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点有关我国古老剧种昆剧的新情况: 明珠会失落吗? 发端于明初的昆剧(过去叫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曾像京剧一样,一度风靡全国。在它鼎盛时期,仅北京一地,就有50多个班社。近百年来,昆剧又以自己的优秀传统剧目和丰富优美的表演艺术,滋养了京剧、越剧、川剧、秦腔等许多剧种。它被尊称为各剧种的“乳母”或“老祖宗”。今天,这个有将近500岁的“戏剧之祖”还有没有生命力?它还能为观众服务吗?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52)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认为,人类文化在新世纪的“大趋势”是“和而不同”。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对立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所以,有人将20世纪称为‘意识形态之争”的世纪。随着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冷战”宣告结束,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显出来。因此,有人断言下一个世纪很可能是“文明的冲突”的世纪。据此,得出要加剧“民族性”、“文化特性”,反对文化更加开放,以在‘文明的冲突”中“取胜”的结论。同时,由于经济正在迅速进入“…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我国戏曲舞台上脍炙人口的昆剧《浣纱记》,400多年来历经浮沉濒于湮没,近日复现于首都舞台上。这是近两年来全国昆剧界奋力抢救的127折几近失传的古典昆剧中的一出。 1987年腊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昆剧抢救继承剧目汇报演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苏州昆剧院团的一大批中青年昆剧演员聚集一堂,表演了几十出昆剧老艺人传授的传统剧目。86岁高龄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特地从上海赶到北京,自始至终观看了演出。他高兴地说:这次演出显示近两年的抢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昆剧必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新的知音。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继承和发展了徽剧、汉剧和昆剧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吸取梆子、高腔以至地方小戏的优秀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加以丰富和发展,集中戏曲艺术优秀传统于一身,兼容并包、化而用之,逐渐形成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戏曲艺术形式。作为美仑美奂的国粹,它不仅创作出数以千计的传统剧目,在表演艺术、戏曲音乐以及舞台美术、服装扎扮等方面,也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整套完整的艺术体系,享誉国内外。京剧的形成是以徽汉同台、皮黄并用为开端的。1790年,浙闽总督伍拉纳为祝贺清高宗乾隆八十寿辰,带了当时在南方颇负盛名的安庆徽戏班“三庆班”人京,由于当时“都中人士,喜听新声”,盛极一时的秦腔又已被禁五年,加之徽班本身艺术成就很高,既有丰富优美、高亢激昂以二黄为主,吹腔、高拨子等为辅的动  相似文献   

5.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其一,它启示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去做以“说服力”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离不开有人去做“说服”工作,离不开有人去做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正面“灌输”工作,离不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其二,它启示我们必须注重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在世纪更迭的历史时刻,国内外形势发生着亘大而深刻的变化,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环境也发生着…  相似文献   

7.
桂明 《民主》2010,(4):32-34
<正>在人类戏剧史上,中国的昆剧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作为"百戏之祖"的昆剧虽然一路蹒跚而来,却是命运多舛。"文革"开始后,昆剧被明令禁演长达15年,濒临灭绝。粉碎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的一场技术革命 ,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壮观的科技革命一样 ,因特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方式 ,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变革与发展的进程。因此 ,有人预测 :“2 1世纪人类将由工业社会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我国政府制定了《信息化‘九五’规划和 2 0 10年远景目标》 ,提出 :“本世纪末完成政府各部门、重点高等学校与科研单位同国内外网络联贯工作 ,在此基础上 ,下…  相似文献   

9.
广东人习惯于把流行歌曲归于“俗文化”,而把交响乐、芭蕾舞归于“雅文化”。一个时期,俗文化在广东成了主流文化,而雅文化则呈退潮趋势。于是,有人呼吁:“救救文化”;有人惊呼:“广东已成新的文化沙漠。”但是,1993年1月1日,广东人有了惊人之举:举办广州新年音乐会。精心挑选的曲目,充分的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历史近千年,只是在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中才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但从“全球”观点看,其规模、深度仍很小很浅。即以戏曲剧种说,出国交流的很少,就是京剧,比起日本歌舞伎也还远不如。 如今,面对声势浩大的全球化潮流,我们的民族戏曲将何以自处,何从适应,何以发展?我想,我们的任务应是让过去长期闭塞的许多剧种通过各种方式被更多世界观众所见所知,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使这些剧种的艺术成为世界性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本文仅就这一改革进程进行粗浅的论述。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 由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铁饭碗”、“大锅饭”的僵化体制,长期以来严重阻碍着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使剧团在瞬息万变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失去它自身的适应力。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成为整个文化艺术体制改革的首要话题和关键课题。只有坚持改革,打破大锅饭,冲向文化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艺术表演团体才能有出路。  相似文献   

12.
梁燕 《民主》2005,(7):32-34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成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对昆曲进行“抢救、保护、扶持”的重要批示,文化部、财政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始了“抢救”工作。作为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能够受到如此特殊的保护,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这恐怕要从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中去探寻。  相似文献   

13.
骆中姝 《学理论》2008,(4):81-8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发展、成熟起来的中国戏曲剧种,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戏曲剧种368个,80年代初减少到317个,2005年只剩下267个,许多地方剧种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传统戏曲艺术不但逐步退出城市舞台.而且在农村演出市场也日渐缩小。如何保护和发展各地戏曲剧种,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林晨 《瞭望》1992,(50)
如今,“下海”一词最为时兴。下什么海?下经济、经商、经营之海,或曰市场之海。 “下海”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弃“官”从“商”,放着局长、主任的官位不干,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有的从研究室里走出来,转向科技的开发与经营;有的在本职工作之外,干起了第二职业,甚至国家干部在星期天也去摆摊卖货;还有的大学生也兼营起各式各样的买卖。对于社会上的这些现象,有人名之曰:下海!  相似文献   

15.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16.
汪晖 《党政论坛》2012,(18):1-1
一、离开时代发生的剧变很难理解文化自觉 “今天在谈到文化的时候,非常容易跃过20世纪特殊的政治传统去思考更久远的传统,而不是通过20世纪去重新理解历史传统……讨论变动秩序,乃至持续到今天的中国现代转型,离开20世纪几乎不可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朱云川 《理论探讨》2005,1(2):121-124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与五四时期极其相似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作为对这一重大时代问题的回答,杨春时先生的《中国文化转型》堪称一本较好的理论专著。然而,由于著者是站在片面的立场上提出片面的观点、得出片面的结论的,因此,有些问题是应该进一步商榷的。本文试以杨春时先生所著《中国文化转型》中的几点失误为切入点,谈一谈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问题《中国文化转型》的著者提出“中国文化具有早熟性”的观点,并据此得出“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结论,似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首先,著者提出:…  相似文献   

18.
年初看到刘绍棠同志一篇文章,对一份要求保存北京八道湾鲁迅故居的呼吁书中,把周作人和鲁迅并列为“世界文化伟人”表示很大的义愤。刘绍棠说“周作人是民族败类大汉奸,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确是历史事实。对这样一个人。中国有人把他称作“世界文化伟人”,还有人把他列入“世纪文学大师”,我以为是极不应该的。刘绍棠的义愤,是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周作人是个什么人?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积极份子,参加《新青年》的编撰,参加发起“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城乡演出市场的影响日渐萎缩,一些剧种已经或正在消失戏曲剧种的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时间。随着我国表演艺术出现多元化态势,戏曲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盟主地位,己经不复存在。传统戏曲艺术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中国传统戏曲  相似文献   

20.
地方戏的艺术本体和表演特色来自某种特定的文化生态,“生态保护”是地方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注意到,在有些地方生存的剧种尽管古老,但至今却仍然充满生机。比如福建泉州的梨园戏,时有新作令人欣喜;还比如早就步入“濒危”的昆曲,在江苏苏州也不乏活力。既往有一种看法,认为越是闭塞的地方越容易保存“文化传统”的纯粹性。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苏州和泉州郜不闭塞,前者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后花园,后者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的门户——“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