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基层“乡政”与“村治”的良性对接 ,是指两者在结构、机制和功能上的有机性、联通性和整体性。它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蕴涵着制度创新。其理论基础是政治体系中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90年代以来“乡政”与“村治”之间存在的非良性对接的现象 ,具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层的原因。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全力推进村民自治和依法行政 ,发展农村经济 ,扩大基层民主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是实现“乡政村治”由非良性对接向良性对接转换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一) 乡政村治,是治理乡村的活动。乡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和一定的集权性;村治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民主性。无论是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繁荣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公益事业,村治对于乡政部具有重要意义。村治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国村治的现状如何呢?这里,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暂定,作为一个确定的层级,“村治”中的“村”,是指相当于政社分开前生产大队一级的村。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可以把我国村治的现状划分为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吴国邦 《探索与争鸣》2024,(2):56-66+178
村治与乡政之间的关系是基层治理及其法治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建构“草根—科层”二元框架发现,村民委员会的科层性只可能在拟制的意义上成立,因为它本质上是由村民委员会主导者的身份转换诉求、政治权力欲望与乡镇政府的情感控制策略共同促成的假想科层关系。借助新制度主义的“组织场域”理论解读,村民委员会主导者试图在乡村基层治理的“组织场域”中,诉诸三重秩序资源的再生产,而将假想科层关系制度化。但由于“村治”与“乡政”的分离格局具有难以突破的规范和价值理由,这种努力往往难以实现。化解这种假想科层关系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题中之义,但受其“后坐力”影响,法治化的相关制度安排会导致村治与乡政展开资源拉锯战,村治与乡政的关系状态会随之走入另一种格局。但就像将“假想”制度化的期待无法实现一样,这一法治悖论也无法成为扭转基层法治化进程的阻碍事由。  相似文献   

4.
乡政村治权力关系行政化探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良 《桂海论丛》2009,25(6):63-66
乡政村治格局中,村自治组织存在着“附属行政化”的权力运行模式。乡村权力关系的行政化,其原因既有乡村干部主观上的认识偏颇,也有客观上的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和谐乡村行政关系的构建必须寻求民主合作化的权力运作模式,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如“乡政”与“村治”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村委会选举不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没有普遍建立起来等。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乡村之间“指导”关系的范围、要求及责任,明确村民自治的具体程序和制度。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治素质与民主法制意识。要为农民反映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松林 《理论月刊》2005,4(4):140-142
现代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可分割。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深入研究全球化进程中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内在矛盾,正确处理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同时关照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俞国行 《人大研究》2004,21(4):38-40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对依法治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化对依法治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动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1] 它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问题,关系基层民主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实现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的新路径。(一)规范乡镇政府指导职能,力避村级行政化。一是把握指导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凡是村自治能自主解决的、市场机制能调节的,就不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不得随意用行政命令下达指标任务、违法设置影响村民自治权利的规定。二是健全指导服务机制。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9.
乡政村治,一个耳熟能详的范畴,如何实现该范畴的“最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语)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厘析乡政村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运用范式分析方面更是成果喜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一种新范式进行剖析,构建国家、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三者博弈过程的模型,通过分析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支柱 ,其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着重加强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 ,必须规范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的行为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臧乃康 《理论月刊》2004,(8):146-148
小康社会存在着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相对滞后、实现程度不均衡、建设水平较低、党执政的历史方位把握不够明晰等问题。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主要特点是:先进的政治文明价值与传统政治文化积淀共存;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与中国政治文明本土化要求共存。因而,现阶段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既要遵从政治文明的内在规律和共性要求,更要顾及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必须从政治制度、政治生态、政府创新层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充分表明,人民政协对于发扬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政协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载体,又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探讨人民政协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途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信奎 《前沿》2008,(10):108-111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历经了县政乡治模式、人民公社体制、乡政村治格局三次大的变迁。目前“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行政化、权力二元化、城市化等诸多挑战,从“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乡镇直选、村庄合并、农业税免除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实践使“县政乡社”模式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5·31”讲话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断。这个论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丰富的蕴涵 ,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发展统一战线。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注意转变、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创造统战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努力把统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段志超 《湖湘论坛》2009,22(2):29-3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自的性质、内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必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不能自立于人类政治文明之外;必须从我国的历史与国情出发,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正确处理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其中蕴涵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种文明全面发展了,才能说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建设对政治文化提出了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包括表达和参与意识、法治精神、公民政治权利意识等)的全面更新;政治文化的重新整合。政治文化的重新整合,需要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政治社团尤其是民间社团;政治文化的重新整合有赖于新政治人的崛起;政治文化的重新整合离不开“草根民主”的催生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华锋  张红霞 《前沿》2004,2(8):15-19
邓小平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在社会主义政治史上 ,第一次把发展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和目标 ;强调指出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 ,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明确指出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等。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总结其历史功绩 ,对于推进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理论学刊》2004,(6):126-128
政  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高举发展改革两面旗帜 ,推动甘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苏 荣 (1,5 )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臧乃康 (1,11)资本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邵 腾 (1,15 )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王晓平 (1,19)腐败的“制度—行为”分  相似文献   

20.
张石生 《云南人大》2008,(10):29-30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作用。近年来,禄丰县把加强乡(镇)人大组织建设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重要举措,在乡(镇)人大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做到组织上关爱、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提高了乡(镇)人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