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在一家杂志上写了篇《聚书而不读》,之后想起许多往事。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切有“异端”思想或可能有助于造反的书都在严禁之列,然而张良仍能得到老人授给他的兵书,最终成了秦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故而后人有“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铖有未烧书”的诗句。张良...  相似文献   

2.
鲁迅《且介亭杂文》里的《隔膜》和《买<小学大全>记》这两篇都是谈清代文字狱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是乾隆朝的文字狱,也着实可怕。道光年间龚自珍的《咏史》诗还在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他写诗的时候,事情过去已经有几十百来年了,知识分子犹有余悸,可以想见当年震慑力之大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综合作者生前于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五年写的《“僚”的研究与我国西南民族若干历史问题》(初稿)一书及《关于所谓“鼻饮”和“铜鼓”问题》(初稿)一文,加以整理,论点均依据原作,仅作文字订正。  相似文献   

4.
李征鸿 《创造》2020,(2):4-7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帝处理文字狱案的产物,雍正帝在其中大力驳斥了"夷夏之防"的固有思想,表答出"华夷一家"的民族大一统观念,在此基础上,雍正帝进一步提出不应以地域或民族来作为评判君主的标准,而应当以"德"作为评判政权正统性的准则。但雍正帝的民族思想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以君臣伦理作为基础,无法消除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歧视以及自身的民族优越感,美化清朝的统治。《大义觉迷录》从根本上说,是雍正帝借以发动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并巩固清朝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一九八二年),自称为“华兹卡”(“本地人”的意思)。 “据文献记载:(史记》中称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为‘武陵蛮’,《宋书》及《称为‘荆州蛮’,在北宋、南宋的史书中曾先后出现过‘土兵’、‘士丁’、’‘土人’、‘土军’等称呼。‘土家’这个称呼是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土家地区后逐步形成的。后经世代相传,也就成了习惯的称谓,因此,解放后,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承认为单一  相似文献   

6.
看了王仰同志《对“资产阶级民族”提法的异见》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王同志商榷。王文说,“资产阶级民族”的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其实“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概念根本不是这里最早提出来的,《简明哲学辞典》只不过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正象资产阶级“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请注意:这里所提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与《简明哲学辞典》中的用语一字不差。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就讲得更明确了,他说:所谓“现代”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北美利坚以及其  相似文献   

7.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简称“1?2讲话”),全面阐述我们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唐代云南诸民族中茫蛮部落的族属问题,目前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是傣族先民;二、认为是崩龙族先民。近来桑耀华同志撰文对第二种意见进行了阐述,认为茫蛮部落是南亚语系佤、布朗、崩龙等族的先民,(以下简称桑文)笔者通过对有关史料的研究,认为桑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要弄清茫蛮部落的族属,首先必须研究蛮书所记“开南杂种”的族属及其与茫蛮部落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桑文根据《元史·地理志》中“威远州(古开南地之一部分),其川有六,昔朴、和泥二蛮所居……其后为金齿白夷酋阿只步夺其地”的记载,断定《蛮书》所记“开南杂种”的民族成分是“濮”、“和泥”、“洛”,不包括“白  相似文献   

9.
书中的“奇”境,指性别研究。本书作者均为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女性研究及性别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她(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当代妇女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在书中,她(他)们从个人经历出发,生动地讲述了从事性别研究的感受。本刊摘录的是贵州省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晓的文章《我生命的绿洲》片断:“我做女人”  相似文献   

10.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版)《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中在引用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的一段话(见《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后,紧接着指出:“这个定义,是指资产阶级民族”。(该书第203页)对“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提法,我们无法理解。特提出我们的异见求教于各方面的同志。  相似文献   

11.
《水书》古文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书》及其古文字的研究问题,早在40年代初,我国民族学者就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如岑家梧先生在《西南民族文化论丛》发表了“水书与水家来源”和张为纲先生在《社会研究》第36期,发表了“水家来源试探”等论著。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水族族源的论著、水族历史和地方志书均涉及水书及其古文字的问题。1986年《贵州文史丛刊》也发表了坦龙的“贵州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亦论及此问题。在这些论著中,岑家梧先生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2.
一、学术上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仡佬语的归属问题 仡佬语的归属问题国内语言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1981年华中工学院出版的《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两部权威著作均把仡佬语列在壮侗语族之后,但语文未定。贺嘉善同志编著的《仡佬语简志》一书是目前研究仡佬语的唯一公开出版的专著,书中认为仡佬语在语音上接近苗语,但词汇和语法则与壮侗语接近。书中虽未对仡佬语的系属问题下什么定论,但贺氏是倾向于讫佬语属于壮侗语族的。1982年她发表了《仡佬语的系属》一文,通过对仡佬语同苗瑶语、壮侗语比较后,结论指出“通过这个比较,我们认为仡佬语属于侗台语族,而不属于苗瑶语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侗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早在明代,邝露在其所撰的《赤雅》一书峒人(侗人)条中说:“峒(侗)亦僚类。”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峒(侗)僚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 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一书中写道:“狪(侗)人其移殖中华,较汉人之本族为早。其  相似文献   

14.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恐怕是  相似文献   

15.
鱼豢述著《魏略》、《典略》(下文合称“二略”),是陈寿三国史《魏志》撰写的主要依据。“二略”今已不存,是一书,抑或二书,诸家征引、议者,尚存歧异。首先是诸家征引的剪截,“二略”互出兼录。《三国志》裴松之注、《世说》刘孝标注、《文选》李善注、《后汉书》李贤注,以至《通鉴》胡注等,既引《魏略》,又引《典略》。又类书如《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的史事编纂,亦广为摭采。其中《御览经史图书纲目》有鱼豢《魏略》、《典略》、《魏典  相似文献   

16.
民族人口学是专以民族人口及其运动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学科。据查证,在我国最早提出“民族人口学”概念并对其做出内含解释与学科界定的是1981年由刘洪康、吴忠观主编的《人口手册》一书,该书明确提出:“民族人口学研究不同民族人口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最早介绍到中国来是什么时候?一说是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民报》第二号刊载的蛰伸(朱执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另一说是一九○三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日本福井准造撰、武陵赵必振翻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 据我们查阅有关资料证明,连载于一九○○年至一九○一年《译书汇编》上的《近世政治史》一书,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况。 一九○○年,中国留日石学生戢翼翚(元丞)、杨廷栋(翼之)、杨荫杭(补孙)、雷奋(继兴)等,在东京创办了《译书汇编》。十二月六日发行创刊号,刊登了“坂崎斌”译的日本著名法学者有贺长雄(1860——1921)著的《近世政治史》,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7月21日,国家民委在京召开“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修订再版工作。《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国家民委主持领导和编辑出版的民族问题大型综合丛书,是专门介绍和论述关于民族多种学科的科学著作,自1958年开始至1991年,历时30多年基本出版发行完毕,包括《中国少数民族》(1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57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55册)、《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140册)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148)册,累计401册,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共党史极重要的"剧作者""剧中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最早力倡和最先"深耕"党史研究。他日昃忘食,亲自编纂了三大"党书"(《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和《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坚实之基。他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1,(4):30-33
王连芳(1920年11月1日——2000年2月24日),回族,河北省盐山县人,云南民族工作的老领导之一,在云南各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逝世后,云南省委称他为“民族工作的楷模”。1999年初,王连芳同志撰写的《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一书,在全国民族工作战线上反映强烈,被誉为民族工作的“入门教材”。《云南日报》、《民族团结》杂志和本刊曾在作者撰稿时作过部分选登。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的“史海游弋”栏目,将连续摘录其1950年至“直接过渡”这一段的回忆文章,以使更多关心民族工作的同志,了解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