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静 《法制与社会》2011,(2):283-284
随着赵作海案件的日益清晰,更加鲜明的突显除了我国死刑适用条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法律虽然已经规定的较为完备,然而在实践的操作中总是困难重重。本文以赵作海案件为视角,重点阐述了死刑适用条件和死刑适用程序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各种冤假错案不断刺激公众的神经,从云南杜培武案,到河南赵作海案、李怀亮案以及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案,无不激起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同时也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极大关注。2013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撰文强调"要像防范洪水猛兽一样来防范冤假错案,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他们在关注个案的同时,还对冤假错案成因、司法制度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成绩斐然,但多以综合性为视角,较少从检察环节即检察官的角度考虑如何避免冤假错案,而围绕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即刑法理念的偏见与检察官定位有误进行专  相似文献   

3.
近期,"赵作海"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赵作海作为一名因刑讯逼供而遭受不公平审判的普通公民,他的身上折射出了许多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诉讼监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赵作海"案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监督制度分析出现行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吴羽 《行政与法》2010,(5):82-85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为各国刑事诉讼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权利保障标准,准则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思想,现实动因是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以及人权保障运动的国际化。学习、借鉴准则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法治化建构;从微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实现个案的审判正义。  相似文献   

5.
刘卓 《法制与社会》2013,(24):46-47
本文从民主性差异及其所导致的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角度,通过对于中西方司法制度民主性的比较,探讨了中西司法制度民主性的异同,并明确指出了我国根据自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情况所体现的司法制度民主性并非基础理论的错误,与西方相比,是各有千秋的,同时指出了伴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司法制度应更加地注重程序正义,进一步推进司法制度的民主化和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20):15-15
1999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农民赵作海被指控杀害同村人赵振晌继而被判死缓入狱。在被监禁11年后,赵振朐“复活”。河南省高院启动再审程序,撤销该案原审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司法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司法理念进行了比较。美国的司法制度体现了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普遍正义优于个案正义、法律真实优于客观真实、法律调整优于调整法律、服从法律而非服从民意的司法理念。而中国的司法理念在这五个方面与美国的司法理念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8.
赵作海的冤屈随着真凶的出现被洗雪,法律规定的其应获得的赔偿也得到了应有的赔偿。但赵作海案所反映的我国司法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该案为分析对象试图找出导致诸如赵作海案之类的冤案的原因并试图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舆论影响力巨大的佘祥林案是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个案。正是这个案件,将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民声”推到了浪尖。随后,在2005年招考公务员时,以往一向严格限制进人名额的最高院一反常态,筹建中的刑事审判庭一下子招收了50名法官,而且注明是从事死刑核准工作。这预示着最高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工作进入了启动阶段。后又有消息传出,最高院将于2006年收回死刑核准权。那么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历史渊源、意义何在呢?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殊制度,是我国贯彻死刑政策的程序保障措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通过该程序将…  相似文献   

10.
谢军 《法制与社会》2012,(6):137-138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中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易审可称为速决程序。因此,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也可分为简易程序选择权和普通程序简易选择权。  相似文献   

11.
赵作海案件的曝光推动了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并使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速度加快,但迄今为止,我国法律界以及法学界对赵作海案件的反思都远远不足。导致赵作海案件发生的原因,除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的刑讯逼供与暴力取证外,还包括不少其他问题,如地方政法委的不当协调、司法鉴定检材的选择发生错误、违背证据收集和运用的基本规则、有罪推定的司法观念、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等。要防止类似冤案再次出现,必须对我国相关制度与体制进行深刻改造。  相似文献   

12.
法院受理案件后,就法官裁判而言,涉及个案的具体分配。分案亦即案件分配,是指法院受理的案件在法官之间的具体分工和分配。〔1〕"案件的分配,既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也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案件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法院对法官的管理方式,还关系到  相似文献   

13.
宋长清 《特区法坛》2003,(77):6-6,10
公正与效益是诉讼程序的两大价值取向。学界对程序公正的要素存在不同的意见,但至少在三个要素方面取得了共识.即:(1)法官的中立性;(2)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3)诉讼程序的透明性。从我国对权力机关的个案监督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个案监督完全破坏了程序公正这样一个结论。首先,个案  相似文献   

14.
张莉 《政治与法律》2002,(1):99-101
诉讼程序复杂、诉讼周期过长和诉讼费用昂贵是进行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追求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的统一成为司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鉴于此,英国对其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全局性的改革,而1999年4月26日生效实施的新民事诉讼规则构成了英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遵循七个原则,它是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新中国创立以来,针对少年犯罪设定了一系列法律处置规则,它与我国的少年刑事诉讼组织和程序、少年犯罪刑罚适用规则和少年犯罪刑事矫正规则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少年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诉讼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成本是指国家和诉讼参与人为实现其刑事诉讼目的所支出的、客观存在的各种损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个案诉讼周期、司法工作人员数量及素质、诉讼程序的设置、刑事诉讼司法独立程度。为降低刑事诉讼成本,在保证刑事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司法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素质;2.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贯彻“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3.改革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谋求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上诉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上诉制度进行概述,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实践中上诉制度存在的‘终审不终"、审级过低及二审程序中的缺陷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我国上诉制度的构想,包括对二审程序的重整及有限三审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这一背景下 ,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参与讨论理属应当。当然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不论是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还是在修改之后 ,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的探讨 ,都可以纳入司法改革的话题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本文的述评 ,既不会对有关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的讨论作面面俱到的述评 ,而只是限于反映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观点的新颖性的那些文章 ,而且 ,将不会仅仅限于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问题 ,对那些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 ,并非刑事诉讼法学界人士的有价值的观点 ,同样在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两个程序,三大诉讼法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20.
中华法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司法制度、理念及经验可为我们今天的司法改革及制度创新提供丰富的借鉴。其中,录囚制度因体现了慎刑思想,起到平反冤案的作用,成为古代较具特色的司法制度。我国现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与录囚制度存在一些相似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