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社会救助方案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它的公共救助体系包括补充保障所得、失依儿童家庭补助、医疗补助、一般救助、食物券、住宅服务等.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党和国家出台或修订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等领域的法律政策,民政部在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区划地名、社会事务、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完善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自上个世纪30年代建立保障制度以来,美国已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时,主流媒体和民众都觉得不会长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有很强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的社会治理体系大概包括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福利制度。下面将介绍美国社会化救助和福利政策的发展进程、主要  相似文献   

4.
肖艳 《人民政坛》2009,(12):9-11
福建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面向劳动暑的缴费型的基本保障制度,强调责任分担的原则,即个人、集体、政府都必须承担一份责任;社会救助是面向低收入或贫困阶层的维护底线公平的基础性保障制度,主要由财政负责供款;社会福利主要面向特定群体提供福利津贴、福利设施与社会服务,是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孤残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发生。当务之急要加快立法步伐,抓紧从完善孤残儿童救助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孤残儿童救助政策的配套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定位转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为切实维护和保障孤残儿童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说,“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能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历史.无疑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末期,美国已在州和地方层面建立起社会救助制度。1911年美国联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救助项目,对寡居的母亲给予物质帮助。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要直接参与社会救助,其后,由联邦引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国逐步建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如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所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先进。她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加坡的社会救助制度适度而富有效率。在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倡导并奉行"国家要自主、人民要自立"的理念,注意避免福利国家综合症,坚决不走北欧福利国家那种由国家承担一切费用的社会保障模式。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新加坡社会救助制度旨在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最不能自助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起着兜住社会"底线公平"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的作用。当公民及其家庭已经无法自立自助的时候,或者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疑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1.1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1938年又出现在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宣言中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随后这一概念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并被国际劳工组织所采纳。国际劳工组织于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保障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提供的医疗保险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贴;美国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一个社会对那些遇到了已经由法律做出定义的困难的公民,如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德国是最早由国家举办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的国家,社会保障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换言之,社会保障的作用是在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支持个人,而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在英国,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的服务(如免费医疗、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由一整套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构成的并由中央政府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鹏飞  刘白明 《前沿》2012,(7):113-114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国政府愈加重视儿童福利权益保护。福利权是一种宪法上的实在权利。儿童福利权的内容包括儿童最大限度地存活与发展权、医疗保健权、适当生活水准权及残疾儿童特别照顾权。新儿纲的出台,为我们了解中国儿童福利权的政策保护提供了契机。新儿纲确立了新型儿童福利模式,突出了对孤残等困境儿童福利权益的政策保护,设置了周详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儿童福利权益。但是,新儿纲也留下了些许遗憾。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26.3亿元2016年全国福利彩票公益金预算26.3亿元,向地方补助彩票公益金24.5896亿元,分别用于支持老年人福利类、残疾人福利类、儿童福利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其中,分配额度最大的是老年人福利类项目,共13.1072亿元,主要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加上民政部本级用于老年人福利项目的资金,2016年全年彩票公益金约一半用于老年人福利项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利国利民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府的一项主要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职能.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源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五大基本功能: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1]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保率低,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项目少,水平低;退保率高;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缺失等方面。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和制度配套方面存在的缺陷;也有思想观念滞后,社会保障资金有限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分类分层的构建原则,优先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推进养老保险,建立失业保险,健全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保障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我们要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维护国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革,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的社会福利制度目前正处在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的关键期,北京市率先从老年人福利制度入手,开始了老年福利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工作,2009年,由市民政局、市残联两部门共同出台的"九养政策",全市已基本形成包括社会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在内的较为完备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与之相比,北京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儿童福利服务理念转变、质量提升、范围扩大、周期延伸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在我国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保障文献都提到,社会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助的慈善事业。在美国的《社会工  相似文献   

19.
叶慧  张伟 《今日浙江》2013,(6):40-4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托底性的制度安排,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其纳入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10年间,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援)助为支撑,以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帮扶为补充,实现了由传统分散临时救济,向法制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我省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通过科学、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农民工的保护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构建一个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