冲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行“乡政村治”格局中,以乡镇党政机构为主要组织形态的乡政权与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组织载体的村治村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或矛盾,引发和加剧乡村关系冲突的因素,包括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镇政权地位与功能的特殊,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乡政村治拥有的资源不对称等。  相似文献   

2.
李建光 《法制与社会》2011,(30):218+222-218,222
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以下简称村“两委”),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以2002年-2010年发生在密云县的村“两奏’班子戍员涉嫌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案原因及特点,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中几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大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住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尝试,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坚实基础.其实现程度好坏与我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研究村民自治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在村民自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号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农村中存在的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村民自治与遵守国家法规制度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些理论分析和对策的思考,希望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点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新光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34-39,137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村民自治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村民自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村民自治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载体;最后从乡政与村治的和谐、村民自治组织中的党政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三个角度分析了村民自治中的和谐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村民自治组织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并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之一种而被规定于宪法中。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法学界已早有且多有论述 ,但往往忽视其本身具有的经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授予的自治功能而抽象地认为村民自治组织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 ,但经法律法规授权 ,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① 实际上将村民自治组织对于自治事务的管理排除于行政法学所研究的公共行政之外 ;或者将村民自治组织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 ,受委托办理某些国家行政事务的活动作为其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例证 ,② 难以…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旨在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此之后,农村村民开始直接选举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系列与民主有关的概念,开始走向中国基层农村.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可分解为依法治省、治市、治区县、治乡镇、治村,只有层层依法治理,才能形成依法治国的格局。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行政机关,担负着实施治国方略的重要历史使命,更面临着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是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广大农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一部基本法,它的核心是“直接民主“和”“自治”.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民通过由其组成的村民会议这种形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实现直接民主.我们认为,直接民主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直接民主主要指政权组织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即人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二是,应该同“间接民主”相区别.“直接民主”是指每一个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都有权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乡政村治依存性及整合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乡政村治依存性及整合度的实证分析张立荣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治理乡村社会政治事务的效度,不仅取决于乡镇政权组织行政权的行使状况,而且也与村域民众自治权的行使状况息息相关。换言之,"乡政村治"的依存状况和整合程度①,直接关涉乡村社会政治事务治理...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但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改革进行了25年。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至1985年的“社改乡”和“乡政村治”体制建立;1986年至1989年的“撤并乡镇”和推行“村民自治;”1990年至1997年的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8年至今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乡镇改革动力来源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行“村民自治”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开展农村“费改税”的强有力推动。下一步乡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及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按“撤市、强县、精乡、补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推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的背景、现状和政策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杰 《法学研究》1994,(2):11-15
中国农村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农村社会基础的变更无疑对基层政权组织体制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在这种新的社会格局中,如何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以村民委员会作为组织实体而构筑村民自治体制,成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8年6月1日开始试行的《村委会组织法》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第一部大法。村民委员会如何演化而来?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何在?本文就此做一些历史性的回顾,并总结贯彻《村委会组织法》的基本经验,以便对村委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有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实践冯辉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眼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1949年到1957年,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是行政村,属政权组织;1958年到1982年,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是生产大队管理委...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村四法陈方柱村是我国农村基层的自然单位。依照1988年国家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管好、治好村里各项事务和社会治安,对于农村以至整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怎样管好、办好,其主要方法是:教育方法。主要通过教育提高全体村民的思想政治素...  相似文献   

16.
屈茂辉 《现代法学》2022,(1):162-172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虽在《民法典》中被定位为特别法人,但性质上应属公法人,一是其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二是通过履行一系列管理职能以实现“服务于公益”这一职能目的;三是财产来源的公共性。其章程不同于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而实际法律化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即为法律性章程,主要原因在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已经涵盖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章程所需内容,实质上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的章程;同时,法律性章程比一般私法人章程多了“强制力”这一执行力保障,能确保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而且,只有法律性章程才能解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在自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克服自治性章程的固有弊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的民事能力受其“职能”的限制,主要体现为财产支配和交换能力、侵权责任能力、劳动合同能力与监护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为交易行为,也不宜被赋予破产能力,除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外,不能为他人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是上海市开展依法治村最早的单位之一。在实施依法治村工作中,春申村以解决本村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全村干部村民法律素质为目标,坚持把“依法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贯穿于依法治村工作的始终,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普法教育经常化、村民自治规范化、民主监督多样化为特征的农村依法治村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1995年以来,春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二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保障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实施中也出现乡—村关系模糊、村务监督薄弱、权利救济不完善、法律责任缺乏等问题,需要根据村组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修改。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以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秉持坚持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理念,坚持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在修改策略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面对现实问题,体现时代要求、推动乡村发展,深化填补并重、错位领域纠偏,法律协调统一、吸纳良善规范。在修改基点方面,应坚持村民自治本位、突出村民自治主体、善用村民自治资源、拓宽村民自治渠道、促进村民自治深嵌等。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就是村民在村的范围内对自身事务行使权力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我们目前实行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开展的群众性自治活动,它的产生既有历史的传承,亦有现实的必然性。政治学上的自治是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或  相似文献   

20.
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改革浪潮将中国农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由此乡村治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途径。因国家政权只延伸到乡镇一级,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国家基层政权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农村出现了政治真空。加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宗族势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宗族势力的时代变迁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确立对待新时期宗族势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