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两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现实决定的。(一)语言什么是语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的一套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并不象德国的施来赫尔(August Sehlelcher,1821—1868)说的“语言是属于自然界的范围”,尽管它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但属于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历史悠久,词汇丰富,声调优美,最富有表现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用它交流思想,协调地从事生产和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一贯地重视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产生过许多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是使用这种活泼、丰富、优美语言的模范。在他们的著作中,表现了我国现代语言的最熟练和最精确的用法,并给我们在语言方面许多重要的指示。我们应当学习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继续发扬我国语言的光辉传统。”(《人民日报》1956年6月6日《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而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科学、系统、适时的培养训练出来的。据有关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发展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期:8-10个月是幼儿理解词义的关键期,1岁半左右是幼儿口头语言开始发展形成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产生和发展时期得不到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渐丧失。众所周知的“狼孩”、“猪孩”就是例证。根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现代西方哲学之所以高度重视从哲学上研究语言,并被称之为哲学史上的“语言转向”,其主要根据与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语言出发去反省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二是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反省而“治疗”传统哲学;三是通过语言而深化对人自身的理解;四是通过语言而扩展和深化哲学的反思。文章比较集中地考察了第四个方面,并在“语言”与“观念”的对比中,深入地阐述了“语言转向”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艳君 《理论学刊》2002,(4):125-126
模糊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真正从语言本质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却始自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美国札德教授的《模糊集》。此后短短几十年时间 ,模糊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被运用到各个领域 ,如今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一关于语言的模糊性 ,许多学者作过多种解释 ,麦克斯·布莱特在《语言和哲学》中指出 :“一个词语的模糊性 ,就代表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 ,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马尔提在《普通语法和语言的哲学基础》中说得更直接 :“我们所说的模糊性 ,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6.
所谓“中间体”,本文特指政治系统与科学系统、实践系统与理论系统之间发生关系的过渡带或中间带。这种“中间体”是政治与科学、实践与理论系统之间实现互动,进行转换的必要的存在形式。“中间体”的功能与作用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 首先,“中间体”是政治与科学两大系统之间信息输出、转换、接收的“中介”。按照系统理论的一般原则,每个社会子系统总是具有由内部结构决定的“系统语言”。在科学系统中,这种“系统语言”主要表现为各学科的专业语言,并以此为媒介,把科学工作者连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任何一个社会子系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需要不断地在运动中和周围其它系统交换能量和信息。科学系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科学系统语言专业化这一特点,使得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直接向科学系统输入本系统的专业语言,也就是说,科学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这种社会互动,不能直接实现,要有一定的“中介”。科学系统与政治系统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显著区别,这就决定了这两个系统之间实现互动尤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这种“中介”对政治系统与科学系统之间的信息实现相互间的输出与接收,进行转换,即“翻译”成系统的专业语言。  相似文献   

7.
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溆浦县考察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善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所谓“群众语言”,尽管各种“版本”不同,但实质是由群众“容易理解的语句”、“时刻关注的话题”、“乐于接受的方式”三者组成的总和。因此,我们各级干部提升运用群众语言的技巧与实效,关键是在四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溆浦县考察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善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所谓“群众语言”,尽管各种“版本”不同,但实质是由群众“容易理解的语句”、“时刻关注的话题”、“乐于接受的方式”三者组成的总和。因此,我们各级干部提升运用群众语言的技巧与实效,关键是在四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卢士樵 《世纪桥》2009,(9):46-47
“字——音对应关系”是语言文字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之问,在此机制下产生了文字的读音。对于不同的民族,语言和语言、文字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将建立相互转换的“翻译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与思维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式,它有时可以游离于现实世界,甚至虚构出并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独角兽”、“上帝”、“龙”等等。在人类智慧的早期,人的认识视野十分狭隘,有许多现象都解释不清楚,有时只能凭借猜测。一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语言,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借助语音。诉诸听觉传授知识。无声语言主要指“身态语言”。“身态语言”是通过神态表情、动作手势来表情达意,表达一定的内容。正如“哑剧”艺术,虽然一语不发,但意思明确,境界全出。课堂教学主要运用有声语言,但也不可忽视无声语言在课堂讲授中的辅助作用。若能使二者有帆地配合,肯定会产生良好的讲授效果。“身态语言”是由教师的表演产生,因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样教师讲授的内容不仅能听得见,有的还能看得见,所以便于理  相似文献   

12.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这种理论对于当今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的研究有重要的语言学参考价值。计算机按照人类编制的程序工作,我们可以通过构架汉语语言单位的语义聚合网络和语义组合网络建立适合计算机识别的词汇知识库,让计算机进行中文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13.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作为现代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哲学诠释学为中心探究人类的理解问题,而语言问题实际上是伽达默尔所建立的哲学诠释学的中心问题。他强调自己探究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问题。”他说:“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在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因此,他从语言这一中心出发,强调“对话”的意义及其在语言中所反映的关系和真理的显现,试图以此恢复单纯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精神科学自身探索真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袁丽  柯春林 《世纪桥》2011,(3):111-112
“整个一个X”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口语格式。作用上,它组造出一种谓语陈述功能;结构上,它包括固定部分“整个一个”和可变成分“X”;语义上可理解为“简直是”、“完全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频繁出现,以至于在语表形式、语义和语境等方面显示出口语习用语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语言的最根表的要求是准确,因为准确的语言可以真实地表达制发者的意图。但在客观世界中,既有“非此即彼”的界限明晰的现象,也有“亦此亦彼”的界限不清的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页)客观事实是复杂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而又互相渗透的;客观世界不仅具有精确性的特征,还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映。人们在运用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反映客观事物时,既要用精确的语言对“非此即彼”的界限明晰的现象给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世界把“舌头、原子弹、金钱”喻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视语言、科技和财富同等的重要,足见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思想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思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凭借语言这个工具。因此,要真正发挥思想教育者的应有作用,就有必要加强其思想教育语言的修养。   一、当前思想教育语言的病态表现   1套话、大话多,活语言少。所谓“活语言”就是生命力很强的语言,包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语言。活语言之所以活,就是不呆板且携带着新的信息。它来自于使…  相似文献   

18.
闫慧远  刘兴章 《唯实》2009,(10):31-36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逻辑地领悟和把握的凝结,它表明的是人的本己的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语言是历史的,因为语言根植于感性活动中人的存在的历史展开;说人生存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实际上就是说人生存于语言的世界中;语言之所以是人自己的存在,是因为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0,(9)
刘晓英在2000年第5期《理论探讨》撰文指出,人作为一个个的“我”根植于人文世界;人文世界以一个个的“我”的生活为基点而形成为具体的开放的世界。所以人文世界作为人的生活之根是“活”的,是具体而开放的。走进活的生活之根,并以此评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了现代哲学的生活境界--人文境界,这也就是现代哲学的理论形态--人文哲学。人文哲学以“活”的生活之根为“活”的本体而同传统哲学相区别,它作为人文境界是生活的高境界、大境界。“根性语言”是人文哲学澄明“活”的生活之根的特有哲学的语言方式,而根性语言以其“玄览…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它的作用和影响力无论我们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然而,在广播电视中拥有主干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广播电视语言,却出现了一些与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汉语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