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混乱的互联网络环境已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数字环境,必须加强互联网络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应运用多种手段,以网治网,以德治网、以法治网、以技治网;并要求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加强行政管理,打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转型期,由于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大量外来青少年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边缘青少年”,但是,由于我国青少年管理和立法的现状,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制在“城市边缘青少年”的问题的应对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预防犯罪机构,组织,协调“城市边缘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其次增强基层社会管控力度和广度,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纳入所在地社区管理,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保障基础教育,解决“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再次是加强城市人口调控,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素质等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4.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差别交往理论的犯罪观入手,探求其理论的积极意义所在,并以此为根据,揭示其对我国青少年罪犯防治的有益启示,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上海市委于2002年8月14日在公安博物馆召开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组委会全体会议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交流会”。来自上海市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工商行政,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视,质量技监等系统各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公布了上海现有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32家,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91家。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陈靖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检察系统加快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红盾行动;文广新闻出版部门大力整顿文化市场,都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环境中,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需要构建青少年本身、教师、家长以及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等在内的“多维立体”的学习教育管理网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小抓起,综合治理,为此,一年来,我们先后办了十件实事:1、加强学习研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谈话,召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探讨在新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减负”工作的形势下如何发挥社区文化娱乐功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发挥社区的宝贵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8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心理测试后分为重犯组与无重犯组。一年后,对二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予以重新犯罪、读书就业、不良交往、与父母对立的调查随访。结果发现重犯组一年内重新犯罪率高达43.7%;读书就业43.7%;不良交往37.5%;与父母对立37.5%,而无重犯组分别为:5.76%、76.9%、15.3%及2.3%。二组经X2检验存在显著差异。一、方法(一)样本。对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按上海各区县检察院未检科要求的全部自行上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4):F0003-F000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和网络成瘾也在危害一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了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有关工作要求,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2010年5月17日至7月13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共同发起主办“大家e起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听众对象主要是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地区,青少年帮派已受到三舍会的控制。青少年在参与帮派活动时,基本通过三类主要途径来实现其“三合会化”的过程。首先,青少年被蛛网式组织结构吸收进帮派后,被“大佬与小弟”的关系所牢固;其次,三合会元素与理念亦通过帮派日常活动而逐渐向青少年灌输;最后,青少年帮派中不言而喻、但又极具强制力的规矩与控制方法,使得其成员在受制于三合会控制的同时,亦逐渐被三合会的价值观所同化。可见,青少年帮派的三合会化为三合会组织提供了新的兵源,使其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仍得以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警惕“80后”犯罪;全国首个检警规则出台检察官提前介入侦查;北京:被判处非监禁刑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率不到1%;家庭冷暴力危害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22日,经公安部特别推荐,柳州铁路公安处治安大队民警杨顺德。应邀走上有网络“百家讲坛”之称的新浪网“网上大讲堂”,向广大网友作《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的专题讲座。在这个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主持人云集的讲堂,杨顺德成了全国首位民警“专家”。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世界各地,青少年上网成瘾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德国一项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因网络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青少年罪犯的50%。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起青少年因网络进行性或暴力犯罪的案件。为帮助青少年远离“网毒”侵害,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日前在博腾哈根市成立了全球首家帮青少年戒除上网瘾的诊所。该机构可容纳60人就诊,服务对象为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诊所的治疗师由医学、心理和运动专家组成。“病人”进入诊所后,他们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再研究制定详尽计划。诊所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667名流动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父母虐待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及越轨信念、学业投入、家庭经济贫困、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虐待对越轨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越轨信念、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对虐待和越轨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高越轨信念、与不良朋辈交往、生活在低风险社区的被虐待流动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越轨风险。本研究对于预防和干预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论及网络越轨行为时,学界研究大多习惯将网络越轨行为与青少年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缺乏必要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越轨身份和网络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意义建构的意味。青少年越轨身份的被制造,来自于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必定存在网络越轨行为的论断和对青少年年龄区间界定的含混;而网络越轨行为的“被生产”,则源自于通过对网络环境容易产生越轨行为的判断而进行的标定。正确和客观地认识网络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需要将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理论支点,采用统计概括和田野调查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越轨中的青少年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越轨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越轨含义的中性色彩,区别对待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5.
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以前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24名年轻的学生不幸遇难。经过警方的调查,“蓝极速网吧”的火灾是两位13、14岁的少年所为。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犯罪?据报道,两位少年均是出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吗?心理学家把18岁以前失去父母的家庭称为“不幸家庭”,离异家庭也属于“不幸家庭”。出自“不幸家庭”的占整个人群的9%。椐北京某少教所的调查,青少年犯罪出自“不幸家庭“的占22%,看来明显与“不幸家庭”有关。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出自“不幸家庭”的占35%;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中出自“不幸家庭”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差异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犯罪是通过不良交往而习得的行为,并用该理论分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六易其稿的《广东省青少年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第六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完成了修订工作,今天递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纳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议程安排。记者从中发现众多新亮点:(1)从“未满18周岁”到“未满23周岁”。草案特别提出,“已满18周岁未满23周岁的特殊青少年参照本条例适用”;  相似文献   

18.
在2002年8月召开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表彰会上,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获得“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的荣誉并获赠奖牌,同时获奖的全国共有126个单位或部门。同月,在上海召开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交流会上,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又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迄今为止,上海市共有“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32家,“上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91家。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喜获“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章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至七成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有将近1.6亿人,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将近一半,甜艮告》显示,未成年人中网络成瘾者占十分之一。几乎所有的网络成瘾者都点击过黄色网页。未成年人网瘾患者中聊天、交友者的比例接近50%,网络游戏人数比例in,1超过40%。互联网为青少年展现出了“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探索之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内容使得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暴躁、不思上进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网络,在继毒品之后,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在无锡市锡山区,有一个简短、易记、朗朗上口的电话号码-“185”。“185”寓意“要保护”保护什么?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提供便捷、规范、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这是锡山区检察院在2000年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后,成绩面前不停步,又变被动接受维权为主动要求维权,于2001年7月面向该地区广大青少年推出的维权热线。现在,这条“185”热线已为社会各界所熟知、青少年所喜爱,被称为是广大青少年人生起步时的“知心朋友”。对此,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把该院青少年维权活动形象地比喻为由过去的“单行道”变成了“立交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