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一体化的每个阶段,政府由于所获得的利益不同,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有时是主动角色突出,有时是被动角色突出,有时是主动和被动两种角色大致相当,从而形成“主动型”、“被动型”和“中间型”三种角色冲突模式。每种冲突模式对区域一体化的实施乖椎进者都起着不同的作用,要通过区域协作来颠覆存在政府角色冲突的利益基础,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将“被动型”和“中间型”政府角色冲突模式转化为“主动型”冲突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知识女性所面临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职业角色冲突、家庭角色冲突、社会角色冲突及以上三种角色之间的冲突。要使这种角色冲突得到正确调适,必须大胆正视现实,依靠社会力量,树立正确的角色期望观,并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合理分工,积极探求缓解冲突和走向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角色理论,警察角色冲突包括警察角色间冲突和警察角色内冲突两种类型。警察角色内冲突直接影响警民关系、警察权威、警察执法公信力、警察履职尽责等一系列重大警务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安队伍正规化和法治化建设问题,调适警察角色内冲突急迫且必要。警察角色内冲突是警察角色扮演中警察角色意识与国家的警察角色定位以及社会的警察角色期待之间的张力,是一种三者交互的异化结果,主要体现为五种形式,即警察期待角色与定位角色冲突、期待角色与扮演角色冲突、定位角色与扮演角色冲突、期待角色自身冲突及角色定位冲突等情形。警察角色内冲突主要源于多元价值诉求的统一困难,警察角色意识的形成障碍,警察定位角色的属性冲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结构失衡,以及多重理性的选择偏差等。可以通过构建警察角色内冲突调适模式,建立警察角色内冲突调适反馈机制,明确警察角色定位的要求和方向,强化警察角色意识等措施对警察角色内冲突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与基层政府的行为紧密相关,也受到农村社会自身力量的制约。以基层乡镇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和以农村经济能人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是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两大要件。基于比较个案的研究显示,在城镇化项目建设中,乡村社会当中的经济能人会扮演"直接投资者""决策参与者""乡村社会的利益争取者"等三种不同角色。而基层政府则会相应地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包括"财政收益驱动下的合作共谋""利益博弈中的被动介入"和"官僚制逻辑下的主动干预"。本研究将国家与社会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改变及其体现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归结为"双向嵌入",并强调与以往强调社会力量行动策略的理论进路不同,国家在达成自身目标过程中对社会的主动渗透成为"双向嵌入"的原始动力。通过对农村经济能人角色和基层政府行为的解读,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利益再平衡,认为城镇化建设需要尊重社会主体的行动逻辑,国家政权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形态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中国宪法角色冲突具有现实性、复杂性与恒久性的特点,宪法角色冲突贯串于整个宪政历程。概括而言,宪法角色冲突是指宪法的政治统治角色、社会发展角色和宪法的人权保障角色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宪法维护阶级统治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冲突、维持政治稳定与实现政治自由的冲突、效率优先与社会公正的冲突、发展优先与平等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发展进程中,政府效用与公共效用之间边界模糊、利益碎片与共同利益之间难以聚合、行政组织与行政区划之间接口缺失、“代理人”与“代言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导致区域公共治理一体化进程中政治协调的障碍生成。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制度安排、区域战略是区域政治协调的内在机理。政府职能、经济发展、社会整合是区域政治协调的主要层面。区域的公共利益平台、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是区域公共治理中政治协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一体化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基于实现本地方利益的需要,会采取组团或个体的方式展开博弈。从结构上看,博弈的目的是从浅层的角色博弈,到深层的利益博弈,每一层次的博弈都有所侧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地方政府之间无休止的博弈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无益的,要引导各地方间进行利益竞合,实现博弈关系的低级治理,再在此基础上达到利益超越,实现博弈关系的高级治理。  相似文献   

9.
警察主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作为警察的职业性角色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社会性角色。职业性角色规范具有“公”的价值取向,社会性角色规范具有“私”的价值取向,二者之间的冲突是警察主体面临的主要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能否得以解决是警察主体职业性角色扮演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消弭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加强角色教育,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角色理论是从角色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人的社会行为活动的理论。政府在农村文化生活构建中充当着政策制定者、资金投入者、文化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农村文化生活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政府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产生了角色冲突.农村文化生活构建中问题频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由政策的制定者转变为政策实施的监督者,由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融资推动者,由文化生活的前台主导者转变为幕后引导者,最终实现角色的转变,以满足各方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公诉环节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实践困境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容易滑向一方当事人立场。一方面,法定职能的内在冲突导致检察官容易出现角色错位;另一方面,对检察权规制手段的片面性羁绊了检察权的独立客观行使。应淡化检察官角色冲突,客观义务作为公诉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要养成双向判断思维,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检察官客观义务实在化。  相似文献   

12.
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可以简要地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羁束型和自由裁量型、程式型和实质型。如果被动型、程式型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在实践中占多数,将使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成为潜藏巨大危险的增强系统。改革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建立良性发展的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应当从更大系统视角考量,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公安机关与合法私力救济组织之间的正反馈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民主自治成功与否将对我国社会民主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自治中各种力量的博弈使其形成四种不同的治理模式,现实中农村治理失效问题(“两委冲突”和“监管失位”)存在于不同的治理模式之中,但其根源并不在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本身,而是源于土地利益。不同的土地分置方式意味着利益的不同分配,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上级政府的介入,导致农村原有治理模式的改变和治理结构的失衡。政府的合法介入又源于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因此认清农村土地“产权残缺”问题并在法律和政治框架下进行解决,实行土地有效分置才是根本。最后给出三个粤东农村土地分置和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对结论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被动型警务模式由于其固有的缺陷,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警务理念的革新,在全国大力建设公安情报信息系统的背景下,只有将情报信息工作与警务模式的转变相结合,建立起以情报信息为核心的主动型警务模式,才能妥善应对社会治安局势的变化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治理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区域治理主张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协力。而从长三角区域整合进程来看,地方政府扮演主要角色,是一种不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问题的缺乏治理的模式,要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管理转变为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网络社区警务室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网络社区警务室还存在运行管理未形成长效机制、建“室”方式不统一等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网络社区警务室建设:将网络社区警务室纳入政府网站,统一管理;整合网站资源,突出服务功能;社区民警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话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广实施该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高出庭率”也成为媒体报道中最抢眼的词汇.在媒体追捧的同时,实务界和学界也在积极肯定该项机制.但是冷静地观察分析后,我们看到“高出庭率”背后其实是高度的形式化.本文尝试着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对这种形式化进行研究,认为目前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运行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法院提出建议,政府强力推动,机关负责人被迫执行的被动型模式.其主要缺陷是未能真正调动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积极性.应当建立能充分调动机关负责人积极性的主动型模式.从赋予合法性,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完善配套措施四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主动型模式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中存在的主体角色冲突、各级政府间责任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角色义务应定位于:有效制度、法律法规的建立者;经费投入、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者;制度运作、政策推进的监管者和利益均衡、环境公平的营造者。基于此,实现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角色义务,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第二,要转变政府理念,树立政府公益意识,建立责任型政府;第三,要完备制度环境,增强政府法治意识,建立法制型政府;第四,要明确权责职能,强化政府分工意识,建立有限且有效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参与。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呈现为维稳压力与象征性执行;公众呈现为风险感知与利益表达;企业呈现为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专家呈现为理性主义与角色异化;专业机构呈现为独立宗旨与利益输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稳评"本位主义:政府主导模式-实证主义:专家理性模式-建构主义: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的分析框架。基于三种稳评主体模式的比较,奉行建构主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遵循事实与价值整合的原则,融合了多种评估模式的优势,实现了实证评估与规范评估的统一,这应是当前中国稳评主体模式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政府决策体制的制度掣肘、公众参与能力的现实羁绊以及专业机构的发展滞后等因素叠加,当前中国稳评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需要政府、公众、专业机构等稳评利益相关者采取相应行动。  相似文献   

20.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贵州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导向,对戒毒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建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戒毒康复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凸显责任型政府形象;切实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彰显服务型政府导向;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建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