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提出:拟探索实行官邸制.何谓“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并有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对中国来说也并不陌生,甚至可谓“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2.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省的党政官员甚至于全国的党政官员中,李风臣是个知名度较高的人物:他的知名度,不仅仅在于他的“政绩卓著”。更在于他的“多才多艺”。他喜爱写诗。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关部门却发现。这名“县官诗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  相似文献   

4.
当选市长后承诺“做一个清廉的市长” 蒋永清早年曾在株洲市委组织部供职,后任共青团株洲市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后来,他一路走来,从株洲市委党校校长,株洲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县长到醴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据媒体报道,蒋永清喜读书、勤学习,还将读书心得、学习见闻、调研成果等撰文见诸报章.是一位屡次被上级肯定的“学习型”官员,外界对他评价较多的是“像个学者”.  相似文献   

5.
四方联系,百万“保官”2000年春夏之交,是深圳的“多事之秋”:中纪委、监察部找一些涉嫌经济问题的政府官员、企业老总频频谈话,有的随即被双规、被拘留、被逮捕、被起诉。而此时的深圳市城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育国也不太平:闻听他将被调到深圳市天健集团公司担任董事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坛刮起了“问责风暴”。官员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范和机制,因而还不能称作“官员问责制”。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官员问责的制度安排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破釜沉舟     
“你真窝囊,”老婆最近总是唠叼,“市城建局又不是宋仁一个人的,他是副局长,你是第一副局长,他成天骑在你头上,你却屁都不敢放一个!” 在外边受了气,回来还得听婆娘的闲话,赵力气不打一处来,又无可奈何。老局长退休后,市里安排他暂时主持工作,大家认为转正是早晚的事。不久,宋仁调来了。虽是初来乍到,但他仗着叔叔是市委常委,常常对另外二位副局长的工作指手划脚,甚至对应该由赵力决定的事情,他也擅作主张,越俎代庖,俨然局长派头,二位副局长意见很大。赵力见不利于工作,就在局务会上说,现在是过渡时期,请各位务必以大局  相似文献   

8.
尹祖光 《江淮法治》2009,(16):36-37
幡然醒悟从爱好打鸟到义务护鸟 在江西省新建县恒湖垦殖场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祖籍安徽的黄先银算得上是一位“名人”。不过,他这个“名人”当得并不轻松。有人把他誉为“正义的化身”,也有人骂他是疯子、神经病,甚至还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出20万元买他的人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多管闲事”,不顾一切地举报和阻止他人偷猎鄱阳湖候鸟。  相似文献   

9.
边际 《政府法制》2014,(27):16-18
权 十八大以来,已有多名有发改系统工作背景的官员落马.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官员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曾表示,绝大多数官员腐败案件与行政审批有关. “权力太集中,审批权和监管权没有分开.”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说. 2月19日,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被公布接受调查后,《新京报》转述陕西省一名省委官员的话称,陕西是油气、煤矿资源大省,祝作利在陕西经贸委工作18年,陕西省发改委工作7年,审批动辄上亿元的能源项目,他手中掌握很大实权.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子科普去年与丈夫斯图尔特结婚。9个月后,其夫因脑瘤与世长辞。不过,24岁的科普并不伤心,因为其父为她制造了一个外貌、身材,甚至声音都与斯图尔特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科普的父亲巴比特博士,退休前的工作是为美国政府制造机器人。他见女儿为将失去丈夫而痛苦不已,便建议制造一个“翻版女婿”与女儿朝夕相伴,女儿欣然同意。巴比特博士在女婿去世前的半年时间内细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将他的生活习惯全部或入机器人的记忆系统内。斯图尔特则将自己与科普相识、相恋的经过及两人相处的经历及感受—一说出,充实机器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近年来,政府官员因重、特大责任事故而公开道歉的新闻,表示自责和道歉,不时见诸报端。也许,这是因为进入了风险社会,官员们因为失职、失误而道歉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某地官员因为自己决策导致了经济利益的损失,他道歉了;某某官员没能尽到行政责任,使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他道歉了;或者因为官员的失职而造成了重大的意外事故,他道歉了,甚至是因为官员没能很好履行职务,没能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主动道歉了……  相似文献   

13.
李晓巧 《政府法制》2013,(35):30-30
在古代中国,不仅商业领域造假迭出,并且出现过假衙门、假官员,甚至在清朝还出现了假太子、假皇帝,把“官”造假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4.
谁在意“双重国籍”? 一位知名的美籍华人教授从美国回到中国讲课,等他到首都机场时才发觉自己的签证已经过期.即便他一再声明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找到大使馆给他证明,但最后还是按规定被滞留了一晚上,“上厕所时,都有军人看管”.  相似文献   

15.
英国17世纪思想家培根在名篇《论法律》中论述,“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他还告诫司法者,“应该持重庄严,谨慎小心”,“不应被任何压力、诡辩、阴谋所左右”,要独立自主做出公平的裁判,因为“世间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了”!  相似文献   

16.
背景提示:他曾经是中国第一位以"竞选"方式成功取得人大代表资格的新闻人物;他也是首例在基层直选中惊动全国人大并得到认可的县级人大代表;他还是被当地某些政府官员称之为"不平官愤"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 包拯的吏治思想涉及许多方面,对于为官准则、选人标准及职官监察等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包拯对于为官的基本准则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员,“尤须为国家顾惜纲纪也”。应该主动地遵守国家的法纪,服从国家的调遣。“古所谓大臣者,能与天下国家同其休戚也。”如果“计较一小利害,不肯宣力,矧天下利害固有大于此者,朝廷欲谁使哉?”包拯以史为鉴,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吏必须是“廉勤干事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得委以重任。唐州知州赵尚宽,任内勤于政务,很有治绩。包拯十分赞赏,上书皇帝,“请且留再任,若更能招辑户口,特与升陟差遣。”相反,对于缺乏才干,没有治绩的官员,包拯多次上奏皇帝,请给予罢免或转任其它官职。除了对于官吏的治绩要求之外,包拯还对官员品德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官员个人的品德要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官员虽然“身主大计,而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他贬斥这种人“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对有的官员仅因“多游宴”,包拯也认为“不可”,上书加以弹劾。  相似文献   

18.
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失去了博士学位,甚至丢掉了乌纱帽.近年来,中国逐渐兴起官员博士热.然而,发端于中国民间的学术打假,却似乎呈现出打假之“刑”难以“上大夫”.对此的解释很可能是针对官员的学位论文适用“特别规范”,从而使得官员容易游离于必要的学术诚信监督之外.中西对比,并不希冀能够提出所谓对策,而意在借此“打假门”,重新认识对学术造假“零容忍”之于培育和珍惜学术辉煌的重要.同时,也应当警惕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小升初后,云南曲靖市麒麟区某中学的小炎每周会去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老师家补课。补课后,成绩虽未提高,但三位老师对他关爱有加,总会在课堂上表扬他、夸赞他,还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初二下学期,小炎因补课后成绩没上去,就没再继续补习。随后,三门任课老师态度大变,找尽机会在课堂上对他进行言语羞辱,讽刺他是“猪脑子”,  相似文献   

20.
幽默大王     
野味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一位官员来中国考察后,在一次会议上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大加赞赏:“中国不光是官方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我还看到很多民间组织也在大力保护。”“这是些什么民间组织呢?”有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