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  相似文献   

2.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有学问”。胡乔木被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3.
褚双林  薛锋 《中国人大》2010,(23):50-50
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因而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由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  相似文献   

4.
韦言 《当代广西》2007,(7):54-54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很多秘书。他挑选秘书有自己的标准,要求秘书必须有思想、有学问,必须兴趣高雅、博览群书,必须善于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必须人品良好、忠厚老实。  相似文献   

5.
1962年春,毛泽东因秘书林克下基层锻炼,身边暂时缺少一位替他看国际资料的工作人员.3月25日,毛泽东致信邓小平等人,要求选调一位秘书来.关于人选要求,他说:"我这里的两位秘书,文化、政治水平都低,不能很好地替我阅选内部文件,更不能向我提意见,需要有一位文化、政治水平较高的同志来帮助我."  相似文献   

6.
王茜 《前沿》2009,(3):35-38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工作,并特别强调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秘书应有特殊的调查研究任务。田家英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怀着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崇高目的,多次下到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查研究的活动中”。他的“民本”思想在他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战争史几乎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全部。从这个世纪初年一直到1949年,战争就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上停息过。世界史上罕见的漫长战争必然孕育出丰硕的军事思想。毛泽东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军事思想就是在上世纪的战争风云中诞生的。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是连他国内外的对手也不否认的事实,但这样一位“兵家”却不愿拿枪……“我没有想到打仗”湘人历来有尚武精神,自曾国潘的湘军剿灭了起自广西的太平军之后,“无湘不成军”的民谚便不胫而走,就连毛泽东的父亲也是以从军所得为资本发了家的。但在30岁之前,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任淑艳 《传承》2013,(2):20-23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参与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56年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党的“八大”开幕词,虽经过书记处讨论修改,其极具毛泽东风格的基本格调则出自田家英。田家英深得赏识,被委以重任,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使命,皆缘于其思想和政治上的成长。“八大”开幕词以其经典地位和它的起草者田家英一起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9.
时下,给领导当秘书,在不少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职位。确实,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当秘书就意味着权力与美好的前程,在仕途的竞争中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尤其是给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当秘书,更是令人羡慕。我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其能力、人品都深得领导信任和各方面好评,应该说前途无量,但他却弃之而去,毅然“下海”经商,在他所在的部门和认识他的人中引起了一片议论:惋惜者有之,叫好者有之,更多的是不解者。为探究其心路历程,在他“下海”一年有余成功之际,最近我与他相约在一个僻静的小酒馆,听他娓娓道来。谈及“下海”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一位14岁的少年,在一场关于救国之道的笔墨论战中,让一位老教授无言以对,甘拜下风,一时盛传蓉城。这个当年被称为“神童”的少年,就是后来担任毛泽东秘书旧年的田家英!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37年11月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8年8月.年仅26岁的田家英开始担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解放以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人们都知道.中国现代史上的每一件大事乃至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山都和毛泽…  相似文献   

11.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相似文献   

12.
闻史 《现代领导》2014,(9):42-4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由此,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当时在国民党内的职务,要高于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在中共三大上.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人选中央局(类似于后来的中央政治局),成为中央局秘书。会后,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回湖南筹备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的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1923年10月初,国民党湖南总支部成立。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会议。他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大会上的积极表现,很受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的赏识和注意,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13.
罗一恒 《传承》2004,(2):32-32
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等人在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解放军总参谋长。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材难得”。在说到“人材难得”时,81岁的毛泽东怕别人听不清楚,特地艰难地用笔写下“人材难”。刚写下三个字,周恩来马上会意地说:“人材难得”。于是,毛泽东放下笔,从而留下了一幅没有写完的手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最初相见,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这时,34岁的毛泽东是新任的湖南省委书记,23岁的邓小平则是新来的中央秘书。邓小平和与会的其他代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毛泽…  相似文献   

14.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以苏轼之荐,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绍圣年间,屡遭贬谪,仕途坎坷。秦观深受苏轼爱重,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工于诗词,而以词的成就最大,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淮海集》和《淮海居士长短句》。他的词语言淡雅,音韵优美,运意含蓄,耐人回昧。但题材较窄,多涉男女爱情和对本人不幸身世的哀愁,感伤色彩浓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他的《浣溪沙》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广角     
《政策》1998,(4)
毛泽东读了70年的《水浒》。他欣赏《水浒》,也谈到很多梁山人物。 他谈到梁山第一任领导人王伦,“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也谈到第二任领导人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晁盖是好的,可是却被摒在一百零八人之外,让他早死了。 《水浒》的主角,是梁山第三任领导人宋江。毛泽东在40年代初期,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打三次?我看宋江这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得学宋江,要谨慎。 毛泽东也谈及其他梁山好汉。他说,“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16.
刘豫 《传承》2010,(12):10-11
长沙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是近代名人、学者以及各种前沿思想的会集地,是湖湘文化的重地。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确定了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完善了他作为湖湘人特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长沙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是近代名人、学者以及各种前沿思想的会集地,是湖湘文化的重地.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确定了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完善了他作为湖湘人特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一) “文化大革命”被毛泽东视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毛泽东的阶级观与革命观。这一阶级观、革命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毛泽东1926年3月发表于“中国青年》第116—117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作了重大修改。不少在建国初期看来不大合适的论点被删削了。然而,从毛泽东本人后来的言论与行动可以看出,这些被删削了的论点事实上仍然继续潜藏在他的思想深处,而且不断地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倡导的“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爱、仁爱、慈爱等观念,并有着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外来优秀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这一思想最终得以确立,这充分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述和他所树立的一个个光辉典范之中。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模范人物,吴玉章、徐特立等革命先辈,以自己的言行印证着毛泽东“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的思想的正确性,那就是“做好事”易,“一辈子做好事”难,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坚持性”。只要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继承了马列文献情报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著书立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文献情报思想,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料的典范。毛泽东的一生不仅是革命战斗的一生,而且是爱书、聚书、用书的一生。书籍、报纸作为知识保存和传播的载体,是人们学习中的朋友和探索问题的帮手,读书和看报成了一个人积累文化和吸纳知识的主要渠道。读书是毛泽东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素来手不释卷,是一位“书痴“。对于他来说,不读书比不眠不食还难受。在青年时代,他曾两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学习过。在此期间,毛泽东参加了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