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对语言问题与哲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几乎是同源的。语言与哲学的研究每每互以对方为背景或基础。号称20世纪语言学“革命”的生成语言学,其哲学背景就是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乔姆斯基的哲学立场是理性主义,同时他又对理性主义作了一定的修正。首先,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物质实体对另一个物质实体的反映。但人脑在经验之前并不是“白板”一块,而是有其特定的结构的,这个特定结构规定了知识的可能范围。因而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是认识客体把其属性直接摹写在人脑上的结果,而是认识主体(人脑)的自身样态同认识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对象是什么样子不单纯取决于认识对象本身的属性,而且还取决于人脑的结构和属性。一个人在后天经验中将知道些什么和知道多少都要受人脑的固有结构的限定。人在接触后天经验之前,人脑就呈现为一种特定的状态,它是人脑固有的先验结构。这种初始态规定了人可能学会什么和如何学会。它在后天经验的作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实证分析研究文献证明货币政策存在反通货膨胀有效、反经济萧条无效的非对称性问题 ,而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理论分析与说明的文献极其少见。因而本文采取几何模型与数理分析方法 ,对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影响因素、存在条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证明了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客观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一事物除同与自己相对立的事物构成特有矛盾外,还同与自己相联系的事物构成非特有矛盾。认真研究事物的非特有矛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加深对“普遍联系”原理的理解。事物的非特有矛盾,是矛盾的一种。而矛盾又是对立面的同一和同一中的对立。因此,研究事物的非特有矛盾,必须从事物的同一性开始。  相似文献   

4.
差异性认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在哲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差异性认识问题相应地变得愈益突出。无论是从认识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差异性认识现象来看,对差异性认识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着更好地贯彻《条例》,深化企业改革,很有必要研究企业优化的社会心理。 一 探讨企业优化的社会心理,必先搞清楚社会心理,就其实质而言,它是指社会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包含四层意思:(1)人脑是社会心理的器官,社会心理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特别复杂的物质机能。没有人脑的物质器官,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心理;(2)社会的客观现实是人们社会心理的源  相似文献   

6.
刘小艳 《求索》2008,(3):103-105
审美活动中天才的非自觉创作,在认识方法上强调灵感、天赋、无意识,重视审美直观、直觉感悟,轻视理性认识;精彩地概括和总结了艺术创作的一些客观现象和规律,特别是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意识的理论内涵。本文旨在对几位重要思想家、文论家的天才非自觉创作观进行梳理和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审美活动中天才、无意识问题的认识,启发我们进一步探索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记忆”是人脑的功能之一。所谓记忆,只不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若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非加以分类不可:(一)形象记忆:又称为表象记忆。指凭着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对一些形象、形状、色彩、味道、声音留下记忆。我们辨认别人的模样就是采用形象记忆。(二)逻辑记忆:又称为词语记忆。指将事物的所谓意义与本质记下,但不是记下其具体形象。例如阁下看罢这篇文章后所留下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三)情绪记忆;又称为情感记忆。以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初恋的记忆。(四)运动记忆:又称为动作记忆。即对自己…  相似文献   

8.
思想重深刻     
思想有深浅之分。对同样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人思想像白开水,淡而无味;有人思想则醇如美酒,味厚且浓。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看,深入而透彻的思想作为人的复杂思维过程及其结果,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能反映,也决不仅限于客体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直观表象。它应该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对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与综合,是一种理性思考。进入这个层次的思想才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思想,是人类思想独有的魅力,是万千思想者苦苦追求的境界。  思想深刻深在把握本质。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9.
办案,指有关执法部门案件的承办和处理(本文着重研究对刑事案件的办理)。思维,指相对于存在的意识、精神,是整个认识活动的总称,是人脑对现实世界能动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即在表象、概念的基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是一大障碍。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教育工作效益,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无意识教育。什么是无意识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最主要、最高级的叵映,是人的一切自觉认识、体验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则是人脑反映客观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生在知觉水平下的一种认识和一种不知不觉的体验。所谓无意识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它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得到心灵的…  相似文献   

11.
孙元峰 《前沿》2008,(9):64-66
思维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差异性思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又是科学决策的内容之一,是正确科学决策的要求。它的形成一般依靠自然科学思雏方式和社会科学思维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带来了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和社会组织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闻道 《创造》2012,(3):50-51
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依赖于自然资源,拥有资源不意味着拥有发展。从资源王国发展到生产出王牌产品,对云南来说,那是要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的。据说当年知青来云南时,云南的自然资源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说西双版纳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一跤还抓把花生。这些描述,是夸张了点,但云南资源丰富不假,否则,哪来那么多王国的桂冠,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一说起云南省情,这些词语就能朗朗上口。可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对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蓬 《前进》2005,(12):44-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的现象:如在认识上有的把二者等同起来,只看到二者的同一性,忽视其差异性;有的把二者对立起来,只看到二者的差异性,忽视其同一性。在实践中有人是先“小康”后“和谐”,而有人是重“和谐”轻“小康”,凡此种种。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理论是非,纠正实践偏差,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此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那么,“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二者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要的理论建树。研究这一理论对利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继续推进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理论指导,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支配其认识和行动的一种观念体系和推理方法,也是人脑对世界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战略管理者学会科学思维,才能全局在胸,把握规律,成就大业,立于不败之地。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立培  吴家华 《传承》2010,(3):52-53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性的认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的实践不断的向前发展。而真理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经验真理就是真理的一种。认识和研究经验真理,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真理体系以及对未来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自然哲学界和科学哲学界开展了对对称性和对称性破缺这一对哲学性范畴的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讨论中有一种把对称性的本体论意义,尤其是对称性的认识论意义强调过分的倾向,忽视甚至抹杀了对称性破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我们认为,在当代科学发展中,尤其是在“新老三论”充分揭示出自然界的演化是有时间箭头的之后,更有力地证明了对称性破缺才是自然进化之源,才是科学认识进化的根本动力,因此它较对称性具有更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认识的本质,我国哲学界传统的概括是:认识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笔者认为,把认识过程的本质单独归结为反映是不能说明认识过程机制的,认识的创造性也是认识固有的一种本质属性。一哲学史上最早涉及认识创造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同任何事物一样,人身上有一种追求目的和理想的内在创造欲望。人有创造自己目的的自由,但又认为真正的目的是由天赋决定因而是不自由的。弗兰西斯·培根一方面坚持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感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