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桑本谦 《中外法学》2011,(1):204-219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执法"三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性化执法"这一提法不宜炒作,它反映了人们对执法与法治的一种误读.人性化实际上是法律自身原有之意,"人性化执法"的提法反映了长期以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瑕疵,而且这一提法有可能助长"人情化执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钓鱼执法"是执法机关故意向当事人提供违法活动实施条件或创造特定环境,以引诱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一种自身违法的行为。它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并可分为"显露式"、"勾引式"、"陷害式"等三种形式,其具有多重危害性。"钓鱼执法"与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等行政法基本原则相冲突。防范和规制"钓鱼执法"应当从完善行政执法领域的立法、打击"执法经济"、限制使用奖励举报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等若干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钓鱼执法”可休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际的具体案例对钓鱼执法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对完善相关的司法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执法机关在“钓鱼执法”被叫停之后陷入了更为严峻的“执法困境”.这一危机的发生与专家学者对“钓鱼执法”法律性质的误读有直接的关系.这些误读混淆了不同性质的两件事,把没有争议的问题说成在学界有争议,无视中国法律的特点,盲目套用西方学说.为破解“执法困境”,有关部门应当正确使用宣传策略,引导舆论力量,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为“钓鱼”正名;防范和打击“错钓”等行为,对责任人追究到底;规范“有奖举报”制度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钓鱼"与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网络钓鱼"现象十分猖獗,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其中以美国最为重视.随着我国网上银珩币电子交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钓鱼"犯罪在国内也屡屡出现,而我国刑法对此却应对不足,因此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先进做法,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最近上海连续发生了几起所谓的钓鱼执法事件,钓鱼执法现象开始引起大家的热议,对此贬乏者居多。本文对钓鱼执法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通过执法目的与执法手段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考量,得出了其有限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相关的实际案例对“钧鱼执法”问题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执法工作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实体正义的实现需程序正义作保证。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孙中界遭遇"钓鱼执法"事件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下,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才有了并非完全合理的结果。导致"钓鱼执法"类现象频发的根源是人本执法理念的缺失、行政执法目的的偏差、权力制约机制不完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司法机关独立功能发挥不足等,"钓鱼执法"现象所产生的危害主要是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法律尊严、侵犯了公民最基本的合法权益等。为加大整治"钓鱼执法"类现象现象,我们认为,应采取确立人本执法理念、加紧行政程序立法、加大法治秩序构建和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违法行政的惩处制度、保障必要的行政办公经费、强化政府诚信度建设、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以及强化司法机关功能发挥的独立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方便搜集证据、打击行政违法行为,刑事司法中的诱惑侦查手段屡屡被运用到行政执法中,即人们所称的钓鱼式行政执法。不久前上海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孙中界、张军等钓鱼执法事件,以案说法,浅近探讨其正当性及对今后行政执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倩 《法制与社会》2010,(26):175-175
我们姑且不论黑格尔的"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被翻译成"存在即合理"是否正确或者"合理",但每一种事物的存在确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本文主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论证钓鱼执法的合理性。但由于缺少确切的数据加以佐证,本文只能通过从新闻采访中的了解到的一些数据,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的曝光,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手段又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本文简介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接着以依法行政原则分析上海钓鱼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行政执法效能,并合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无论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大多都规定了"一事不再罚原则"。本文提出,公安机关在具体执法中,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一行政处罚原则,对依法行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萌娲 《法制与社会》2010,(22):178-179
为方便搜集证据、打击行政违法行为,刑事司法中的诱惑侦查手段屡屡被运用到行政执法中,即人们所称的"钓鱼式"行政执法。不久前上海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孙中界、张军等钓鱼执法事件,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几乎是一边倒的职责和声讨。然而针对目前略显错综复杂的交通运营环境,"钓鱼执法"的存在或多或少应具备一定合理性。目前值得我们思考的不是尾随其后的道德缺失抑或于法无据,而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引申至行政执法,督促其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6.
子午 《江淮法治》2009,(22):13-15
2009年10月14日,河南小伙孙中界到上海开车的第二天,因为做好事让人搭了一次便车,没想到却陷入执法部门的圈套,他的车辆因涉嫌黑车营运被暂扣。激愤之下,血气方刚的他挥刀自残,以证清白。随之,“钓鱼”事件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益复杂、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钓鱼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数量,提高了执法机关的处理案件的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从心理上诱导或设陷而导致的非故意违法行为。本文通过程序合法性、证据搜集合法性、我国法律界定等方面对钓鱼执法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我国钓鱼执法不合法性大于其合法性,应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行政监督,规制行政权力,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0,(16):176-177
钓鱼执法的源头来源于诱惑侦查,是一种执法欺诈,不具备行政合-法I挂。钓鱼执法严重破坏了执法公信力,对社会公共道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必须对公权力加以约束,通过人大、司法机关等部门有效监督权力的运行,通过对权利的保护限制权力,让行政权合理运行,杜绝钓鱼执法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永飞 《法制与社会》2011,(10):160-160
"钓鱼执法"作为一种诱惑执法手段,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质疑,但是道德评判不能代替冷静的逻辑思考,本文试着对"钓鱼执法"做法经济学的分析,分析"钓鱼执法"背后的执法经济问题和"钓鱼执法"外部性的法经济学分析,由此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化的法律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引起全国关注的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发生的"黑车倒钩"事件,至今仍是各界热议的焦点。"钓鱼式"行政执法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试从上海浦东新区发生的孙中界"钓鱼式"执法一案开始,并结合刑事法中与其相类似的"诱惑侦查",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以论述"钓鱼执法"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