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义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慈善文化是由慈善意识、慈善价值观、慈善组织机构、慈善行为、慈善外显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总和,是以慈善精神文化为核心,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围成的四个同心圆所构成。慈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观,应通过宣传、利用信仰、创造慈善意识环境和慈善文化教育进行建设;慈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慈善管理体制、慈善组织机构和慈善法规及管理制度,应当在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立法方面加强建设;慈善行为文化是指在慈善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慈善家行为和其它人员行为;慈善物质文化,是慈善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一种外显文化。  相似文献   

3.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义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慈善文化是由慈善意识、慈善价值观、慈善组织机构、慈善行为、慈善外显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总和,是以慈善精神文化为核心,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围成的四个同心圆所构成.慈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观,应通过宣传、利用信仰、创造慈善意识环境和慈善文化教育进行建设;慈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慈善管理体制、慈善组织机构和慈善法规及管理制度,应当在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立法方面加强建设;慈善行为文化是指在慈善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慈善家行为和其它人员行为;慈善物质文化,是慈善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一种外显文化.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慈善两者体用相存,在伦理层面上基于共同的价值共识而衍生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公益形式即宗教慈善,成为人类公益慈善历史的源头之一。但进入现代民主文明社会以后,伴随政教关系改革,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完善,第三方独立组织的崛起和民间公益意识的觉醒,宗教慈善的社会参与逐渐被边缘化。现有条件下,我国宗教慈善应该在悠远的文化传统、富集的资源、较高的公信力等优势基础上,返本开新,探索宗教慈善的现代转型和创新。从基础理论、组织结构、供给系统方面开辟新的路径,力争成为现代社会中一支积极活跃的公益力量。  相似文献   

6.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温州人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公认的"温州模式",温州的民间慈善组织即是如此,但是现行慈善法律制度还没有明确对民间慈善组织进行法律规范。温州民间慈善组织在当前法律环境之中举步维艰,尚未获得合法地位,应解决温州民间慈善组织的主体法律地位及其合法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从而为温州民间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仅是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也是促进组织整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现阶段我国的慈善组织却因丑闻频发、社会公信力较低,而无法获得较高的社会捐赠,限制了慈善组织的发展。要促进和谐社会下慈善事业的发展,需分析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改善相应的制度,宣传和普及正确的现代慈善意识观,全面完善我国慈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慈善文化角度而言,青年的慈善行为主要是参与以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服务而养成的.青年群体与慈善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慈善意识与青年慈善行为的建构,也关系到青年个体成长发展的历程.为此,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于2016年5月20日-22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慈善传统文化与青年志愿服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从慈善思想到慈善组织,再到慈善行为机制,慈善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其公共性特点可概括为:利他性、主体性、公开性、民间性和多样性。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传统慈善资本的内在矛盾以及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问题,在慈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差、动员性与强制性志愿、慈善失灵等公共性异化的现象。培育和回归慈善的公共性,实现社会善治,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慈善救助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冬梅 《理论前沿》2008,(19):45-46
新中国建立初期,民间慈善团体与慈善事业的式微,有其自身流弊丛生的原因,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因此,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慈善团体搞好自身建设,也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益慈善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育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是共青团工作的延伸与创新。共青团应通过公益慈善理论教育、利用大型赛事及社会大型活动、组织公益性大学生社团与志愿者服务、发挥经济困难学生的带动作用、营造蕴涵公益慈善精神的校园文化等途径来培育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在清代经历了由政府到民间社会主导的演变.清初慈善事业以完全官办的养济院为主,雍正、乾隆年间,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参与慈善活动.由于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民间社会力量的壮大,嘉庆、道光年间,慈善活动的主导权逐渐转移到民间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公益事业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的公益意识和和社会公益氛围需要培育,慈善公益事业缺乏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与引导,公益类民办社会组织数量极少,还不能满足人民的广泛需求等问题。只有通过健全与完善慈善公益事业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对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公益人的激励机制;提升市民公益意识,建立展示公益文化的公益博爱广场;建立公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社区公益资源,建立社区福利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和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对策的实施,才能促进成都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代陕西地区慈善事业继承了慈善救助和慈善教育这一基本内容,同时将范围拓展到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商经济等方面,形成了许多以工代赈型的慈善团体和慈善机构。近代陕西慈善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近代陕西的天灾人祸出奇的凄凉、惨不忍睹;陕西人不仅自救,而且救济他人;各类慈善组织、慈善个人客观上推动了近代陕西的社会发展,唤醒了道德良知,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也使民间慈善与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一面相辅相成、一面渐趋专业,走向分离。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对于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公信力危机,影响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慈善组织透明度低;慈善组织行政化;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民众参与度与认知度较低。为了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需要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慈善组织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索捐行为尤其是恶意索捐行为的出现,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索捐现象的形成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文化因素,还有法律和媒体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慈善文化的建设、法规建设,注意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功能,加快民间慈善组织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解决索捐现象,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城市社区融合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合、联结、引领与培育社会组织的公益孵化器在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方面应该也可以大有作为。"新厦门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经验表明:公益孵化器整合多方资源,搭建集体平台,扩宽了新厦门人参与互动的渠道,形成了社会组织融合功能的规模化效应;它源于社会需求,更细化和回应社会需求,整体调动了新老市民的参与自主性,促进了社区融合资本的形成,实现了城市社区的互动共治与和谐共融,是推动流动人口城市社区融合的载体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着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少、捐赠水平低、富人捐赠少等问题.分析表明,这是慈善制度不完善、过分否定传统文化、公信力不强以及募捐忽视普通民众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应采取完善捐赠制度、加强教育、完善慈善组织运营与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慈善事业的背后是以由慈善文化所倡导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为支撑的,只有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慈善事业才能够被自觉履行并得到持续发展。不管是儒家的“仁政”学说,还是传统文化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以及传统的财富现都制约着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需要一种社会氛围,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