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敬琏 《政策》2004,(4):25-27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过分看重GDP的增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累起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导致过高地增长成本,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当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调节来稳定宏观经济,尽量延长经济增长期;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大月刊》2010,(2):12-13
谋求产业结构调整华丽转身 上海在本轮危机中受创较深,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经济的外向度较高,但深层次原因则是经济结构自身的局限性所致,如传统行业集中度过高、产能过剩、主要依靠外延扩张、缺乏核心技术等。所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扩大经济回升势头的同时,上海更要思考后危机时代如何危中寻机、抢占先机,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尽管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当,货币无节制扩张造成的,但其实质是对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的失衡和矛盾的强制性调整。这次调整,对像我国这样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诸如内外需不均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等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4.
彭林 《人民论坛》2014,(9):78-80
金融危机过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隐性创意经济是具有独创意识的理念及模式,其设计理念及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它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复杂性机会成本。隐性创意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在向集约型转变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发展仍沿袭着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主要靠资金和资源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投入大、产出低,经济效益差,即所谓“...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有高增长、高投资、高贸易顺差、低通胀以及低要素成本等主要特点.反思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看到经济结构的不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局限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最为突出.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令世人瞩目。目前我们面临的主题仍然是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但总体上看,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夕平  学军 《时事报告》2007,(4):52-53
回顾篇 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高增长、高油价和高风险并存,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良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强劲。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既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原因,也有体制不合理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入手,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郭飞 《传承》2012,(9):58-5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低工资制度一方面严重挤压了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另一方面在较长时间内助长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顺应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应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最终甩掉低工资制度的帽子,逐步向中、高工资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而出现稳步回升的势头,经济质量也出现新的转机。但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要将转机变为战略性转折,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扩张性政策,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必须探索和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法律制度建设,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促进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楚凤 《湖湘论坛》2009,22(1):114-115
胡锦涛同志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与过去强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现实针对性更强,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深刻影响了处在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非典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为什么能够抵御非典对经济的冲击仍保持增长?非典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增长很快。而令,这位正在扬眉吐气的东方巨人一方面面临来自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步人关键时期。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德国《世界报》最近报道了英国研究经济增长的专家安格斯·麦迪逊经...  相似文献   

15.
李建波 《前沿》2011,(7):110-112
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创新"和"经济",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过程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反过来又会促进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型经济正是建立在这一正反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是振兴沈阳的首要任务。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沈阳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一方面,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振兴沈阳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落实和深化。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是目前沈阳存在的多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是构建振兴沈阳的主题。目前对构建沈阳而言,加快经济建设,就必须以“工业年”为统领,建设新型工业城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质量的跨越,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经济结构升级的跨越,整体技术水平的跨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因此存在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展理论研究在国外一直是一门“显学”,流派纷呈,观点各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观,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使人失去了人性,人成为物、工具。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但这种发展观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相反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发展论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增长”不等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明华  董喆 《人民论坛》2013,(12):90-92
当前,国内外形势迫切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重视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城市休闲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扩大,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调整经济结构、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和我国低碳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城市休闲经济相关概念及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数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增速趋稳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但是,受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中国经济是否就此告别高增长?经济发展前景怎样?针对这些问题,本期邀请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