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矫正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现已被世界主要国家所采用,我国亦不例外。我国引进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保障人权的国际潮流;追求效益的法的价值理念。目前,我国已有十八个省(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在促进社区矫正制度本土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指出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促使社区矫正这一外来制度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国芹 《时代法学》2007,5(6):83-91
美国社区矫正体制的中间制裁制度始兴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惩罚程度介于监狱监禁和传统的缓刑、假释之间的社区化行刑方式。作为社区矫正罪犯数量增加和社区公共安全保障的妥协产物,具有一定惩罚性的中间制裁主要包括严密的缓刑和假释监督、住宅禁闭与电子监控、军训式矫正中心、日报告中心、返回社区训练所、日罚金和社区服务等类型,以分层控制体系实现保障社区安全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各种制裁措施的适用依据是罪犯的罪行严重程度、矫治和服务需要。中间制裁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梅义征 《中国司法》2007,(9):103-105
社区矫正制度是刑罚理念由单纯的惩罚转变为通过教育改造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reintegration)的产物。早在19世纪,部分欧美国家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到上个世纪70年代,社区矫正制度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广。目前,部分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本文拟以比较日本、新西兰两国社区矫正制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青  刘旭 《中国司法》2006,(11):105-108
19世纪80年代,随着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加之20世纪初传统刑法改革所提出的刑罚个别化的思想,行刑不再片面强调惩罚犯人与预防犯罪,犯人的矫正和重归社会得到更多关注,社区矫正和其他以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刑罚措施开始彰显效益,缓刑制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9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舶来品,我国从2003年试点,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的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观点,使社区矫正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逐渐由学说渗透到立法,再转化为各国的行刑实践。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经济、观念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我国的社区矫正措施在实施的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社区矫正所遭遇的瓶颈,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社区矫正法》的州,可谓是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祥地。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之完备,机构之健全,管理之科学,类型之多样,值得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7.
郝静 《天津检察》2010,(4):57-58
社区矫正制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美国家产生,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发展得比较成熟。2003年,我国引进该项司法制度进行试点。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未成年犯被列为社区矫正重要对象之一。从理论上讲,由于未成年犯在生理、心理、认识模式上都与成年犯有很大的区别,应当采取专门适用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社区矫正的概念、本质属性、开展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了论证,探讨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以促进中国特色罪犯改造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我国刑罚改革的重头戏,社区矫正的适用,是我国的刑罚不断走向文明,跟进世界潮流的重要一步。本文分别从社区矫正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进行反思,以探求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进阶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建 《法制与社会》2013,(1):186-187
国外的社区矫正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少年法庭的建立算起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其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较晚。认真研究国外的社区矫正并与我国的情况作比较分析,是推动我国社区发展的良好途径。由于社区矫正内容丰富,本文选取社区矫正的概念、形式和立法模式这三个较为重要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势在必行 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预防和打击犯罪,有效地矫正罪犯,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执行制度的创新,尝试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处理犯罪问题,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矫正犯罪人。从人类刑罚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刑罚由重趋轻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各国行刑实践中在保留适用监禁刑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非监禁刑的适用,尤其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迅速,许多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适用社区矫正人数大大超过监禁矫正人数。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的本质就在于对犯罪人进行治理、修复,为犯罪人建立再社会化的桥梁。通读美国俄勒冈州社区矫正法无不体现出这样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备受世人瞩目。开展社区矫正,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此项工作,不仅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因而,解读美国俄勒冈州社区矫正法对推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势在必行 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预防和打击犯罪,有效地矫正罪犯,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执行制度的创新,尝试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处理犯罪问题,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矫正犯罪人.从人类刑罚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刑罚由重趋轻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各国行刑实践中在保留适用监禁刑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非监禁刑的适用,尤其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迅速,许多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适用社区矫正人数大大超过监禁矫正人数.  相似文献   

14.
林艳丽 《法制与社会》2012,(34):140-141
社区矫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实践。在社区矫正发展过程中,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法律监督,有力推动了作进程,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些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导致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社区矫正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主线,分析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进行及其效果需要有制度保障。在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中,制度建设极为重要。社区矫正的制度建设包括组织制度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社区矫正官为中心的社区矫正官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社区矫正操作规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若静 《中国司法》2008,(10):104-10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是国家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良好效果,在国外的刑事司法文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比较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他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耀伦 《法学》2006,(10):104-1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蕴涵着人道和效益的价值理念。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易事。本文通过中美社区矫正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国覆盖,是我国刑法“宽严相济”原则的体现,也是人权理念制度化的实践.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实践更好地完成矫正人员的教育与重塑,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矫正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体制摩擦、行刑程序粗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将以社区矫正实践面临问题与困境为立足点,探讨该制度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实践,特别是缓刑和假释制度创立及实施,直接促进了社区矫正理念的成熟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边区政府创制的回村执行制度,是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萌芽;建国后相继建立的各类少年管教所、工读学校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雏形;以社区矫正为主要执行方式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监外执行和假释等具有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正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