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2)
人工智能具有便捷性、高效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一方面,它已经深入我们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也随着出现-人权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道德地位伦理问题和环境伦理问题等。因此我们要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人类自身层面来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
大数据的崛起、深度学习的助推、语音识别的突破推动着人工智能革命从悄无声息到浪花翻腾。人们一边享用人工智能衍生产品带来的方便和满足,一边陷入忧思和迷茫,不断产生诘问: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未来人与机器该如何共存?面对此次人工智能革命,我们要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现行宪法的第4个修正案获高票通过,必将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施展和释放创造能力的广阔空间, 带来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中国社会更快更全面地进步。  相似文献   

4.
孟鑫 《民主》2004,(2):11-1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当时实施中的宪法的若干规定、个别条文进行过修改。中国现行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通过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相似文献   

5.
论精英治理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社会治理现象一直表现为一种精英治理的状况.自然精英的治理属于人类最古老的治理;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历史阶段基本上是由身份精英担负着社会治理的使命.在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中,自然精英与身份精英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专家群体担负起了社会治理的任务,他们属于技术精英.技术精英的出现是社会治理专门化、科学化和技术化的产物.技术精英是在官僚制组织结构中开展其社会治理活动的,他们治理社会的依据是一种系统化了的而又分门别类的规则体系.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过程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界线正在消融,一种合作治理的局面正在出现,它将意味着人类最终结束精英治理的历史,只有这时,真正民主的社会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对新兴技术的运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重塑了社会的面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也使得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构建数字智能的治理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为当代社会带来诸多危机与隐患,资本扩张、行业冲突、技术异化以及数据安全都成为了政府进行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治理矛盾,政府需要寻化解矛盾的路径,构建强大的公权力技术体系优化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所引发的风险与责任问题倍受学界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人工智能设计有较大关联。从理论上来讲,人工智能设计应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行动者地位和"道德嵌入"的合理性等问题。人工智能设计目的与实际结果的不相符,人工智能设计目的与使用者需求不相符,人工智能设计技术的不完备等都会带来风险。为解决人工智能设计的风险问题,其设计的目的应彰显"善"的理念,设计过程中应关注正义与公平,强调设计者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既造就了空前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颠覆式的风险和挑战。未来几十年,世界将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构成这个变局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五个奇点,即规范奇点、经典理论奇点、经济奇点、社会形态奇点和技术奇点。它们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正视奇点的来临及其重大影响,继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是人类社会驾驭这个重大变局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逐渐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以自然人为主体构成的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行政体系而言,包括对传统政府的主体、行为模式、组织运作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政府可视为一种公共管理的智慧集合,在人工智能不断渗入的情况下,传统政府正在从单一的自然人的政务智慧集合逐渐演化为人机高度融合的泛政务智慧体系.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飞跃,最终会形成人与人工智能密切融合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而传统的行政体制也将形成新的人机高度融合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5)
目前,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各国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也随着社会变化不断修改,而宪法修改正是各国家、各社会不同阶层相互博弈的体现。社会结构变化与宪法制度发展之间正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受物质影响,宪法制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结构形式的变化。鉴于前苏联与我国均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梳理了中苏的宪法史,希望从中得出启示,以期有利于转型期的我国的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7,(10)
<正>作为一种带领经济与社会前行的"巨擘",人工智能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集拥趸;作为一座流金淌银的"富矿",人工智能激起了商业企业的开发激情;作为一个正在敞开的"风口",人工智能引来了资本劲旅的疯狂追逐。但如同镭元素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核武器的担忧、克隆技术的问世导致公众对身份认同的焦虑那样,人工智能可能给生物人类带来的有关摧毁论、反噬论乃至末日论的观点也甚嚣尘上。第四次科技革命关于人工智能(AI)的定义,较为通俗地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带来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文化交汇,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大致可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种形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应该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三种文化形态内部关系紧张,同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精英文化商品化与大众价值观扭曲现象,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这种需求变化是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替代效应、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结果。在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劳动力需求的结构和总量均将发生变化,变化的具体情况主要受人工智能技术性能、人工智能成本、劳动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劳动力供给维持不变,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将进一步导致劳动力市场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双重失衡。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再平衡,关键是劳动力供给的适应性调整,重点是结构再平衡,但也不能忽视对劳动力需求的调节与总量再平衡。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下,劳动力市场依靠自身恢复再平衡面临诸多难点问题,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再平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德龙 《理论探讨》2007,18(2):13-16
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对社会主体的作用力。宪法效力的发挥依赖于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需要宪法和法律来调整,宪法和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本身就是其效力发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宪法监督是随着宪法的产生、实施而出现的,迄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综观宪法监督发展的历史,呈现出监督机构专门化、监督制度完善化的发展趋势。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它是诸法中最具权威性的法典,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具权威性的社会规范。宪法及其实施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世纪之交的中国,要充分发挥宪法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首先完善宪法运行机制。我国几十年的宪法实践告诉我们,“书面宪法”并不等于“现实宪法”,再好的宪法,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监督体系和制度,也无非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只有健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才能使我国宪法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保障宪法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6.
宪法稳定观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存在形态。静态宪法稳定观下的宪法稳定性是基于对宪法修改的排斥而实现的外在形式上的稳定,其在普适性上存在欠缺,应选择动态宪法稳定观。判断宪法稳定性的标准在于:成文宪法能否适应现实宪法的需要,包括宪法文本、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在内的各种宪法表现形式能否有效地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适时、适当地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精英决策模式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西方精英模式的基本观点,论述了中国公共决策模式为精英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分析了改革开放前中国精英决策模式的构成是政治权力精英主导的决策模式,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力精英与一般政治精英的合作决策模式。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精英决策模式演变的过程,指出随着社会精英的崛起,中国精英决策模式逐渐向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经济精英合作的模式演变。并从多角度比较分析了中国精英决策模式与西方国家精英决策模式的区别:指出我国的精英构成、社会精英的实际政治地位与西方国家的精英构成及社会精英的实际政治地位存在差异;我国精英决策不只代表精英的观点,也反映人民的声音;我国的经济精英影响政策的能力远逊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精英;我国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的合作决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精英合作决策。分析了中国精英决策模式的优缺点,指出了中国决策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精英决策与大众民主的调和。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对当代工农维权抗争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9年为界,中国的社会冲突经历了由知识精英主导的进取性争权活动到由工农为主体的反应性维权抗争活动的转变。知识精英的争权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在民主和法治的旗帜下重构社会价值和政治体制;工人和农民抗争活动以具体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为诉求目标,其显著特征是“以理维权”和“以法抗争”。精英谋权和工农争利代表权力主体的政治精英、代表资本主体的经济精英和代表文化主体的知识精英,在共同“合法”地享受着社会主要经济成果的同时,初步形成了相互间的身份转换机制。在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要求下,许多知识精英已成为权力精英;…  相似文献   

19.
宪法权威的确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也是中国宪法得以真正有效实施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宪法权威来源于:宪法文本上的最高法律效力;宪法价值的理性与正义;宪法在实践上适应社会发展,关注公民生活。宪法权威的确立之道在于:完善宪法文本,确立宪法权威;彰显宪法价值,保障人权;克服不利因素,对宪法实施进行立法、程序和司法保障并予以事后监督。当前宪法实施应以宪法权威统摄其他权威。  相似文献   

20.
贾亚莉 《理论导刊》2005,(10):38-40
科学技术促进了宪法和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宪法(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宪法(学)一方面要给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也应对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进行限制和调控。现代科技发展应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系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