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寻求新的文学感知方式——面对临界点上的新世纪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种迹象表明:新世纪中国文学已处于一个新旧文学模式转换的临界点上。今日的文学危机不仅昭示着30年主流文学模式的终结,更彰显出建立在"五四文学"基础上的百年新文学模式的终结。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一种不确定性、开放的都市体验形式正在生成,它与既定的权威、周围的环境以及自我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之中。对这一新型感性体验的书写,将成为中国文学新的疆域和新的生长点,它在旧有的乡村、历史的叙事中付之阙如,在既有的都市叙事也体现得不够充分、完备。新型感性体验的书写,能使文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但人们不能奢望从中获取多少道德的教诲,更无法觅得灵魂拯救的福音。  相似文献   

2.
李志斌 《理论月刊》2007,3(1):128-130
16世纪中叶率先崛起于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是欧美叙事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流浪汉形象及其精神价值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论析。  相似文献   

3.
要做足、做大、做好发展都市旅游这一鸿篇巨制,真正使重庆成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把整个城市都作为旅游产品来考虑、规划、开发和经营,以城市景观为龙头,以山城夜景为重点,以生态自然资源为支撑,以文化积淀为基调,加大旅游产品综合配套体系的开发力度,花大力气开拓都市专项旅游市场,促进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化,着力塑“山水都市旅游”形象、“休闲都市旅游”形象、“绿色都市旅游”形象、“文化都市旅游”形象,形成都市旅游产品配套体系,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把重庆都市旅游做成对海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快速跨进了消费社会,因此文学与消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并且出现了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具有作品内涵缺少丰厚深度、作品缺乏张力、写作的平面化、放弃中国文人历来写作时的人格化和主体化眼光、游离于社会矛盾之外等特点。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应该把人文精神和生存现状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5.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1,24(1):105-110
近代叙事思想在中国叙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近代叙事思想与近代叙事文学是同步生长的。近代中国社会现状与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叙事思想的兴起,叙事思想促进了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又为近代叙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发展动力。近代叙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强烈的实践性与群众性、受到西方文化与文学的重大影响和创新性与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胡冬  高岩 《求索》2013,(12):167-168,161
一次次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裂变.全面推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到来。在美国多元文化文学的舞台上,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与传统的叙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消解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手段上追崇毁灭与创造并存: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美国新兴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要面对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面临三个瓶颈,一、世界化的瓶颈,二、都市表现力的瓶颈,三、回到社会关怀的瓶颈。相应的,21世纪中国文学面临着建构生成论的文学发展观、建构都市文学话语以及重建文学之介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克俊 《前沿》2012,(12):169-170
文学是古老的艺术,电影是当代的艺术,二者产生的时代相差甚远。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百余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影片《美丽的心灵》和小说《私人的生活》在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和修辞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叙事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林燿德和施蛰存开启的台湾都市文学与海派文学的对话为契机,探讨海峡两岸都市文学的隔海传承与变异。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将都市文化的殖民地摩登属性推向顶峰;40年代的海派作家还原出一个琐碎的市民都市空间;台湾新世代作家则塑造了一个集民间、私我和异彩文化等诸多因子交汇的都市场域,包容了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些都市书写都以“感觉”为媒介,借鉴蒙太奇手段刻意颠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对欲望书写异乎寻常的关注,在小说的审美形态、叙述角度、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创新度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丰富的、多元的、充满内涵的,其叙事表现着党的领导水平与宣传能力,影响着政党权威与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从叙事观念的形成到叙事话语的互动,形成了叙事范式逻辑。革命叙事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形象重要的表达方式,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舆论与公共话语的时代性发展。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叙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记忆与叙事书写,更影响着当代党史研究的历史认知与政治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西方叙事话语,是指西方人在其游记、日记、小说、散文、论著、戏剧、新闻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话语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演变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揭示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塑造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借鉴和启示,促使人们  相似文献   

12.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是感性的、形象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充满个性的叙事。它使诗歌从个人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带有历史意味的时代的、社会的、大众的情感融合起来,并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情感,从而,唤起世世代代更多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与展开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波 《求索》2011,(1):195-197
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是具有叙事功能的空间,而不是作为背景的、静态的被叙述的空间,因此在文学叙事中,需要在传统文学研究与经典叙事学等叙事研究的谱系中,清理空间的身体性、当下性等内涵。在文学叙事中,空间不断突破固化的惯性时间及其支撑的感知框架,凸显当下时空中的感性细节,以此动摇时间意识,找回被忽略的当下空间意识。本文拟在把握空间内涵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和展开方向。  相似文献   

14.
曹胜强 《湖湘论坛》2017,(3):122-12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三农"题材文学的农业叙事始终和土地叙事、劳动叙事密不可分,关乎土地和劳动的叙事姿态、叙事功能、叙事话语和叙事内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农业叙事的发展面向。考察当代"三农"题材文学中农业叙事的嬗变轨迹,映现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土地危机和农业危机的现实,也凸显了创作主体对农业危机的内在焦虑以及谋求改变此种危机的努力。无论从现实性还是艺术逻辑的角度考量,只有寻找到合理解决农业问题的道路,才能真正解决土地危机和农业危机,也才能为农民开辟一个真正美好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余晓明 《求索》2005,(11):174-177
文学与政治互相渗透,构成了生态学的协同演进关系。文学通过叙事的方式对政治合法性进行原初建构。文学经由文化政治为精英和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提供了剧本,而国家权力对文学的介入的主要策略是对文学的经典化过程的干预。但是,文学“元叙事”对言说的质疑,又构成了对意识形态的解神秘化。  相似文献   

17.
文本·时间·阐释——新历史主义叙事阐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春慧 《求索》2008,(11):170-172
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以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为掌门大橐,是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的集大成。本文通过对新历史主义尤其是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的研究,对历史叙事中历史阐释的可能性、阐释层面和阐释模式进行解析,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如历史小说,咏史诗,叙事散文等)的历史解释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既有对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的继承,也有发展。儿童叙事营建的家庭空间使其具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对贵族儿童和底层儿童的叙事在延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小说中儿童叙事的特点外,在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拓展。对儿童成长的叙事也不同于传统的英美文学中儿童成长文学,不仅涉及到儿童成长的悲剧性,也融入了宗教的因子,将"奇迹"引入儿童的成长叙事中。  相似文献   

19.
歌剧(Opera)是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纵观欧洲歌剧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歌剧脚本是取材于欧洲文学名著。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自文学家创造的光辉形象,他们在歌剧中以声乐和器乐的艺术语言再现文学形象,用音乐表现文学的叙事功能。戏剧冲突和主人公的个性精神。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曾这样风趣地评价他写作的小说《茶花女》和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创作的歌剧《茶花女》,他说:“50年后,也许谁都不记得我的小说《茶花女》了,可是威尔弟却使它成为不朽。”一百多年过去了,文学的《茶花女》永恒…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