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本刊讯7月28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走访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在座谈中,丛斌强调,《民主与科学》要不忘初心,始终弘扬民主、宣传科学精神,倡导法治观念、践行规则意识。他从《民主与科学》的办刊理念、文风,到杂志社经营发展,以及杂志社存在的实际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关心。丛斌说,韩主席对杂志社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民主与科学"是百年五四运动的思想旗帜,是成立70多年的九三学社的宗旨,也是创刊至今30年的《民主与科学》杂志的灵魂。《九三学社章程》开篇第一句话: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社章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科技界知识分子。科技界知识分子是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类号:D602由中国民主运动研究的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历史系姜平教授历经数载深入研究而完成的《中国百年民主运动》一书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关于近现代民主宪政运动的学术著作。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严密的逻辑,对我国百年民主宪政运动发...  相似文献   

4.
7月14日,《民主与科学》杂志出刊百期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宣传部、报刊社的负责同志,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的有关人士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认真总结了《民主与科学》出版百期以来的成就和经验,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畅谈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新的时代内涵,探讨继续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为《民主与科学》杂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民主与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他说,《民主与科学》自创刊迄今出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30、40年代 ,中国社会活跃着一批以民主为主要诉求的中间党派。这些党派出于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高扬民主、宪政的旗帜 ,认真谋划制度方案 ,并在实际民主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国没有走上他们所设计的民主之路 ,但他们的追求却显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它表明 ,民主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中国无法绕开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民主思想,如地方自治、人权法治与民主宪政,而且也一直热心参与并积极推动了当时的民主运动进程。因此,他丰富的一生及其民主理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变迁。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沈钧儒的民主主张未能得以完全实现,但其提出的民主理念仍然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政治的转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运动的主将,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今天,考察陈独秀当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表现在他首先提出并积极宣传民主科学的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所谓民主,就是人权。他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  相似文献   

8.
“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是九三学社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与科学》,邓小平为之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9.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对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知名人士的称谓.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有代表性的爱国民主分子,以及一小部分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分别在不同领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民主运动,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压迫。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形成一个组织是很困难的,要经过许多手续和挫折。因此,有很多民主人士一直是孤…  相似文献   

10.
勿忘"德"、"赛"二先生岳阳春如火如荼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德:Democraly,赛: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10,(2):56-56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1,(9):32-32
张爱军2011年8月1日在《民主与法制时报》上裁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有可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当家作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没有民主,就没有政治秩序。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就没有政治的进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儒学反对专制主义 ,却不反对君主制 ,而又没有强有力的民众节制机制 ,故而不能有效地防止专制主义的滋生。专制主义则利用了儒学的某些缺陷 ,从而使儒学事实上起了一种助纣为虐的作用。明清之际 ,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了近代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因素 ,但在清代却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科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摧残。本文既反对把儒学看成不发展的死物从而认为它与民主科学水火不相容的简单化思维 ,又批判在现代背景下抱着中体西用的观念不放 ,一定要从“吾家旧物”里去寻找西方式民主科学的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07,(1):12-12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科学》2007,(2):39-39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科学》2009,(2):70-70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鳊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革》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革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版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降,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们在中国之落后与西方之强大的强烈反差面前,开始了学习西方的心路历程。在接受西方的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科学等进步理念后,他们发现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无合法性与正当性可言。由此,他们开始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彻底的否定抨击。  相似文献   

19.
党国英在《战略与管理》2003年5期上指出: 在我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一、各国国情差异会产生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差异。二、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地方自治,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际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解决好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央改革部署与地方自主创新相结合,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策略;经济发展水平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三、中国现实是。在农民问题上,中国历来缺乏好的、有利于稳定的社会对话机制;乡村民主政治的困难之一,是上一级政府机构改…  相似文献   

20.
爱国运动的堡垒李春跃西南联大在昆八年的岁月里,不仅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而且造就了一代革命志士;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负,而且在中国爱国民主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中外誉为“民主堡垒”。西南联大在昆成立时,正值我国抗战的紧急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