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的陪审制度是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位阶较低,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等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人民陪审制度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意义与重大价值,因此,对人民陪审制度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人民陪审制度 ,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民主、防止司法专断 ,提高审判的公正性。但由于陪审制度在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所以对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限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陪审制度适用情况和我国审判实践具体现状 ,对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限定在重大刑事案件的一审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 ,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法治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目前尚处于初级水平 ,制度设计整体粗糙 ,没有纳入国家权力机关管理视线 ,没有具体制度保障 ,因而需要从整体上重新进行精心构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与司法体制改革同步进展 ,近期实行陪审法官制 ,将来实行陪审法官和陪审团制。为确保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 ,应将其在宪法、法院组织法、各项诉讼程序法中固定下来 ,实现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导致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陪审员“陪而不审,合而不议”。应通过明确我国人民陪审员产生方式条件、陪审案件范围,确定人民陪审员权利义务,建立专家陪审制度等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陪审制度的起源、历史沿革和现状探讨其价值理念和运作机制,从而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达到对陪审制度的正确定位,并综合实践以期望整合出一套方案,使我们对陪审制度的未来布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现代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民主权理论转化为现实,它是分权制衡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催化剂。立法理念和规定上的先进性与司法实践及执行中的滞后性的矛盾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根本缺陷。因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陪审员产生的非民主性、陪审员审判权的空洞性以及陪审员职位的不流动性与人民陪审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几乎背道而驰。这种不一致性给既我们敲响了警钟,又为我们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人民陪审制度是新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 ,但在实践中却“形同虚设”。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除了在宪法中恢复确立人民陪审制度外 ,还应在《法院组织法》中 ,三大诉讼法中加以完善 ,并制定《人民陪审员法》。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参与意识不强 ,选任方法不严 ,业务素质不高 ,工作精力不足 ,物质保障不够。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应从立法、监督管理、物质保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考察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长河中,陪审现象向陪审制度嬗变的进程。根据当今世界各国施行陪审制度的不同情况,陪审制度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陪审团制、参审制以及我国的人民陪审制,三种模式的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人民陪审制度是遏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平、公正的一项司法制度。应尽快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确立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科学确定陪审的方式和范围,细化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审判机关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司法民主化的一种体现。然而,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依然存在缺陷,以致影响人民陪审员的司法能力,本文试图探讨人民调解制度对人民陪审制度的影响与补充,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由于多种原因,这项制度在我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笔者在分析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设立初、高级陪审员、明确陪审员义务等规定,对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陪审制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陪审制度作为公民参与司法的一种形式源自西方 ,并且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分别表现为陪审团制和参审制。本文拟就西方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制度背景、制度设计要点及其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透视 ,以期在明确西方两大法系陪审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对它们的一些共性因素加以归纳 ,从而对其加深认识 ,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一 西方国家陪审制度的制度背景首先 ,从历史上看 ,近代陪审制度即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在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原因。英美近代陪审团制的形成过程中 ,贵族反对王权和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是我国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的产物,属于舶来品,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和人民监督的司法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陪审制度备受质疑,理论设计的应然与实际运行中的实然出现很大的偏差,任职条件、抽取机制、遴选机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弊端成为陪审制度的诟病。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司法的民主化、公正化,发挥陪审制度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制度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之一,该制度对增强司法合法性、打破司法过程的封闭性等具有重要功能。法官绩效考评制度是对法官案件审理情况进行的评估,法院为推进人民陪审制度目的的实现,建立了人民陪审考核制度作为强化机制。考评制度是一种形式化要求以及使得法官成为利益中人,满足和应付考评就成为法官的首要问题。选可靠的人、用放心的人、急匆匆的开庭通知和判后不签名都是法官应付考评的行动策略。法官行动策略的普遍使用导致人民陪审制度实现过程中出现制度异化,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人民陪审考核要求与法官利益之间出现的制度悖论,是制度悖论导致制度异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存在的价值;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着重对如何完善.发展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进行了论证,对合议庭中陪审员的确定程序,陪审员回避的情形,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陪审员是否适用“错案责任追究制”等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具体的、独到的见解,以期为正在制订的我国《人民陪审员条例》的完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陪审制度是指吸收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的一项制度,由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民主性,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20世纪以来,陪审制度逐渐走向衰败.本文从价值角度入手分析了其由盛而衰的深层根源.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作为陪审制度的一种形式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就其在现阶段的困境和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沿革与现状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后,人民陪审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载入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当前,人民陪审制度的执行每况愈下,许多地方选出若干固定的陪审员(且多为老年闲职人员),定期轮流到基层法院参审,有些法院甚至取消或变相取消了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这尤其反映在民事,经济,  相似文献   

20.
人民陪审制度是依照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和执行审判权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在法院的审判人员之外的公民中,通过民主选举和特邀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一审案件,享有与审判员同等权利,履行法定的职责,会更加有效地保证审判民主、高效、公正和廉洁.本文通过对落实人民陪审制度实践的初步总结,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