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2.
“听话”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内容。决策前领导者要听上级有什么指示,听下级有什么意见,听群众有什么反映,听参谋部门的分析比较;使用干部之前,要听考察人的意见,听监督部门的看法,听其他领导以及群众的评价,等等。离开了听话,领导者就失去了重要的信息来源,领导工作就失去了科学依据和前提条件。会“听话”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计划是否周到可行,决策是否正确,用人是否得当,都同是否会“听话”有关。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要听得出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要听得出公正与偏私、自谦与自吹、褒扬与谄媚、批评与攻讦…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更要学会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5.
善于用人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光辉的业绩,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善于用人成其大业的典范是很多的。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食,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应善于识人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芳 《实践》2006,(4):48-48
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是否善于识人用人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要善于识才。识才是任人唯贤的前提。识才,首先要弄清人才标准。无  相似文献   

7.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8.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似文献   

9.
"善听",就是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它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之一。做到"善听",主要方法是"三辨":一辨动机。就是要辨别说话人或汇报人的动机。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者,要审慎地辨别,远小人,近贤人,努力认清搬弄是非的人的动机。有些人常到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这句话虽是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的角度讲的,但也说明了领导贵在会“听”的道理。一个不善于听群众讲话的领导者是很难做到察民情、顺民意,赢得群众尊重的。领导者只有做到会“听”,才能与人沟通,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凝聚群众智慧,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倾听”时贵在“谦听”。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毋庸置疑,没有时…  相似文献   

11.
用人三题     
用人,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笔者认为,除了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胆外,关键要在用才之法上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人要重在用其所长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才能特长,不同的事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特长的人去做才能做好,领导者就要善于将这些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事相对应,让其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用人必须用其所长,这在道理上领导者都懂得,但在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地方总是做不到这一点?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领导者没有设身处地把人才的所长当成自己的所长来珍惜,没有把人才为之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睹治乱之本源’足为明镜之鉴戒。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塞切直之路’为忠者必少;开谄谀之道’为佞者必多。主护短而永愚’明主思短而长善。人君处尊高之位’执赏罚之权’用人之才’用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不得?此言之实易’论之实难。薄赋轻徭’百姓家给’上无暴令之征’下有讴歌之咏’屈一身之欲’乐四海之民’忧国之主也’乐民之君也’此其所以为难也。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是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舍…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0,(2):63-64
逸仙同志: 你好! “听”了你的倾诉,让我颇受感触,也颇有感慨。令我感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还真遇到不少不善“听话”的干部;令我感慨的是,通过你的来信,我们还真不能小看了“听话”之事。  相似文献   

14.
恭维     
黄健 《党员文摘》2006,(4):10-10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元朝朱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能。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把床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耳吞?显贵了又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16.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重要的是听,不是说。听,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善听,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领导干部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有动听的,也有逆耳的;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有“亲”言,也有“疏”言,有上言,也有下言,等等。领导干部要在这些话语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立场,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心”。一、听逆耳之言,要虚心。逆耳之言,是指那些言辞尖锐,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但却中肯的话。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是决策者、组织者,被领导者是执行者,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用人。用人的高超之处,既在善于用人之长,更在巧用人之短。怎样才能做到善于用人之短呢?要正确认识下属的长短中医使用的药材都是草。在一般人看来不值分文的草,在专业人员的眼中却是能治病救人的  相似文献   

19.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敧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相似文献   

20.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为政之道,关键在于用人。而用人之道,关键在于用人所长,因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领导干部要善于用人所长,就必须做到四要:要辩证分析,识其所长。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如果不了解干部的优点,或者只看到干部的缺点,就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