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效雷 《理论学刊》2012,(11):72-76
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学术。清代易学成果主要有:王夫之和李塨的义理易学;惠栋《易汉学》对汉易的钩沉;张惠言《周易虞氏易》研究;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清儒对"河图""洛书"的考据。  相似文献   

2.
史学评论的滞后 ,影响于史著质量的提高甚巨 ,这已引起史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书即是此一关注的产物。 1996年春 ,北京六家史学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第二年《史学理论研究》加入 ) ,合作成立了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 ,本书即为七刊小组所编。多年来 ,史学界学风不正 ,因素多种多样 ,其中缺少严肃的史学书评是一大原因。“学界蝗祸”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教材式的所谓论著这一类学术腐败现象 ,在史学界的反映 ,理应列入“学术打假”的范围。史学书…  相似文献   

3.
郭孔延所撰《史通评释》,是第一部对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名著《史通》进行注解的专著,内容详赡,体例严谨,在《史通》研究史上具有典范作用.受明代学风熏染,郭孔延具有浓厚的“义理史学”思想,虽然也对一些史学理论议题进行了阐发,但过于强调史学的褒贬功能,其评论对象主要指向《史通》所涉及之历史事件与人物,藉以抒发自己的正统论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从而偏离了刘知几“实录史学”的主旨.《史通评释》促进了《史通》的传播,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1):F0002-F0002
王海光,1954年生,山东人,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从事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化大革命”史,中国现代化问题。著有《旋转的历史》、《折戟沉沙温吐尔汗》、《从革命到改革》等学术专著。合作著述有:  相似文献   

5.
宛闻闻 《新视野》2003,(6):80-80
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学科,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构思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批史学史著述。李大钊撰写的《史学思想史》讲义,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授课,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欧洲进步思想家的重要历史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指明了它对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重大革命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在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以及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6.
于沛 《红旗文稿》2014,(5):26-28
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相似文献   

7.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9.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上册(《中华民国的创立(上)》)。这是一部史事翔实、立论公允、格调清新的优秀史学著作,是近年来我国丰富多采的学术园地中开放的一枝新卉。《中华民国史》编写的是从中华民国的兴起直到灭亡的整个一代的历史。此书由集体编写,李新同志主编。全书计划写三编:第一编包括中华民国创立时期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发展史的学科,或中共党史研究史的学科,应有一个什么样的名称?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使学科具有唯一性,应以"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国共产党史史学史"为好。中共党史史学史,在史学实践中只能对有代表性的史著、史家进行研究,因此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用"与中共历史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内容,都在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之列"来表述,更合理些。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史家是什么样的史家,应从整个史学界出发,中共党史学界的"史家"标准不与史学界的"史家"标准相冲突,即最重要的必备的条件是有被史学界承认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学术风格可以用"求是"与"求通"来概括。这种学术风格不仅在经学史上影响深远,更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乾嘉学派与史学的关系,按照历史时序可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即乾嘉学派产生之初的史学渊源、乾嘉学派与"新史学"、乾嘉学派与"新汉学"、乾嘉学派与唯物史观派。乾嘉学派"求是"与"求通"的精神始终蕴藏在史学的血脉中。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在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之后探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途径并批判了"整理国故"后的创新之作,具有"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条大道"的重要意义。该书通过甲骨文、金文及古典文献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通过中国古代历史来"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的尝试,确曾对古代历史的真相具有"摸着一些边际"的学术价值。回顾《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所引发的长时间的批评与争论固然非常必要,但是在学术语境有了很大变化的今天,这部著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粉碎"四人帮"以后,史学史研究开始繁荣起来,中国古代史学史、近现代史学史、西方史学史都有专著陆续问世,这对中共党史学界是莫大的鞭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张静如、唐曼珍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1990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既是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也是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标志着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文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党的文献史料同样是党史研究的基础。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史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也就有了党史学科诸多创新的研究成果的问世。长期以来,在党史学研究中,人们对撰写中共党史的通史、断代史、专门史、行业史、人物志、研究性回忆录比较重视且硕果累累,而对党史学的基础理论——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党史文献学的研究似嫌忽略,论著也颇有限。王仲清主编《中共党史学概论》、张静如著《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还有几本以中国现代史(或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被公认是代表西方汉学界80年代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9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相继用《剑桥中华民国史》的名称出版了它的第12‘13卷中译本,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高校中国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并将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为了对这部影响重大的学术著作做出科学的评价,以更好的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成果,推动史学研究的进步,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98年5月30日举行了(剑桥中华民国史)学术书评会。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新史观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就是回到乾嘉。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若干种专业史学刊物发表的文章看,回到乾嘉史已是一种主潮。人们对理论概括性的东西厌  相似文献   

19.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20.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研究所所长雷云峰研究员主编,由该所同志多年研究撰写的《陕甘宁边区史》,于1994年出版了。该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史学著作,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综观《陕甘宁边区史》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史实为经纬,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陕甘宁边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作者根据史实与史学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理,将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划分为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时期(1937年7月前,追溯到大革命失败后)、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