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市社联和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共同主办,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暨哲学.历史.文学专场"专题研讨会之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委党校、四川大学、苏州大  相似文献   

2.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日前在上海和苏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派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城市及城市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以不同形式出现,并影响着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都市是城市发展及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最高环节,其文化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慈善事业与慈善伦理”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7日,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慈善事业与慈善伦理"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团局基金会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上海浦发公益基金会、上  相似文献   

4.
刘茜 《理论月刊》2000,(7):28-31
30—— 40年代海派和 90年代都市小说都在中国都市小说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众多论者对此分别加以研究阐述,但纵向比较者无。本文认为两代都市小说存在着文本操作,小说模式及表达的都市情感的类似,但又因两代时局风气和作家才情气质的不同,存在迥异的美学风格和在各自文学环境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邱月  ;张福贵 《求索》2008,(8):171-173
都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都市生活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新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一套新的审美价值体系。都市所能提供的物质繁华性、欲望满足性,不断地吸引人对都市的向往与渴望,即人内心之中挥之不去的都市情结。都市意识的核心是商品意识,而商品意识本身是一种物质主义,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结果,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利于人自身完善的负面因素。过度的物质追求和过剩的欲望情绪带来了人的异化,人在精神上感到虚无、焦虑与漂泊感。这就是与都市情结相伴生的反都市情结。这种看似矛盾的两极,其实质是都市这枚硬币的两面,是都市意识的双生性特点,都市情结与反都市情结共同指向了都市意识。文学反映时代,这种都市化的情绪在当下的都市小说中有着清晰的表达,作家在都市文化想象中将都市生活的张弛两端和人性中的正反两极真切的表现了出来,进一步丰富了对都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林燿德和施蛰存开启的台湾都市文学与海派文学的对话为契机,探讨海峡两岸都市文学的隔海传承与变异。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将都市文化的殖民地摩登属性推向顶峰;40年代的海派作家还原出一个琐碎的市民都市空间;台湾新世代作家则塑造了一个集民间、私我和异彩文化等诸多因子交汇的都市场域,包容了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些都市书写都以“感觉”为媒介,借鉴蒙太奇手段刻意颠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对欲望书写异乎寻常的关注,在小说的审美形态、叙述角度、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创新度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7.
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生2557周年,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举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儒学研讨会的主题是“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与会学者首先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论证。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认为,要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首先要弄清楚儒学传统是…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19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主席陆晓禾研究员主持,她指出自2001年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已有13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公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15日,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作为文学城市的上海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陈平原、梅家玲、陆建德、陈子善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与上海文学大家的后人们回顾了上海文学的辉煌历史,探  相似文献   

10.
主任潘世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教授秘书长秦维宪《探索与争鸣》杂志副主编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尹伯成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邓伟志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余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陈晓春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  相似文献   

11.
名誉理事长潘世伟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教授理事长武克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副理事长蒋志权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丁一上海鑫茂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丁凤麟解放日报高级记者马德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博导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尹伯成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邓伟志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李…  相似文献   

12.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4,(1):119-121
经济与文化大省的山东 ,90年代后 ,都市题材小说创作陷入了困境。传统齐鲁文化熏陶下的乡村化山东都市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山东青年作家在支撑着该方面的小说创作。“道德”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苦苦守望 ,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主要亮色。而张炜与尤凤伟两位实力派作家则更是利用都市作为一个美丽的幌子去表达他们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思考以及对人类自然本性与理想王国的张望。从而使山东都市文学充满了上升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士林.1966年出生.河北曲阳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自20世纪90年代始.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非主流美学”、“中国诗性文化”、“新道德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6月28日,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与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举办了“思想的力量——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研讨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有关领导,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高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经济工作委员会党校、中共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党校、中共闵行区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以及来自《解放日报》、《文汇报》、《探索与争鸣》、《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的记者40余人济济一堂,畅所欲言。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常务副…  相似文献   

15.
都市文学中的两种“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象模式和特性角度分析了都市文学中的新富人形象和新新人类形象,指出两种形象的产生是都市环境下欲望化叙事的结果,而作家叙事态度的变化则进一步昭示着消费主义、享乐原则对中国文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詹丹,男,1963年11月出生于上海。文学博士。曾先后在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等专著,并主编《大雅中外艺术家画传丛书》。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以后,在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强力推动下,都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几乎所有的城市成为无边的工地,在林立的摩天大楼的背后,被遮蔽的是如火如荼的圈地与拆迁运动.借着都市化的东风,城市文学/都市文学也就成了文学新贵.许多研究者将城市/都市文学与现代性挂钩,甚至用"城市/都市现代性"概念来概括其本质特征.笔者在博士论文<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中专门设有一章,标题为"90年代小说的城市焦虑",其中特别关注1990年代中国城市文化的复杂性,即时间维度上的新旧杂陈与空间维度上的异质混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快速跨进了消费社会,因此文学与消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并且出现了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具有作品内涵缺少丰厚深度、作品缺乏张力、写作的平面化、放弃中国文人历来写作时的人格化和主体化眼光、游离于社会矛盾之外等特点。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应该把人文精神和生存现状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3日,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与孔子对话——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上海文庙第六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认为在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重视传统公正观的研究。儒家所倡导的"公正"主要是对执政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仕华 《求索》2013,(12):150-1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以女性诗歌创作的转向为重点,此时,“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此后的女性诗歌创作逐渐由女性主义的性别书写转移到对都市文化语境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使得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了原有审美价值的桎梏,而获得了新的人文意境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