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台湾原住民是17世纪汉族移民大规模赴台湾垦殖前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共分成十族。目前,原住民大体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8族。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平埔族现已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一千八百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汉族,原住民族只占少数。台湾原住民族在明清时代称为“土番”、“番族”,现在我们概称为高山族,或土著族、先住民,台湾当局称为山地同胞。现在,台湾原住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习俗,他们的人口增加速度、人口密度、年龄与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等方面,均和全省一般人口的情形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台湾原住民的“族称”演变,是两千年来以“汉番(原汉)”关系为主轴的跨文化互动与认知的反映。由于台湾原住民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历史,族群历史的被动记忆保留在异文化的文本中,从汉唐宋明时期“化外”接触中的“夷”、“番”,清代“理番教化”中的“生(野)番”与“熟(化)番”,日据时代“皇民化蕃政”下的“生蕃”与“高砂族”九族,光复以来“山地行政”下的“山胞”十族,从笼统、概括的“统称”到各族群的识别与相应“族称”,都是它文化视野下的认知符号。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原住民运动”过程中“正名”的“原住民”十四族,则潜伏着来自原住民族群以外的“台独”政治用力。  相似文献   

4.
宁民 《台声》2003,(7):33-35
沿着日月潭旁的环湖公路走,老远就看到路的中间横着一个门楼,上面写着红漆隶书字“邵族文化村”,还有一行略小的宋体字:“您想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族群吗?”门楼旁插着彩旗,两边是简陋的店铺。这就是原住民住的日月村了。导游手册上介绍说,原住民邵族才是日月潭最老资格的居住者呢。高山族的知名度在大陆可谓响亮,他们身着鲜丽服饰的舞姿,印在中华56个民族的那套精美邮票上。组成高山族的该是9个分支,我们的旅程安排就有著名的“九族文化村”。不过,我到台湾之后,才知道高山族在台湾叫做原住民。而台湾原住民在9族之外,还有它的第10个分支,那就…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一直在变化之中,时至20世纪中期出现了“高山族”的提法,进而是“山胞”和“原住民”,如何科学、准确、实事求是地给台湾少数民族以确切的族称,是一个要谨慎对待又急需确认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章仲华 《台声》2013,(10):65-65
9月16日,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共同发起的《蓬莱仙岛的故事——台湾少数民族图像展》、《走进宝岛生活美学,共话两岸绿色生活》主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7.
张立峰 《台声》2007,(7):52-53
200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北京市台联邀请“2007年台湾原住民头目参访团”一行22人,赴北京、云南等地交流参访。访问团由“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头目协会”组团,“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巴湃.拉拉格狮)先生任团长,“头目协会”理事长林明发先生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3)
正2015年12月14日至21日,应全国台联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团一行20人,由"台湾原住民族文化经贸协会"组织,在"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的带领下,赴甘肃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访交流。在甘期间,参访团一行重点在酒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周边有关地区进行了参访考察。每到一处,参访团成员都仔细参观民族县的建  相似文献   

9.
根志优: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艺术总监、台湾原住民出版社社长,曾任《台湾部落寻奇》节目主持人。作品《太鲁阁古道传奇》曾获邀参与2004年加拿大世界原住民记录影片首映。  相似文献   

10.
章云斌 《台声》2008,(3):26-27
全国台联2008年台胞青年冬令营于2008年1月22日在北京开营。台湾原住民族大学生一行64人,经历了一周时间的北京,辽宁之行。体验了北国冰天雪地的寒冷,与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的志愿者共同活动,感受了同龄人的青春活力,留下了欢快的原住民族的歌舞,满载厚重的情谊,于1月29日离开沈阳,返回宝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台湾中小学道德教育概览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台湾道德教育具有课程整合原则下的分散性、能力指标凸显下的渐进性、一纲多本政策下的灵活性、多元评价取向下的实践性等特点。在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德育课程的开发、德育的回归生活、德育环境的培育等四个方面,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祖国大陆道德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两所警校培养目标明确,既重视多元化教育和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把通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也强调校园伦理规范和学生精神、品德操守的培养训练;教学中突出警察教育实战化,广泛采用实景教学,建立有一支优秀教官队伍;实行警察特考制度,使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有效衔接;养成教育序列的学生实行全公费制。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制度相比,内地警察院校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品德与专业素质并重;全力推进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警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交流"制度,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改革警察院校招录制度,实行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相衔接机制,确保警察院校毕业生就业畅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期,为了帮助台湾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将对台湾教育援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工业职业教育方面,协助台湾设立相关机构,设计课程,建设实训工场,推动台湾的工业职业教育走向务实成熟。台湾工业职业教育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台湾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台湾中小学实施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及教科书改革使得人文教育的主流理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内涵的包容性和外延的宽泛性成为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同时,人文教育在教化情结上还呈现出“台湾主体意识”与“大中国意识”不断拉锯角力、价值取向上单一本位和多元本位交错叠加、课程设计上综合统整与实践体验相互融合等特质。如何解决和摒弃台湾中小学人文教育中的问题和非理性元素,真正建立起主体独立、价值超功利的人文教育体系,是台湾当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岸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过程,实际是高校专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岸高校专业的布点、种类、质量、规章、制度等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与改进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规模扩张时期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主要是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都体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专业设置与调整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为重要目标,都在朝总量控制的政策方向发展等。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专业规模扩张的路径、影响因素、价值取向、专业生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台陆生群体是伴随着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成长起来的新兴的、特殊的跨界流动群体.随着陆生在台学习时间的延长,对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感受也愈加深刻和丰富.整体而言,陆生群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也更趋理性和客观,对台湾政治体制更为包容,对台湾以社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软实力持肯定与欣赏的态度,也切身体会到两岸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岸的差异和特殊性既给陆生带来新鲜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福建省高校在对台招生、与台湾联合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术交流与教师交流、校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两地高等教育的互动是在限制性的政策环境空间下进行的,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约束。实现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制度及政策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是共创两地高等教育互动崭新局面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9.
“去中国化”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解严”后,台湾的历史研究逐渐渗入本土主体性问题。李、扁上台以后,开始有步骤地将其导入中学教育,并将台湾“本土主体意识”当做培养“台独意识”的工具,以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提出的“同心圆理论”为依据,在1994年、2002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去中国化”的中学历史教育大变动。通过一系列压缩中国史、增大台湾史的教纲修汀,逐渐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分离开来,并将“台湾史”作为中小学历史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隐匿着“台独”意洪的“青少年历史思想改造运动”,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与形塑台湾青少年新的民族与国家认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