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大三个力度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回归工程”,根据产业提升的需要,引进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引进规划人才、高教人才、卫生人才、文化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双 《浙江人事》2006,(5):33-33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鄞州发展服务。加大对非公企业职称评定服务倾斜的力度,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优先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和评审技术职称。建设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一期安排50亩土地,拟以成本价面向企业出售,专门用于企业引进安置各类人才;各工业园区、镇乡(街道)上下联动,实施一批层次不同的人才公寓。2006年确保引进为企业服务人才5000名以上。  相似文献   

3.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1):8-8
5月23日,我区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人才工作正式启动。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以带动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强大人才支撑。2011年以来,我区已分两批选聘了107名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前几次人才引进工作,既推动了我区产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人才带来的实惠。因  相似文献   

4.
陈言 《浙江人事》2008,(4):16-16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犁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赴市外开展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举办2008年温岭市第二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全国近50家大中专院校与我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四轮”驱动促人才工作取得新发展。多渠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继续组织区内企业赴全国相关人才密集城市举办招聘活动,参加省市招聘会、高洽会等大型本地人才交流会,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引进载体品牌,为校企人才、技术、项目合作提供日常化平台;开展“百家企业进校园”和“百名研究生进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多途径构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实施“百名海外留学人才归国计划”,探索建设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吸纳海外留学创业人才。鼓励和扶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工作,大力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采用柔性引才方式吸引行业领头人人驻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多方位开展高质量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高端人才。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本文对尤溪县具有代表性的2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对影响尤溪县企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乐婷婷 《浙江人事》2009,(12):31-31
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近日,海宁市颁布施行了《海宁市关于加快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该《政策意见》首次提出,将对人才培养的奖励提升到和人才引进奖励一样重要的高度,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现有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对企业培养人才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各地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不遗余力地“抢挖”高层次人才。诸暨市把企业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重点,已建立了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招收了5名博士进站从事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千山 《群众》2012,(12):64-64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为稀缺、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最核心、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各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培养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其中南京市重点推出的“321人才计划”,在全球延揽高层次人才,使南京人才引进工作喜获丰收,一大批科技人才走出书房、走进企业,一大批科技...  相似文献   

10.
汪炜  朱慧 《理论月刊》2010,(2):101-103
人才引进是用人单位提升组织活力的有效方式,从重视人才质量到重视人才引进质量的改变体现了人才引进工作的趋势。正确认识人才引进质量控制的涵义,分析人才引进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导向、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引进人才目的实现,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央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为企业发展、国家富强广揽天下英才。”——中央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会议6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  相似文献   

12.
喻国良 《湖湘论坛》2006,19(5):92-93
企业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关键。特别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人才储备尤为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人才储备应有大视野,规避短视行为,在多元化与专业化,长远与眼前上认真处理好,并做到引进与培训并重,这样才能永远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江苏政协》2012,(1):40-41
正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更好地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对促进宝应工业企业赶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宝应县工业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  相似文献   

14.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人才政策资源适当向企业倾斜,形成有利于人才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在人才供给数量、内在结构和整体布局上,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对接,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各类人才向强优骨干企业集聚,重点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能力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是博士后工作站聚才引智效应显现。着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这一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积极扩大建站范围。今年又有两家企业申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双狮集团已经批准建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这一有利平台,将项目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效对接,引进了一批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今年上半年,共引进(柔性)高层次人才20人。  相似文献   

16.
江美塘 《今日浙江》2012,(11):46-46
近年来,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县(市、区)来说,是一件难事。近年来,秀洲区通过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突破县域基础薄弱、平台载体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等限制性因素。大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区近两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引育了近50个国、省、市、区四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与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省和全市县域的前列,有力推动了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江海洋 《群众》2011,(6):28-29
近年来,丹阳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机制,以更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丹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走到了全省县级市前列,创造了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事》2009,(3):33-33
1.适应转型需要,多管齐下“引才”。一是紧贴企业需求组织各类招聘。2008年2次组织40家企业到人才密集地开展专场招聘,引进企业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同时举办好每周才市和各类特色性专场招聘;二是依托网络集聚高层次人才。联合50所高校就业网和50家知名人才网站举办大型网络引智活动,推出年薪5万以上的职位513个,吸引1000多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聘;三是加强合作柔性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报》2014,(17):17-19
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发挥企业在引进和培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即用3到5年时间,遴选支持1000家具有良好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依托研发平台引进和培育1万名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20.
李双 《浙江人事》2007,(3):33-33
一是政策激励机制。制定了《镇海区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实施办法》、《关于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构筑人才优势,全区人才总量与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24870人,占户籍人口的11.3%,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9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