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调解工作需要语言表述,而语言表述技巧则是语言表述的重要方面。俗话说得好,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也可以惹人跳(发怒)。因此,语言表述技巧运用得好就能提高调解的速度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语言表述技巧运用得不好,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和授人以柄。因此,作为基层派出所担负调解工作的人员,注重学习总结研究调解语言,运用语言表述技巧,对于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庆亮 《工会论坛》2011,(2):166-167
领导的语言技巧、语言艺术如何,对领导工作影响极大。作为运用语言的大师,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典范。毛泽东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能巧用比喻,善用典故,使文字、语言活灵活现、幽默诙谐、趣味横生。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巧,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是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时,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语言艺术,就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目的、表达内容和语言艺术,巧妙地选用语言材料,利用有声语言并辅之以态势语言去表情达意的一种表达技巧。它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创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内容与形式并重的特点。教育者语言艺术的表达必须坚持双方合作原则,表达得体原则,简洁准确原则,通俗易懂原则。教育者要驾驭和提升语言艺术,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语言艺术,就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目的、表达内容和语言艺术,巧妙地选用语言材料,利用有声语言并辅之以态势语言去表情达意的一种表达技巧。它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创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内容与形式并重的特点。教育者语言艺术的表达必须坚持双方合作原则,表达得体原则,简洁准确原则,通俗易懂原则。教育者要驾驭和提升语言艺术,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修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示:法律语言是承载法律最有效的工具,"准确"是法律语言的核心价值,重视法律语言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法律时尚。文章阐明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法律文本的沟通,法律语境的判断,只能借助法律语言的分析;二是法律语言不但对立法文本,而且对司法解释文本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用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检验立法者和司法者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语言教育目标应为:掌握法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运用法律语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司法工作和法律活动有关的工作;其教育的原则是:语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科学化,切合国情;其教育方法为教授法、案例教学法、法律文书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民事庭审语言是民事法官和律师语言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构筑双方谐调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法律效力由应然进入实然的重要媒介。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民事庭审语言呈现出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的缺失。从构筑民事庭审语言理性模式的角度出发,民事法官的庭审语言须做到程序、实体和调解语言三方面的规范,律师的庭审语言应突出事实性、规范性、简明性、智慧性。此外,民事法官和律师都应注重对声调、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往符号的规范运用。通过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的达成,共同塑造良好的司法职业形象,共同维护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讯问语言修辞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活动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手段,增强讯问语言的表达效果,以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行为良性转化,达到审讯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讯问语言修辞是在十分特殊语境中运用的修辞形式。讯问语言中运用修辞手段要遵守选用讯问语言技巧的原则要求,处理好选用修辞手段和遵循讯问活动的法律要求之间的关系。在讯问语言中选择运用好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和双关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司法制度秋审所围绕的核心——《秋审条款》,来源于司法实践又指引着司法实践,因而其语言表述充分体现了清代法律语言的应用状况。从语言表述的角度考察《秋审条款》,它继承了数千年中国古代法律语言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中国现代法律语言的先河。其语言简明、句法简单、表述逐渐规范化等经验,足以成为当前法律语言应用的镜鉴。  相似文献   

12.
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机制的立法设置及实践运作,对于人民调解活动的规范化发展,对于人民调解制度正当性的塑造及权威性的提升,具有极大价值意义。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应主要限于形式方面。文章从主体、调解原则、调解范围、调解依据和调解程序等五个方面论证司法审查人民调解协议的具体审查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法律语言的完善程度是法律文化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有层次的,法律语言必须具有多种特征才能与之相适应。法律语言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立法语言应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尽量简明、平实;司法文书写作风格要多样化并增强其内容的说理性;法制宣传要关注民众需求,注重宣传的实效。这是法治层次论对法律语言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变体之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但由于语言和法律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法律语言无法避免地具有模糊性,而该模糊性不但不影响法律的准确性,在特定情况下反而有利于弥补法律的空白。我们在翻译这些模糊词语时可以采用直译、增译、省译和变通译法等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怎样通过分散的个人行为达到规定的制度目标。司法调解的博弈机理契合了机制设计理论,在法律早于法律关系出现的条件下,司法调解能够塑造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突破中国法治困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人们常说"语言就是力量"。而公关语言艺术则比一般语言表达更胜一筹,是领导干部须臾离不开的传播、沟通工具。凡是掌握了公关语言艺术的领导干部,都能在交际场合迅速与公众建立友好关系,并善于保持这种关系;在正常的活动中能运用公关语言艺术制造融洽的气氛促进宾主间的交流;在特殊的情况下能沉着自如地摆脱困境和应付尴尬局面,从而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掌握和运用公关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语言发展和演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法律语言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勾勒了中国法律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并对中国法律语言的语言层次、法律语言文本结构层次和司法语言表达层次的发展、演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准确和庄重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色。为此,对法律语言要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也要善于运用模糊修辞和积极修辞手法,使所表述的内容规范严谨、准确鲜明、精炼简洁,以达到最佳效果,体现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尽管行政诉讼法禁止行政诉讼调解,但行政诉讼实践中调解做法不仅大量存在,而且还出现了为刻意追求调解而罔顾或放弃判决的过度调解现象.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调解的功利作用和片面强调调解的司法政策,其思想根源则是法律虚无主义的死灰复燃或阴魂不散.调解虽然具有一定的功利作用,但其对法治的危害更大,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法律虚无主义.我们应从域外行政诉讼调解的存在基础与谨慎适用中反思我国的现状,及时转变认识,调整目前的司法政策与做法,还司法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始终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司法的过程始终是一个语言运用及交流的过程。本文试从法律语言学的由来为出发点,结合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归纳概括出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特点,并结合对中外法律语言的差异性的考察,最后总结出对汉语法律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