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和谐也是硬道理 已成为中国最大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十月十二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解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说,公报内容向人们传达的信息表明,中共执政理念已实现三阶段跨越,即从“文革”期间所谓“斗争哲学”转变为过去二十年、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哲学”,如今又转向“和谐哲学”。过去二十年,对中国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理所当然,但今天中国已开始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这个阶段恰恰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因此,发展必须与和谐并重,“和谐也是硬道理”当属顺理成章。胡鞍钢提出,中共本次全会的“和谐哲学”内涵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  相似文献   

2.
凌华 《岭南学刊》2009,(3):131-131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办、中共汕头市委党校承办的广东省党校系统2008年哲学年会,年前在粤东名城汕头市召开。来自全省各级党校的哲学工作者约80人,围绕着年会主题“新时期哲学发展30年”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党校承办的“广东省党校系统2005年哲学年会,”近日在梅州市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陈鸿宇副校长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各地党校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  相似文献   

4.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从21世纪初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浙江省情、市情、县情出发,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浙江新发展为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应用与创新性发展。“八八战略”的哲学实质是以省域治理现代化为聚焦的一种治理哲学、系统哲学、发展哲学、政治哲学和实践哲学,其哲学品格主要体现为科学真理性、总体系统性、落地实践性、开放包容性、前瞻原创性和人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黄浩 《前沿》2011,(11):74-77
对于马克思哲学,从不同视角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论文对学界的“哲学的转向”“哲学的终结”和“哲学的革命”三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澄清了三种不同视角“看”马克思哲学各自的边界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任何哲学研究都有其操作的本。合理的哲学操作本构成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即知识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形上基础。哲学活动是哲学之为“学”即哲学之知的本体基础,哲学之为“学”是哲学活动的逻辑表达。哲学活动实即人的生存活动。因此,哲学之为“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活动,哲学才是可能的、合理的、可理解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8.
刘伟 《求索》2010,(1):95-97
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在黑格尔的“总体哲学”之后,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具有必然性。在黑格尔之后,哲学将自我意识从黑格尔体系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文化批判的利器。这一观点直接影响到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选题。马克思指出,哲学对主体性的强调复原了哲学的能动性,这是哲学变革的方向。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观点,即在实践中变革一切使人遭受异化的社会关系。在变革实践中,人对自在的理解将不再局限于理论上的“应有”,它是“应有”与“现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哲学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寻找和确立当代“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问题”。人类哲学虫上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哲学的问题”类型:“提出的”、“面对的”、“遭遇的”和“发现的”问题。这四种问题类型对于当代哲学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系     
《民主与法制》2013,(33):6-6
59处 约5000字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有59处提到“改革”。71倍 国家统计局称,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71倍和58倍。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写入全会文件,报刊上陆续发表文章作了阐释和论证,观点不尽一致;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以人为本,实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为题的社论,第2期又发表了何祚庥和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此后本刊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提出了一些与“以人为本”有关的问题,希望得到回答。为此,本刊选择了若干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我们的理解水平作了回答,供读者学习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参考。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这个原则应该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个原则的哲学表达就是“以人为本”。马克思说,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3,(4):F0002-F0002
王建国,男,1959年生,汉族,江西丰城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哲学部主任、二级教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曾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西省委讲师团理论教员、海南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共海南省委讲师团副团长,同时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3.
哲学转向与哲学范畴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畴的发展变迁与一定时代的哲学观密切相关 ,它映射着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的变革历程。哲学的本体论时期的核心范畴是“本体”、“本源”、“始基”,“认识论转向”导致了认识范畴的突显 ,“语言学转向”则强化了范畴的语言分析 ,“价值论转向”突出了人与价值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范畴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石 ,使全部哲学和哲学范畴都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曾东 《长白学刊》2008,(5):27-30
马克思哲学建立在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基础上。与现当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不同,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既有“断裂”的一面,又有“连续性”的方面。传统哲学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乌托邦精神的影响,二是浪漫主义精神与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影响,三是启蒙运动与启蒙精神的影响,四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区别于现当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的激进否定态度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保守”和“激进”之间保持一种辩证的平衡,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思想的张力,这是马克思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兵 《思想战线》2002,28(4):6-8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二元格局。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对此 ,既要充分估计其积极意义 ,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 ,应当在保持“讲坛哲学”和“论坛哲学”“必要的张力”的同时 ,努力寻求二者在发展上的平衡 ,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自中国哲学学科建立时起就形成了中国哲学需于经学中求的传统思维定势,并且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并采用了这种观点。这种定位是奠基在上世纪初对“什么是哲学”和“什么是中国哲学”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西方的学科分类标准对其亦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对“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合法性”等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对经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先前的这种定位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7.
提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可以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哲学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使然,这种对话存有一个个谜点:作为对话的主体,“我”与“你”究竟是谁?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产生的两大哲学系统,在不同的思维路径上走过一百多年后的当代,其对话的方式和对象是否具有共同点?进行哲学的对话,厘清对话的方法方是根本。由此,哲学对话,要保持对话的“自我”主体性;要有对话的具体性;有自觉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黄浩  朱红梅 《前沿》2013,(15):45-4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由于与现实的接触,进一步发展了《博士论文》时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哲学观,更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是,马克思此时还提出了“消灭哲学”的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朱颖原 《求索》2008,(8):122-124
和谐传统是中西哲学的重要交汇点。和谐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三大维度。不管是中国的“道生万物、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的“正义即和谐”的“和谐辩证法”,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哲学指导,成了和谐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义理之学通过诠释经典而追问、寻求“义理”,是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忧患与人文关怀,希望从经典中寻求此岸世界的意义,建立起和谐社会与积极人生的永恒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和谐哲学”不断反思与探索,已经从“自在”的层次,上升到“自觉”的层次,“走向和谐哲学”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现实的选择。这些重要的现代和谐思想体现了和谐哲学的思想传承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