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时     
一年又一年,转眼又到了兔年。上小学时写作文,总喜欢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待到对这八个字有了深刻体会时,已是人到中年。曾经年轻得无所畏惧,曾经幻想得昏天黑地,就不知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多么的美妙和惬意。所谓应时,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多年前人们曾高喊人定胜天,若干年后人类崇尚超越自然,今天,我们终于认识了,人与自然一定要和谐相处。重要的不是改变,而是选择。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是这样,一项事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周洁 《人民公安》2014,(6):6-14
记得已故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曾经像一声洪钟,震撼了我的心。死亡被定义为一个节日,它欲擒故纵地等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度过。但因为每个人一生注定只有一次这样的仪式,且有去无回,从而让人祈祷这个节日不要来得太早、太快。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现实就像酷刑,  相似文献   

3.
嵇亚林 《群众》2012,(11):18-19
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城乡大街小巷升腾弥漫,文化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成为寻常百姓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十年来,江苏公共文化随着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强劲步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越来越近。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正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态势,让全省每个人都能尽情地沐浴...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4,(5):58-58
正近段时间,"家风"成了热门的公众话题,引发人们的追寻与热议。中国家庭留下了无数家风故事,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伟人家风"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毛泽东之孙毛新宇曾这样说道,"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毛泽东十分关爱子女,但也严格要求,从不为子女谋职位,搞特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  相似文献   

5.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6.
铁生和希米     
希米是铁生的夫人,是我曾经的同事,姓陈.她性格开朗,胸怀坦荡,说话从不藏着掖着,很好相处,大家熟了,都叫她希米,很少有人称她的姓.希米是华夏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部的主任,是一位独立精神很强的女性,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学术出版的初衷,出了很多好书,国内哲学界的几位大家,如陈嘉映、刘小枫等人的著作,都曾经她的手编辑出版.希米长得很漂亮,但是小时候曾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不便,走路离不开拐杖.相处久了,熟了,我问她为什么嫁给铁生,她说,像我这样,优秀的看不上我,不优秀我看不上,还不如嫁个最优秀的,满足一头儿.她说话就是这么直.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发展中的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真正步入风云激荡的新世纪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综台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五四运动先贤们千呼万唤的中国文化的再造与新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相似文献   

8.
“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9.
人之初的本性是什么?有"性善"说,有"性恶"说.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言,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说,人有相近的本性,后天的习得使人性各异,教育并没有其他的特殊路径,就是帮助学生找回他们曾经放逐流失的善端.然而,看看今天的学校,看看今天的课堂,看看今天的学生,说真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教人向善的本来面目,成了人成长的畸形模具.迷失的教育,演绎着社会达尔文主义,教育的迷失,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工具化色彩.教育全然忘记了自己应该是教人向善的社会活动.这种迷失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目的迷失.  相似文献   

10.
琼崖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缩影,一面旗帜。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今天,追寻曾经孤岛奋战、人不藏人山藏人、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传奇,对于新时期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走好"中国道路",显示"海南特色",建设"国际旅游岛",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回眸烽火岁月,忘不了那些身处祖国南疆的琼崖革命先驱们。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已故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曾经像一声洪钟,震撼了我的心。死亡被定义为一个节日,它欲擒故纵地等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度过。但因为每个人一生注定只有一次这样的仪式,且有去无回,从而让人祈祷这个节日不要来得太早、太快。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现实就像酷刑,冰  相似文献   

12.
钟声 《当代广西》2012,(19):8-8
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力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靠的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将来要稳稳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从反面再次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不断脱离制造业的虚拟经济"虚火",是酿成危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主因。欧洲人终于意识到,德国能够在风暴中挺立不倒,所依靠的正是"德国制造"。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高云编辑点评:市场经济如春风化雨,中国大地一切事物都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它正在改写传统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拓生出一些全新的概念和完全有别于过去的价值取向。本文较为贴切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议论也颇为精妙,请有识之士不妨一看。本...  相似文献   

14.
<正>曾经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矮寨村的矮寨因穷而“矮”,但近年来,矮寨人从传统中挖特色,从筑牢村基础设施、改善环境风貌、打造乡村休闲游等方面下功夫,矮寨嬗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特色靓寨,培育了发展动能。《当代广西》第3期的《矮寨不“矮”》一文,正是生动践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成功缩影。一直以来,我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传统村落美景美不胜收,但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得一些像矮寨这样的村屯  相似文献   

15.
西海固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220多万回汉人民,而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这样温带半温湿区、半干旱区的气候,每平方公里的承载能力为7至22人。西夏族曾经放牧的丰厚草场,日渐变成荒原,成了"苦脊甲天下"的地方。我们这次在宁夏的调研就从贫困的西海固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Baidu搜索关键词栏输入“文革周年”,查询结果为“您输入的关键词可能涉及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去掉“周年”,结果也一样。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而言,不能够得知的也就是不知道了;而对于那些曾经年轻,曾经革命过的人而言,有些事情即使过去了,也还有许多的回忆埋藏在心底。就像爱上绿军装,就像小时候那一段段纯粹的友谊。这些珍贵的回忆,与情感有关,与时代无关。  相似文献   

17.
曾经参与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岂料,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是公安机关在执法中难以治愈的顽症。它有悖于诉讼文明和司法民主的现代性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损害了司法公正。在国际社会反对酷刑、强化人权保障的今天,随着"法治"话语在我国刑事诉讼"场域"的不断展开,刑讯逼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从关注公安民警的思想意识着手,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和思维哲学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走出去"与"沉下来"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当前这样一个阶段以后,这也是自然的要求。从现实的层面看,走出去首先需要考虑:我们是否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记者曾经到过不少城市,但从来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如安徽省黄山市这般给记者留下如此美丽的印象;记者也曾经留恋过别处城市的历史文化,但从没有感受过像黄山徽派文化这样让人魂牵梦萦。黄山.这座享誉世界的旅游名城,不仅拥有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美丽自然资源.而且还蕴涵着极其丰赡的人文景观。这座美丽的城市,不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城市,而且还是世界地质公园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