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韩思阳 《行政法学研究》2006,(4):114-117,130
<正>作为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典型案件,“焦作房产纠纷案”引发起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作何改进的争论:主流观点是:行政诉讼法中应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文试质疑这一主流观点,并对此种类型案件的解决开发出除附带诉讼模式外的多种解决途径。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可行与否的关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可行,关键不在于行政庭能否审理民事案件,因为即使行政庭可以审理民事案件,行政庭运用何种程序对诉讼进行审理仍未明确,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政  相似文献   

2.
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人民法院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这是最高法院首次集中就行政不作为案件进行的通报,体现了法院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对政府机关不作为作出的依法调控。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行政庭审判长王晓滨公布并介绍十起典型案例。这十大案例分别是张恩琪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张风竹诉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和环保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数量的逐年增加,现行的环保非诉案件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各种缺陷开始凸显出来,亟待完善。笔者认为我国应当适当扩大环保部门的强制执行权,建立委托强制执行机制和协助强制执行机制,探索建立重大案件行政强制先予执行机制,建立健全环保部门与法院联动协作机制等,从而推动环保非诉案件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先予执行案件可以撤诉结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2期《检察实践》刊登了吴刚、瞿国光同志的文章,认为“先予执行的案件不应以撤诉结案”。对此,笔者略陈己见,以向同仁请教。 一、要求处理先予执行案件必须对先予执行裁定  相似文献   

5.
经济纠纷案件应否适用先予执行?虽然法律没有条款具体明确规定,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及做法,但是笔者认为,经济纠纷案件应当适用先予执行,因为立法精神已经体现在法律规定中,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必须适用先予执行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涉法涉诉信访提法始见于2005年2月中央政法委下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它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历时5年耗资4.3亿元的圆明园搬迁工作暂时画上句号,但至今仍有一单位未腾退。昨日,圆明园搬迁工作相关单位向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人大代表汇报,共搬迁785户居民和12个单位,基本完成搬迁工作。这家仍未腾退的单位是奥克玛汽车修理公司,该公司与化工研究院租赁协议到期后拒不搬迁,  相似文献   

9.
刘德生,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1988年10月脱下戎装,意气风发地回到了热恋的故乡,走进了人民法院,从事法官职业一干就是22年。在行政审判岗位20年,他所审结的720余件案件无一件错案;制作的20余份经典行政裁判文书有12份被上级法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行政中,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与民事行为及其他行政行为相关联。实践中这类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容易产生争议。穆某某申请行政诉讼监督一案涉及民事、行政法律关系,案件办理中涉及的主要争议问题有案涉机动车的所有人确定、案涉转移登记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提出抗诉法律依据的选择等,应适用行政诉讼法第91条第2项提出抗诉。  相似文献   

11.
傅晓晖 《中国审判》2011,(12):43-43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把“案结事了”作为检验行政审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全面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工作。该院抓住立案、庭前、庭审、审后四个环节,把“协调”工作贯穿于整个行政审判活动全过程。案件分析会是行政庭收案后的“必修课”,目的是发现案件的矛盾焦点和突破口,针对不同类型案件制定相应协调方案和应急备案,使协调方案明确化。法院一家协调困难的,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  相似文献   

12.
先予执行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王树岭近年来,法院在审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时,为了及时地解决当事人生活或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急需,经常采用先予执行措施。但是由于立法方面存在的某些欠缺,加之理论上对先予执行问题研究得较少,致使人们对先予执行的法律要件、标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行政机关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涉诉案件的受理葛承书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两年来,因不服行政机关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要求撤销(包括变更,下同)该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因遭受该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而要求赔偿的案件日渐增多。笔者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以作引玉之砖。对行...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以来,我院行政庭受理的土地行政争议案件占年平均收案数的30.5%,其中1991年、1992年、1995年、1996年分别占全年收案数的60%、50%、51.1%、54.3%,均超过全年受案总数50%。通过审理这类案件,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值得行政执法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地方政府为更好地发展本地经济、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含有奖励条款的规范性文件,围绕着该种行为的性质以及在发生争议情况下如何寻求救济等问题,理论与实践上均存有争议。在案件受理上,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民事行为——民事审判庭受理;行政行为——行政庭受理;在行为属性上,有三种性质之争:行政奖励、行政合同以及行政机关的单方允诺(行政允诺)。我们以为,关于该种行为的性质,以行政允诺最能反映事物的真实属性;关于该种案件的性质,则宜作为行政案件对待。  相似文献   

16.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判决或调解作出前,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被告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财物或为一定行为,以摆脱原告生活、生产经营暂时困境的一种制度。民事诉讼法第97、98、99条对先予执行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文仅就先予执行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审判》2013,(4):33-36
为深入研讨当前行政审判工作中的疑难法律问题,进一步提升行政审判法官的法律适用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动我省行政审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省法院行政庭于2013年6月6日在龙口市举办了"全省法院行政审判疑难法律问题论坛"。本次论坛选定了三个专题,即开发区管委会及其职能部门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问题、工商登记行政案件的合法性审查与裁判问题、行政强制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参加论坛的法官积极讨论,开阔了思路,澄清了模糊认识,并针对部分问题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8.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判决或调解作出以前,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被告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财物或为一定行为,以摆脱原告生活、生产经营中的暂时困境的一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98、99条对先予执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先予执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目的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行在我国确立了司法行政审查制度,其贯彻实施则是实现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民主化、法制化的根本保证c但与其它两大诉讼法相比,行政诉讼法是在实践基础并不丰厚的条件下制定的,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司法实践中,一方面人民法院行政庭门庭冷落,表现在行政相对人不愿告、不敢告,行政机关怕当被告、拒当被告,人民法院对一些案件不敢受理。因而收案率要么停滞、要么滑坡,甚至干脆“关、停、并、转”,有名无实。而最高人民法院为了使行政庭有事可为…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四个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实践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已具备拓展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条件,且现行法律关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开放式规范,拓展案件范围符合立法规范。建议通过特征描述和详细列举的方式进一步明确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和特征;选取典型案例推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拓展。同时,通过引入听证、社会调查等程序增强行政公益诉讼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