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法学》2018,(6):63-77
受虐妇女在长期持续的家庭暴力作用下不堪忍受实施的杀夫行为,在我国现阶段缺乏出罪空间,实践中也出现了较大的量刑差异。美国刑法将"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一心理学概念作为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抗辩事由,结合正当防卫抗辩,从而拓宽了此类案件的合法辩护空间。事实上,受虐妇女杀夫行为具有刑事责任减免的正当化根据,其违法性与有责性比一般杀人犯罪小,从刑罚目的上看,缺乏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必要性。在我国当前法律框架下,有必要强化"受虐妇女综合症"因素在刑事责任裁量中的作用,并与正当防卫、被害人过错等抗辩事由相结合,对其刑事责任的减免进行类型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郭超 《法制与社会》2013,(21):244-245
近年来,家庭暴力案件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受虐妇女因为不堪忍受长期的家庭暴力而被迫杀夫,对于这类案件,各地的审判标准不一,量刑结果悬殊,因此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司法实践标准。通过论述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受虐妇女综合症适用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贵阳市发生的一起受虐妇女杀夫命案量刑畸重的立场出发,首先研讨了引发此类受虐妇女杀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及其相关近因,进而指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并不是一般性的死罪,也不应该判处死缓。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立法上可以考虑在刑法总则增设特定的期待可能性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据此,依法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此类受虐妇女杀夫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了一起“受虐妇女杀夫案”:面对令人发指的家庭暴力,默默的忍受家人和邻里的劝说、村委会的调解、国家法律的救济、离婚的要求,均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杀夫悲剧最终上演。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报道,笔者突然又想起了也是最近发生的那起轰动的“专家杀妻案”。两个案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杀了人,一个杀夫,一个杀妻;同样是引发了沸腾的民意,一个是由全村400名村民联名写信甚至跪地求情请求法院对受虐杀夫者开恩,一个是由从普通食堂员工到博士后组成的近200人的队伍投书法院为杀妻专家求情;同样会让人感…  相似文献   

5.
受虐妇女杀夫案中刑事责任认定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有理由使我们对杀夫的受虐妇女给予更多的司法宽容和人文关怀。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该行为应当成立防卫过当或者正当防卫;再从量刑角度考虑期待可能性的有无以及期待可能性的程度,进一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受虐妇女的刑罚处罚;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或者在准司法解释中明确行为性质、适用标准,公布一些判决成功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刑事审判中对"受虐杀夫"案的量刑,使其逐步走向轻刑化并相对统一,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所应当具有的国家尊重与保护妇女人权之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的受虐者人数众多、对象广泛。一些受虐人群在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了极端的自救方式——杀死家中的施暴狂。当前对受虐人群杀人案件的量刑标准极不统一,且存在量刑畸重的现象,但无论从刑法的罪刑均衡原则、刑事政策,还是从适法期待可能性角度看,受虐人群作为长期受害者都不应判处死刑。对此类案件,应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司法控制死刑的适用,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明确受虐人群杀人案件的量刑标准,并可以通过发布典型判例对下级法院给予量刑指导。  相似文献   

7.
囿于"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不少长期受虐妇女无法通过合法方式维权,被逼无奈而以杀人、伤害等激进方式"以暴抗暴"。对此,各地法院大多作出有罪判决,判决结果相差悬殊。本文通过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和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意见,结合法律经济学角度,阐述对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的行为判处无罪、轻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受虐妇女综合症是指生活在暴力虐待关系中的妇女所表现出的某些共同心理和行为反应,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习得性无助理论和暴力循环理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重塑了正当防卫紧迫性的内涵,为非对抗性杀夫案中的正当防卫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范畴。运用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需具备如下条件:适用主体与对象是受虐妻子与施暴丈夫;受虐者遭受施暴者持续性暴力虐待;受虐者难以脱离施暴者控制;存在紧迫性暴力威胁。非对抗性杀夫成立正当防卫需要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对抗性杀夫能否成立正当防卫要区别而论。我国以往的司法解释有关受虐者伤害家暴者之正当防卫认定规定存在不协调之处,最新司法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接纳了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9.
隗佳 《法学家》2020,(1):130-145,195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在处理受虐妇女杀夫案时直接进入量刑阶段,忽视了适用出罪事由实现无罪的可能性。在此类案件中,虽然因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不能适用正当防卫,但针对危险引发者的防卫行为则可以运用其他紧急权资源。受虐妇女因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杀害丈夫的行为,构成防御性紧急避险。然而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不应采取功利主义的法益权衡说,而应采取社会团结义务说。即仅在理性人自愿负担的社会团结义务的限度以内才能成立违法阻却事由,因侵害生命的避险行为超出了社会团结义务的限度而无法得以正当化,但可能成立以无期待可能性为基础的责任阻却性紧急避险,这与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了一起“受虐妇女杀夫案”:面对令人发指的家庭暴力,默默的忍受、家人和邻里的劝说、村委会的调解、国家法律的救济、离婚的要求,均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杀夫悲剧最终上演。  相似文献   

11.
马清 《法制与社会》2011,(33):274-275
本文是从认为受虐妇女杀人命案量刑畸重的基本立场出发,其中探讨了此类案件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西方国家提出的“妇女综合症”的适用困惑,并且提出了在期待可能性视角下的受虐女性犯罪量刑轻刑化的合理之处及现实意义,完善各项举措从而更好的体现罪刑法定和社会公平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上一片完善的法治之瓦。  相似文献   

12.
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案件中,如何处理以暴制暴杀夫的女性,保证她们获得公正的处遇,是法官面临的难题,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的运用,为破解此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澳大利亚若干个案,分析了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含义及其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原则、类型与效果,并阐述了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对刑事审判带来的挑战。这对于中国司法官员在刑事审判中如何导入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她是我国第一位系统介绍“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法律专家; 她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为“以暴制暴”妇女提供法律救济的执业律师; 她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对家庭暴力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学者; 她是我国唯一一位能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女性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她是被全国很多法院奉为审案“红宝书”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的起草者; 她是在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中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参与诉讼的第一人……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领域内,她注定要被写入史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起受虐妇女杀人命案量刑畸重的基本立场出发,首先研讨了引发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命案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及其相关近因,〔1〕指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并不一般性地等同于死罪,更不当判处其死刑。在此基础上,作者比较分析了多种有关受虐妇女犯罪的法律出路构想,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立法上可以考虑在刑法总则中增设特定的、因其行为欠缺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较小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据此,尔后人民法院就可以根据有关主客观情况,在证据确凿而充分的情况下,确认某些因“走投无路、确因自救或拯救家人而被迫杀人”的行为乃属欠缺“遵从法律的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较小”的行为,从而,依法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此类受虐妇女杀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上报平衡制度”简析所谓上报平衡制度,是根据中级以上审判机关的规定,“对经济犯罪案件必须按照等级管辖原则,在宣判前报上一级法院平衡”。应当说,作出这个规定的本意完全是好的,是为了防止性质相同、情节相似的经济犯罪案件在各地法院量刑时出现轻重悬殊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刑诉法的修改以及2014年中央政法会议的召开,社会公平公正、人权保障等法律权利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法律工作的核心应当围绕人民安全和人民权益开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量刑是法院审判权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来受到社会舆论热议的案件多是就量刑问题开展的,这些舆论给法院独立量刑带来冲击和挑战。既有来自正面的积极效应,同时也带来极重的负面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如何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有效平衡社会舆论和公正量刑的冲突,排除来自社会舆论对量刑的压力,我们需要从理论基础、二者辩证关系着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抓重点 求实效——我院试行量刑建议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日益受到理论界和法律部门的重视。为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贯彻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诉改革的精神,我院自2002年初以来,对量刑建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共向法院提出量刑建议98件,其中以书面方式提出量刑建议32件,以口头方式提出量刑建议66件,均被法院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工作重点我们在试行量刑建议的过程中体会到,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还应抓住以下三个工作重点。1.案件对象。由于人力所限,为确保量刑建议实施的效果,我们重点对下列几类案件实行了量刑建议。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由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论法官量刑时应重视酌定量刑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对其内容、形式和功能予以概括性或列举性规定的,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立法精神,在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依具体情况决定刑罚轻重或免除刑罚的主客观事实情况。酌定量刑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一样,都是量刑情节这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19.
量刑监督的程序性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监督属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法院量刑活动的监督。量刑监督制度具有刑事理论和法律上的存在依据。检察机关进行量刑监督必须具备评判法院量刑是否合理、公正的实体标准,它与量刑标准是对立统一的。在司法实务中,我国的量刑监督并未形成系统的监督体系,而是分散于不同的诉讼阶段、通过若干方式对法院的量刑活动产生影响。总的来说,量刑监督所能发挥的功效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量刑监督的实体标准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项谷 《法学》2007,(6):153-156
量刑监督属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法院量刑活动的监督。量刑监督制度具有刑事理论和法律上的存在依据。检察机关进行量刑监督必须具备评判法院量刑是否合理、公正的实体标准,它与量刑标准是对立统一的。在司法实务中,我国的量刑监督并未形成系统的监督体系,而是分散于不同的诉讼阶段、通过若干方式对法院的量刑活动产生影响。总的来说,量刑监督所能发挥的功效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