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子皮为郑国上卿,统管郑国军政大权。当他发现子产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华和治国能力,即向郑简公推荐。子产执掌郑国国政后,以出色的治国方略使弱小的郑国在晋、楚争霸的情况下得以政清民和。由此,孔子发出了“荐贤贤于贤”的感叹。的确,能够推荐贤人的人是比贤才更重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子产的政绩     
春秋时,郑国人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做大夫时,郑昭公的宠臣徐挚为郑国相国。由于徐挚治国无方,使政局十分混乱,平民百姓和贵族豪绅之间关系非常紧张,父子兄弟之间也争吵不和,社会极不安定和谐。郑简公时,子产被推举为相。他执政后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并把法律条文铸在钟鼎上公示。他为相一年后,  相似文献   

3.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执掌郑国国政20余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孔子最尊敬最推崇的人之一,被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推为“春秋第一人”。“子产论尹何为邑”出自《左转》,讲的是郑国上卿子皮认为尹何年轻忠厚,准备派他担任一邑之长,想让他从中学到为政之道,并征求子产的意见。子产不同意,认为应该先让尹何学好本领,然后再来治理政事。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有个名叫"东湖夜话"的"三严三实"基层民主生活会,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责任交给干部",成为政府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的好平台。由此,让人想起春秋时期著名改革家子产不毁乡校的事:在郑国读书的学生,学习之余,纷纷议论子产执政的得失。有个叫然明的郑国大夫建议子产关闭乡校,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六世纪,即春秋时代的中期,地处黄河中游(今河南省中部)的郑国正经历着一场封建化的社会变革,子产则是推动郑国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子产又叫公孙侨,出身于郑国贵族。公元前543年,原执政大臣子皮将权力移交给子产。当时的郑国“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晋、楚之间……未易以为治”,而子产在子皮的支持下,坚持改革,择能而使,广开言路,几年  相似文献   

6.
张军 《学习月刊》2012,(21):49-50
子产是春秋晚期郑国的执政,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郑国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对外审时度势,睦邻交远,折冲于樽俎交错之际,周旋于晋楚大国纵横之间,为郑国赢得了诸侯各国的尊重,争取了生存空间;对内则锐意改革,奋发图强:“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相似文献   

7.
关德伟 《新长征》2006,(4):14-15
解决信访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吉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各种矛盾纠纷,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当前信访工作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本性回归,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延伸.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取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的实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是重要的内容.心理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达到心理和谐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会勇 《求贤》2007,(1):17-18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主体,构建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和谐单位不仅指在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状态的和谐安宁。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们宁静的心理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实现,但是如果彻底抛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去构建也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着力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方面,在构建行业和谐中发挥“引擎”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