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凡 《求索》2012,(8):51-53
在当代政治理论中,施米特与阿伦特为人们展示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政治概念:在施米特看来,政治就是区分敌友,并试图消灭敌人的活动;与施米特对政治的界定截然不同,阿伦特认为,呈现个性、与人沟通才是政治的本质;如果站在"我们和他者"互动的维度来理解现代政治,那么,不仅选择施米特这种相当强的政治表述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且,选择阿伦特那种相当弱的政治表述方式,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魏玛宪法第48条内容及其实践的分析,施米特断言:应对威胁国家存亡的例外状态必须授予处置危机者以绝对的、不受任何规范约束与限制的紧急权即主权;自由民主政制不可能在动用紧急权与维护法治之间保持一致。9.11之后阿克曼提出了其紧急权理论试图对施米特的挑战作出回应,但其努力最终陷入困境。阿克曼与施米特所讨论的紧急权概念的逻辑前提概念——例外状态——是不同的。施米特的例外状态是一种政治的例外状态,而阿克曼的例外状态则是一种法律的例外状态。因而,前者回应施米特的挑战的方式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小娜 《前沿》2013,(5):41-43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扬弃的结果,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并随着实践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政治批判的需要。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如何证明人的思维感知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是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的重点问题,它是一个逻辑问题而非经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也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施米特的敌友政治理论所导致的威权主义倾向,使不同的学者做出了迥异的解读,有学者认为施米特是为希特勒纳粹统治提供理论支持的纳粹主义者.但是,究竟怎样看施米特的威权政治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考查,深层次的时代背景、民族遭遇和学术旨趣对于理解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尤为重要.因此,思考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就不能纠缠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是要将其放在对民族命运的重大关注上,更进一步说,这与施米特一贯坚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志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将列宁关于承认客观真理,“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的思想与毛泽东同志关于“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的论断对立起来,认为列宁的论述就是绝对真理的定义,而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不符合列宁思想的。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论断与列宁的论述实际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要正确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论断,至少要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彭清 《理论月刊》2004,(6):21-23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个理论与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列宁将世界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部分的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8.
<正>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应用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必然性与现实道路纳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原则,内在地规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与人类开拓型实践活动的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决定了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性。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立足时代,从时代以及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手段,列宁开创了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毛泽东则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新道路.在战争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战争是一定阶级和国家的政治的继续,列宁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基本原理.在人民战争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民战争的根本性质及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不仅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使之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在军队建设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军队的产生、本质及其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列宁和斯大林提出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则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建军先例.  相似文献   

12.
浅论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贡献居继清民主集中制理论既是邓小平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基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定的,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列宁、毛泽东继...  相似文献   

13.
王立东  董健 《前沿》2001,(5):14-18
毛泽东艺术哲学是毛泽东哲学中一个组成部分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的文学艺术运动为背景 ,阐述了艺术的本质 ,艺术实践的方式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批评及其标准 ,艺术的人性论基础 ,艺术发展的机制等重大问题 ,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和理论表明 ,毛泽东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军事学、外交学、历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 ,都有划时代的重大贡献。毛泽东的理论 ,内容非常丰富 ,而涉及的领域也极为宽广 ,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宝库。毛泽东是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大师。他和马克思、列宁 ,是世界公认的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革命旗帜。在这里 ,着重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供同志们研究参考。一、社会主义两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毛泽东和列宁把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俄国;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际相结合的开端,列宁把这个结合在俄国实践化并获得成功,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导师的这一优秀理论品格为榜样,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贴近当代现实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魁宏 《湖湘论坛》2002,15(4):81-8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在实践中,因此必须走出书斋,贴近当代现实毛泽东号召,必须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把哲学交给群众,武装群众的思想。毛泽东号召写实际的哲学,写走出书斋的哲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主张让群众掌握朴实管用的理论,用以指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其思路同毛泽东是一脉相承。走出书斋的哲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哲学,是让广大干部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掌握的哲学,而不是停留在课堂、书斋里兜概念圈子的哲学。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哲学方法论思想就是专门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方法的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毛泽东哲学方法论思想及其体系 ,弄清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 ,认识其理论价值 ,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 ,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史观的本体论、追求“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到揭示两大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矛盾论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方法论,共同构成了政治哲学范畴的出场逻辑。在政治哲学范式的意蕴嬗变中,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呈现出从“意识形态”概念到“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从批判术语到建设话语、从建党理论到灌输理论的内在张力。从政治哲学视角下分析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于:要植根鲜活实践,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时俱进;把握战略需求,在破立并举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守价值立场,在规律遵循中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刘歆立 《前沿》2013,(11):61-63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毛泽东以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理论敏锐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人民性与真理性等鲜明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通过知行结合的实践化、古为今用的本土化、人民至上的大众化和实际运用的应用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深深地植根于革命传统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成为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大众哲学,并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