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情感矫治罪犯的方法罗伟民,潘晓明情感矫治,是指监狱为改造罪犯,借助情感手段,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与罪犯在情感上建立沟通和相容,进而激发、鼓舞罪犯处于抑制状态的良性情感,促使罪犯产生向上动机的改造措施。情感矫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罪犯措施,对于罪犯思...  相似文献   

2.
我国罪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监狱的罪犯教育方式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生成、发展起来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罪犯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罪犯改造的要求,需要探索一种新的罪犯教育方式,即确立教育和劳动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原则;优化配置罪犯教育资源;增强对罪犯的社会化教育;建立激励罪犯自愿受教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承认罪犯的劳动报酬权,建立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对于监狱行刑与罪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监狱一贯实行罪犯劳动有偿制度。我国1994年颁布的《监狱法》虽然对罪犯劳动有偿制度作出了确认,符合联合国《罪犯处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关于监狱应有公平的劳动报酬制度的原则要求,在我国监狱法制建设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监狱法》只规定了基本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对于我国监狱法在罪犯劳动报酬的标准、构成及使用等方面的完善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监狱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罪犯劳动的性质,仍存在争议,甚至有人认为罪犯劳动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惩罚性。笔者对此从五个方面驳斥了这种错误观点,认为劳动同样是罪犯服刑改造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不具有惩罚性。  相似文献   

5.
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罪犯劳动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中国司法》2010,(7):43-47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他认为,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但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劳动是改造人、造就人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组织罪犯进行劳动改造,对于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贯彻落实监管工作“首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认识罪犯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前提性、基础性的重要理论问题。只有在罪犯的社会属性(法律和政治属性)及其可改造性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得出科学结论,才能实现对罪犯的科学认识。在对罪犯社会属性的认识上,法治时代固然要注重于法律上的判断.但仍有必要对罪犯进行政治分析与定性。犯罪分子在整体上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而其中的敌对分子、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与人民之间则属敌我性质的矛盾。在对罪犯可改造性的认识上,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注重发挥罪犯在思想改造中的能动作用,又不能否定罪犯思想的可改造性。我国监狱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罪犯是可以改造的”这个具有纲领意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改造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质量研究对于罪犯改造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的改造质量研究却非常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改造质量:前者是为了分析与改造质量相关的制约因素,后者是为了建立科学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罪犯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学认识罪犯,必须科学地认识罪犯的公民权利,依法维护和保障罪犯的权利同时,又不能单方面强调罪犯的权利,罪犯不仅享有权利,更要履行义务,权利、义务必须统一、从改造罪犯的需要出发,不仅要承认罪犯是改造的主体之一,也要承认罪犯在监狱工怍的相关活动中,同样是有责任意识和有能动作用的主体。监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罪犯群体开展普遍的素质教育,但可以找准每个罪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填补罪犯的素质缺陷。监狱在改造罪犯的作用上是有限的,只能也只应当努力改造那些具有改造可能性的罪犯。  相似文献   

9.
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永恒主题。如何科学、有效地改造罪犯,真正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实现罪犯改造工作的科学化,是摆在监狱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常说常新的课题。对各监狱在改造实践中探索的罪犯改造新方法、新途径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将其进行总结、梳理、分类并加以理论化提升,是实现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它有利于丰富罪犯改造方法,有利于科学、有效的改造方法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罪犯是我国罪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其改造质量的好坏更具有社会意义。目前对未成年罪犯的改造工作中在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偏差和缺陷,造成少年犯的改造质量不十分理想。为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新确立改造观念和目标,根据未成年犯的特点选择教育形式与内容,并充分发挥社会帮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已经三十多年了。由于我国对罪犯的改造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改造条例》已不能适应劳改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需要,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劳改法,是改造罪犯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监狱对罪犯实施技能教育是《监狱法》规定的罪犯教育内容之一,也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对罪犯的技能教育工作在教育形式、方式、方法和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克服困难,立足优势,探索罪犯技能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转变观念,健全组织机构,改革教育方法和内容;拓宽教育领域;加强教育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刑罚的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被监管的罪犯从被迫接受改造到主动自觉地接受改造,其心理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般而言,罪犯被收监时普遍具有反社会心理,随着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措施的运用,罪犯开始认罪、悔罪,最后下决心痛改前非,重新作人。罪犯的心理转变期间越短,说明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的改造越见成效;罪犯的心理转变期间越长,说明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的改造收效越慢;如果在全部刑期以内罪犯仍未放弃反社会心理,以至刑满释放后,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则宣告了刑罚执行机关对该罪犯改造的彻底失败。改造罪犯的实质是对罪犯…  相似文献   

14.
吸毒贩毒是困扰全球的社会公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曾在我国基本绝迹的这一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具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几年来,广东省公安机关加大了对涉毒罪犯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了这些罪犯的嚣张气焰。这些涉毒罪犯投入监狱改造后,使监狱的押犯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带来了监管改造上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地教育、感化、挽救这些涉毒罪犯,已成为监狱机关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就涉毒罪犯的心理特征、改造表现及矫治对策做些粗浅的探讨。一、涉毒罪犯的构成特点 笔者对广东省100名涉毒罪犯进行…  相似文献   

15.
罪犯自我闭锁心理是罪犯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封闭性、自我中心性、自我防卫性等特征。它的产生与罪犯所处的监狱环境、消极的社会阅历、法律的惩罚性、思维方式以及监狱环境的外部条件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直接使罪犯的心理活动自我封闭,不仅在服刑中使罪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而且严重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因此,优化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培养罪犯健康心态;加大情感投入,打开罪犯的闭锁之心;转变教育改造观念,改进教育改造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是矫治罪犯自我闭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深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地位必将有大的提高。它应当成为与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并列的第四种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未来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要立足于监狱安全稳定的需要,立足于监狱和社会改造罪犯的需要,立足于罪犯出狱后就业谋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对罪犯分类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分类制度的科学化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监狱的罪犯分类制度在改造罪犯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罪犯分类制度的不足日益显现,应当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罪犯分类标准、分类模式,辅之以分级处遇及其他配套措施,以实现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监管改造模式在新形势下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对罪犯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形势下,单一模式极不利于对各类罪犯的针对性改造。因此,应从监狱分类入手改变监管改造模式的单一性,监狱分类应以罪犯的三个改造阶段为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全仁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5期上著文《一部科学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的理论专著——读辛国恩等同志的专著(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说,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新产生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的思想,但一直没人对之研究、整理,使之上升为系统的改造罪犯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界才开始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研究。2003年由辛国恩牵头,成立课题组,开始了部级重点科研课题“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的研究,其最终成果是2006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年以来改造罪犯的实践证明,罪犯在服刑改造过程中的转变和转化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否则,很难准确地认定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的。减刑制度作为我国创制的刑罚制度,在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反思,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使我国的行刑机制与国际行刑制度合轨。逐步减小减刑使用的对象和条件,扩大适用假释的适用对象和条件理应成为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