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年话蛇趣     
龙年过去,蛇年到来。谈及蛇一般人都认为是可怕的动物,这主要是蛇会咬人,而且形象恐怖。中国有句成语,“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对蛇没有好印象,甚至于属蛇的人都自称属“小龙”,不愿提及蛇。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13,(2):60-60
神龙腾去,灵蛇又来。在中国人看来,蛇主吉运、旺财富,故蛇又称祥蛇、灵蛇,俗称“小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龙与蛇关系密切,在中国被认为华夏远祖的伏羲与女娲,在《山海经》中被描绘成人首龙身和人首蛇身。中国现存文物中很多汉唐壁画、画像石、砖刻和绢画,都有关于伏羲与女娲龙蛇相配图画。龙蛇之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漫谈中华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中华龙文化徐佩瑛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形象。《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大约只是一种既能登天又能入水的鳞虫神物。古代传说中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80后”成长在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生存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及独立,都是上一代人难以企及的。——上海赵霞岂能如此淘汰“中国龙”江苏蔡莹一直都以“龙的传人”自诩,忽然间听到“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这样的消息,感到莫名的失落。据说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而“龙”的形象又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深厚积淀,而“龙”的形象在中国民族文化中也已经根深蒂固的。难道仅仅因为外国…  相似文献   

5.
蛇有“小龙”之称。刚跨入龙年,钦州市灵山县传出喜讯:2011年农民养蛇收入达1.47亿元! 制度保障引“龙”出洞 灵山县人工养蛇规模原来只是“小打小闹”。县林业局通过采集信息获悉,全国餐馆一年吃掉活蛇一万吨以上,蛇类深加工的产品比比皆是。于是,该局成立了人工养蛇协会,制订了《灵山县人工养蛇管理制度》、《关于加强人工养驯蛇场业主素质教育通知》、《关于开展放生蛇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科学养蛇评比活动的通知》、《灵山县发展人工驯养繁殖蛇“十二五”工作计划》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长兴龙村多     
长兴,披天目,襟太湖,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洪涝灾害频发之乡。勤劳智慧的长兴人民在战胜各种天灾人祸中,创造了丰富的龙文化。其中“百叶龙”三上北京两进中南海表演,成为“中国龙”的代表形象。全县有36个以“龙”命名的山水洞村  相似文献   

7.
龙与间谍     
2000年适逢“龙年”。古代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段歌词道出了‘咙”与中国的血脉联系。中国的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不知龙与间谍还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龙”与水有关。在《周易》中,龙含有潜藏、无形的意义,这与间谍活动所特有的“地下”、“隐蔽”、“无形”等特征相符。接推算,1928年是“龙年”,中国现代隐蔽斗争的起源恰巧“与龙同年”。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共中央“特科”与国民党“中统”、“军统”两大特工势力对阵于中国长江的“龙头”——上海,背…  相似文献   

8.
龙腾虎跃话濮阳邓树林濮阳市中心广场。中国发现了“龙”在中国,对龙的尊崇超过了任何一种动物。这种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以致在封建时代龙被用作帝王的象征。而中国最古的龙的形象,是在濮阳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郭志超 《台声》2001,(2):46-47
古往今来,民族、文化有共同渊源的闽台两地具有许多同形质的文化习俗,蛇崇拜就是其中之一。  闽越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福建。蛇崇拜是闽越重要的文化特质。闽越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其祖先,“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东汉高诱注:“被,剪也;文身,刻画体内,黥其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后来,闽越人逐渐融入南下的汉族移民,某些文化包括崇蛇也被采借并变异为汉族习俗。清代郁永河《海上纪略》记载:“凡(福建)海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舟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  相似文献   

10.
一直都以“龙的传人”自诩,忽然间听到“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这样的消息,感到莫名的失落。据说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虎然大物,而“龙”的形象又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相似文献   

11.
郑永 《台声》1999,(12)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被用作本氏族的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讲,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图腾就要说是“龙”了。“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上有鳞,头上有角,能走能飞,还能兴云降雨。也正因为龙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也逐渐成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是权的象征。它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了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的帝王龙形象。那么,中华民族为何要以龙作为自己的古老图腾?这种高翔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龙形象是否就…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在“东方文化圈”内,它与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但 地理相连,而且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华人是中国文化外传的重要桥梁,又有众多的跨境民族保 持天然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个共同的“佛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14.
1944年9月28日,陕北延安风雨交加,贺龙 的长子在医院呱呱落地。毛泽东闻讯高兴 地拿起电话,向在外地的贺龙报喜:“贺龙同志啊,恭喜你半百得子……” 贺龙第二天策马赶回延安。曾担任贺龙警卫员的贺炳炎闯进来说:“贺老总的儿子是下雨时生的,就叫雨生吧。”大家都说老总出世时下着雨,是条老龙;儿子出生时也下雨,是条小龙,于是议定孩子大名叫雨生,小名叫小龙。 可是,正在病中的贺龙的老搭档关向应却不答应。原  相似文献   

15.
以前,听人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以为这话是香港以外的人对香港不满而发的牢骚,未予深究。后来听一位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以后回国来念研究生的同学也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很奇怪,香港人自己也这么说。后来向很多香港人请教对“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之说持何看法,居然认同的人多。推敲这话,我总觉有问题。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岂不是说香港没有文化?香港号称东亚的“明珠”一颗,六百万人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升起一条经济腾飞的“小龙”,这样一个生机勃勃、鲜鲜活活的香港,怎么会没文化呢?实际上,香港不仅有文化,而…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变是它的特征。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形象地说当时的中国正“遇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说法旨在说明近代中国变得厉害。古代中国也有变,从商周、秦皇汉武,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在变,只是变得比较缓慢。近代中国的变,无论是速度、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超过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反映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近代人物而言,有早年、中年、晚年。这个早、中、晚,不仅是指人的自然年岁,还包括他  相似文献   

17.
雷牡丹  陈立强 《前沿》2014,(15):216-2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贯穿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和”文化映射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不同面貌形态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行为解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人较为相似的特殊集体“情结”都是“和”文化的衍生产品,如春节大团圆、父慈子孝等等。本次论文,首先解析“和”文化的构成形态,即“不崇武”和“重自省”,二者奠定了“和”文化的基石;其次,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展现了“不崇武”“重内省”的实施过程,即用“和”来解决二元对立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析,引导我们善于观察事物背后的文化涵义,以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刊 《中国保安》2004,(24):42-42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相似文献   

19.
有关“龙”起源的传统说法,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原始图腾崇拜说”。他认为龙是一种由部落兼并所产生的、由许多图腾糅合成的混合图腾。当代有学者提出龙的主体不是由蛇,而是由鳄鱼或晰蜴或马等动物演变而来的,实际上也是“原始混合图腾说”的进一步演绎。   文物专家周崇发认为,“原始混合图腾说”很难站住脚。氏族在联合兼并中,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容忍改变本氏族的图腾、亵渎祖先的行为。中华龙的真正起源是原始农业保护神。农业生产需要风调雨顺,需要抵御自然灾害,于是先民们把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日、月、风雨、雷…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龙文化李运航琚文英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角、有须、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龙是幸福吉祥的寄托和尊严权力的象征。龙作为一种灵异之物,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而源远流长。在山西襄汾的龙山文化遗址、内蒙古翁牛的红山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