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推进战略调整,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韩长赋 《政策》2003,(2):10-1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依赖于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状况,而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经济职能。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经济职能存在角色认知不全面等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经济组织职能,如组织好农村社区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投入等,做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各项经济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我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相比还很不平衡,不仅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滞后于现阶段广大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我省社会领导论坛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着力加以推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重点难点在农村。目前,我…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狠抓专用玉米、优质小麦、优质杂粮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坚持…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无数事实表明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运用一个县城镇建设发展的具体事例 ,对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就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对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这不仅是深化和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牧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更大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郑新立  张晓山  吕政 《小康》2006,(1):54-55
嘉宾: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哪些方面?吕政: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工业等非农产业的产出大于农业的产出。为了使农民也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公平,我们必须选择以工补农的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郑新立: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小康的难点又在于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小康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政报》2006,(6):31-3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对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这不仅是深化和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牧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为此,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推进全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提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为库 《前沿》2005,(2):63-65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资源困境: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耕地资源、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等等。应对措施主要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水资源,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必须按中国的国情建立适合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改革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将关系到我国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农业大国,2/3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人才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人才也向城市聚集,造成农村人才匮乏,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这有悖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为例,从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农村人才储备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雷有毅 《前进》2003,(5):36-37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决定,特别是对农村小康建设更为重视。小康是一个综合目标。按照国家制定的小康标准,除了人均纯收入这项硬指标外,还包括住房、环境卫生、医疗条件、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公益事业、文化生活以及社会治安、道德风尚、民主管理等等,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整体关照,各项事业都要发展。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共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物质文明水平省委、省政府对农…  相似文献   

18.
赵平 《创造》2003,(5):47-4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描绘了光辉灿烂的宏伟蓝图。作为处在中国政权机构最基层的乡镇,怎么和全国一道实现小康,这是乡镇党委、政府应引以深思的一个崭新而负重的历史性课题。笔者认为,全国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乡镇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小康,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新时代理念,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用发展的眼光,研究解决好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现实问题,坚定信念,果敢拼搏,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乡镇全局。一、正确认识乡镇广大农村建设小康所面临…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文化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康”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概念。它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的小康 ,同时也包含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理所当然地包括农村文化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很落后 ,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境遇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