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科西克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传统,在总体性辩证法和实践哲学范式下,把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把劳动、生产作为直接性的基本实践样式,把哲学、经济、艺术、宗教等都看作实践形式和人的关系之表述,强调实践的生存要素。进而,他主张开放、历史、生成的实践不仅是现实的人及其关系、世界生成的根本路径,"经济人"、"操持"、"操控"和"烦"等人的异化实践成为"人与世界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而只有依靠批判的革命实践、辩证思维、真理的实现来摆脱异化的实践,才能从"伪具体"走向"具体总体",把属于人的意义世界还给人自身,获得人和自然的双重解放。所以,实践成为科西克探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4)
贯穿于卢卡奇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实践概念存在着理论上的错位。在实践与自然的关系上,卢卡奇改造了一个概念体系;在实践与辩证法的关系上,强调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在实践与物质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实践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在实践与"总体"的关系上,卢卡奇认为"总体的观点"等同于"实践的观点",企图以此否定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上,卢卡奇把实践概念看成是"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主张通过增强"阶级意识"来取代真正的革命实践。卢卡奇等人企图通过错位的、歪曲的实践概念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而在实践中为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提供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史和形态学视角来看,自辩证法产生以来现已形成多种样态:从变易、转化、生成的辩证法,到归谬、对话乃至共相的辩证法,再到超越抽象知性的消极否定辩证法、积极肯定的思辨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法;经历了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论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思维的斗争、辩证法的历险。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出辩证法,并创造性地将其改造为历史(实践)辩证法、劳动和生产辩证法;恩格斯则创立了自然辩证法。但第二与第三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却遮蔽和遗弃了具有革命本性的辩证法,以卢卡奇为奠基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担当起从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再次拯救辩证法的使命。然而,在拯救者被拯救的过程中,在总体性原则下,由于辩证法的可理解性只被限定在历史领域,单纯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同时,却否定了自然辩证法。"两个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重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而且彰显出自然辩证法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4.
张曙光 《理论视野》2007,(10):13-17
毛泽东的"两论"把握住了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因而能够从哲学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清醒地把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我们今天重读"两论",就是要把实践的观点和矛盾法则放到今天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要求之中,给予新的理解和阐释,并由此把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提升到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张妍 《学理论》2012,(27):12-1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韩秋红 《理论探讨》2022,(1):115-122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阶级自觉及其时代职责提供了理念支撑与理论根据,延展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及其集体性的理论探讨。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阶级身份的开新性的、始基性的理论建构具有突出的时代表征、革命意识与实践精神,始终投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之中,如影随形般地表征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当中。据此,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都是卢卡奇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梁艳鸿 《学理论》2013,(19):85-86,101
卢卡奇总体性视域下的历史主体是无产阶级,其历史角色和根本立场体现其深刻内涵。无产阶级能够战胜资产阶级成为历史主体源于两个条件,即社会存在的差别和阶级意识的决裂,完成这嬗变过程需唤醒无产阶级意识,理解嬗变真谛;把握辩证法总体性,获取嬗变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嬗变实现。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同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革命的辩证法,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确立了唯物辩证法的新形态。他不仅将总体性辩证法保持在思维领域,而且拓展到外部世界,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等三者之间建立整体的有机联系,凸显出有机论的总体观。进而,恩格斯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辩证法统一起来阐发了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历史逻辑和劳动辩证法下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之统一问题的讨论;解决了自然科学、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以及各门实证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大科学观的科学统一论,使自然辩证法作为科学技术学成为可能。面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以及现代性的种种"急难",在后疫情时代重新考察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自然辩证法正名,亦能为"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理论认知提供思想支撑,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重视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他以总体性辩证法作为把握现实的方法,批判了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组织成为阶级和建立共产党的必然性;他以阶级意识为视角,阐明了共产党建立的意识形态前提和党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现实形态的角色;他从党的先进性、党与无产阶级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增强党组织的统一和凝聚力等角度思考了党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姚天宇 《学理论》2014,(20):34-36
卢卡奇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大量物化现象的描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真实生存境遇;他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来说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他以此呼吁揭开物化这层对人心灵造成摧残与迫害的虚伪面纱,恢复辩证法的总体性原则,实现人的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反思:实践解释学的理论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解释学是实践的、历史的、批判的、总体性的解释学方法.它对于批判各种教条化的理论性的、观念性的、意识形态化的马克思解释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它对于解决理解马克思多样化的解释模式与统一化的解释模式之间的争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践的解释学对于我们通过多样化的解释模式来寻求"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而这首先需要对实践解释学的理论特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张立学 《学理论》2013,(4):69-7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人的活动看作对自然的改造,实践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类的活动视域,从而形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合理现实的沟通。这样的实践观在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方面同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生态学意义在于,正确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取过去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尽早解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进而可能真正减缓生态危机直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户晓坤 《理论探讨》2023,(1):132-139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时代任务规定的,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南,把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寻求能动的革命主体,构成了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动力。通过透视《资本论》逻辑结构与改造“概念辩证法以及它的唯物主义根源”,列宁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以科学的历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性矛盾及其向对立面的转化,为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与思想动员。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大变局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在不断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统一性的历史趋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并不像阿尔都塞所说那样,通过"认识论断裂"彻底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模式,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深入批判的过程中,持续地吸收、运用和改造着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从哲学人类学维度、历史社会学维度、政治经济学维度对黑格尔辩证法展开了批判性"拯救"。这三个维度与具体问题视域紧密相关,随着问题视域的不断拓展,马克思逐步"拯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学理论》2012,(19):38-39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表达了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的文化批判。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这一进程中凸显出来的农民工阶层在生存模式和思维结构上的物化现象,要通过总体性理论对其进行思维方式变革,重构其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确证主体性的彰显对市民化进程起到支持和保证作用,亦能促进农民工阶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首先要明确它的性质和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创立以来,它的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横向的发展趋势,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不同领域如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从而开创了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以及军事辩证法等学科的研究。二是纵向的发展趋势,即在某一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深入研究,如在历史领域,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辩证法,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当然,这两种发展趋势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正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深入研究,不仅建立了相应的新学科,把辩证法的研  相似文献   

18.
领导辩证法 ,包括领导活动辩证法 ,它是领导活动中总体性的客观辩证法 ;领导职能辩证法 ,它是领导活动中不同时空层面的客观辩证法 ;领导手段辩证法 ,它是领导活动中介于主客观相结合领域的辩证法 ;领导思维辩证法 ,它是领导活动中主观领域的辩证法。以上四个部分构成了领导辩证法体系 ,本文只是纲要性地论及其中的三个部分。领导辩证法与领导规律、领导艺术、领导科学有内在联系 ,古今中外卓越的领导者多是把握并运用领导辩证法的大师 ,因此 ,研究领导辩证法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正确解释世界,也要能动改造世界,它是两种功能的辩证统一。《知识经济批判》把知识经济放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考察,积极研究并充分肯定了知识经济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哲学理论方面的影响,正确评述了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但知识经济批判的内容与任务远不是《知识经济批判》一书所能完成和担当的,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并用它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波普尔将黑格尔作为历史主义在近代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集中对黑格尔理论中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将黑格尔辩证法割裂为矛盾与同一哲学两大支柱,误读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表明波普尔缺乏对历史的辩证理解,其批判正好暴露了以形式逻辑去理解和对抗辩证逻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