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珙县“僰人悬棺”岩画中的球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珙县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洛表公社,“僰人悬棺”及其岩画皆集中在这里,它是四川省1956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僰人悬棺”的岩画,早已作了摹绘,并已发表了《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岩画调查记》 (以下简称“调查记”)(《文物资料丛刊》2)。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三日中旬,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宜宾专员公署文教局联合在四川省珙县召开了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共一百三十多人。会议先后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共七十多篇。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代表们到珙县洛表公社悬棺莽的遗址,进行了现场参观和调查。讨论会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中国古代悬棺葬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这些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百越、干越、僚人、(焚)(音bó)人都有悬棺葬的习俗.其中,知名的有川南的(焚)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规模和存留量以(焚)人悬棺为最. (焚)字最早见于《礼记·王制篇》,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日棘(同(焚))".《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焚)","(焚)人野人".周朝时,(焚)人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焚)侯",在西南建立过"(焚)侯国".《珙县志》载"珙本(焚)地,(焚)人多悬棺".珙县的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焚)人悬棺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存上万个棺桩棺孔,存有265口悬棺,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悬棺的周边有数百幅岩画,风格奇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牧马、垂钓、舞蹈、球戏、踢键等,构图简练、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纪实性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形象地再现了(焚)人时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民风,这里被誉为"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湘西悬棺葬与仡佬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棺葬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近年来笔者曾到福建、江西境内武夷山区及四川珙县、兴文县悬棺葬的分布地区作过考察,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悬棺葬的族属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笔者认为,悬棺葬俗最早为越人的葬俗之一,中世纪主要为僚人葬俗。古代越、僚有着一系列共同的文化特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简言之,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多为古代越、僚民族的葬俗。  相似文献   

5.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6.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地处举世闻名的僰人故里宜宾珙县石碑乡,自身拥有优质茶园面积1.2万亩,人工林面积4400亩,联建、带动并覆盖茶叶资源面积2.7万亩。核心基地茶园全部生长在平均海拔1150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溪涧森林环抱、土壤有机质肥沃的高山区域,独赋灵犀的自然生态环境赐予了鹿鸣系列产品得天独厚的高山茶品质特点,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天然宝库。  相似文献   

8.
论濮、僚与仡佬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从历史材料中得知,“濮”人在殷、周时代是一个以反殷、反楚而著名的大族,但在秦、汉以后,便不知其下落了。“僚”人在隋、唐之际,曾经活跃在剑南和岭南两大地区,但在此之前,不知道他们的来源,而在此之后,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了。关于“濮”人的族属问题,据近三、四十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大约有下列九种看法: (一)僰族说——朱希祖说:“濮与僰实同一种族”;罗香林说;“西僰之僰与濮族  相似文献   

9.
僰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部族,对其来源、族属、迁徙和演变,学术界多有争论,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对此问题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批评教正。僰人的族属元明时期,洱海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僰人,僰亦写作白。主要用作部族名称。以这样的字作为族别称谓并不是随意取的。认真考究以僰为部族称谓的人们共同体,可以在  相似文献   

10.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11.
王红月 《四川政报》2002,(36):30-30
位于四川南缘的宜宾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它拥有多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资源。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宜宾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翠竹万顷的蜀南竹海、三绝共生的兴文石海洞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古朴厚重的夕佳山民居,集儒、佛、道为一体的宗教建筑群——真武山古庙群是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蒙默之论文<僰为僚说>以南平僚即南川、綦江之僰人作为其重要证据之一立论,无视于二者风俗之迥异;特别是对其所据史料之解释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错位,与实况不符.僰溪虽因有僰人而得名,但僰溪之僰人并非南平僚.僰溪得名在前,僚人徙居其地在僰溪得名之后;且南平僚所在之南平州与僰溪所在之南州非同一地望,故此项论据不能成立.本文还论证了宋代南平军僰人为播州杨保同族之另一分支.因蒙默先生另曾指认播州杨保为僚人,故本文亦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古代福建省,有一种将棺木或船棺悬架在高岩洞穴中的葬法,文献上称为“悬棺”,又称为“架壑船”。这种葬法除在崇安县武夷山发现外,在福建省其他地区(如建阳县栏杆山,安溪县鸟石岩等地)也有。在这些葬区中,以武夷山的悬棺数量最多,流行时代最长,保留时期最久,直到现在仍有少许悬棺留存下来。所以,武夷山的悬棺葬,不仅在福建,而且在分布广泛的我国悬棺葬中,是最有名的一个。武夷山的悬棺葬传说是武夷君留下来的。关于武夷君和武夷山悬棺葬的记载,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4.
文山州丘北县彝族支系僰人是云南省发展较为滞后的一个群体。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丘北县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了僰人发展扶持工程。工程实  相似文献   

15.
“内陆心态”亟待改变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既是一个崭新的定位和目标,也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政协全会上,委员们以真挚的话语,饱满的激情,热切的期盼,热议建设沿海强省。许多委员在讨论时谈到,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首要的一个问题是改变一些人固有的“内陆心态”。  相似文献   

16.
《云南各族历史大事纪略》(初稿),是由云南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学院、昆明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等单位共同编写的,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史部分共二十八篇,其中战国庄(足乔)入滇, 秦始皇在云南“置吏”,汉武帝开“西南夷”,西汉滇人奴隶制的发展,僰人反对王莽复辟的斗争以及诸葛亮安定“南中”等八篇,过去曾以论文形式在本刊和省外刊物发表过,有的专题并在本刊开展过公开讨论。现本刊征得编写组的同意,从本期起将该书未曾发表过的各篇陆续选登, 广泛征求工农兵群众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7.
(一)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指导下,地区和县的文物工作人员赴道真县复兴公社牌坊大队“华尔山”和“癞子扁的”(音)两地清理了悬棺墓葬两座. 位于“华尔山”的悬棺葬(编号m1),棺长2.18米,内空长1.85米,宽:头0.42米、尾0.34米,棺高0.74米。是一具圆头嵌合式棺木,即现代普通用的“大三头”形制。置于华尔  相似文献   

18.
僰夷是元明时期对今傣族先民的称呼,明代西南边疆僰夷由南向北可以分为聚居区、杂居区、散居区,各个分布区的僰夷在保存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区域性的文化差别、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6,(3):64-64
四川省珙县民政局开展创建“最佳文明单位”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民政局班子队伍战斗力显著提高,职工的文明程度、服务意识显著加强。经珙县精神文明领导小组考核验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8,(9):1-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白恩培关于扶持僰人的批示精神,切实做好扶持僰人发展工作,8月19日,省民委王承才主任、张慧星副主任和省扶贫办王智主任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法舍村和曰者镇舍黑村调查了解僰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8月20日,调研组听取了州、县领导的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