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市民咨询】我是外来务工人员,我孩子到了上学年龄,请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宁波接受义务教育,是否可以享受免学杂费政策,是否要交纳借读费?【部门答复】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免学杂费的政策。具体的条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无  相似文献   

2.
永川市周玉梅:我的表兄表嫂在外省打工,他们已生有一个孩子,但按打工地的政策他们还可生一个。于是他们在打工地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想到却受到家乡——重庆计生部门的罚款处罚。我们想不通,为什么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为什么外省妇女能享受到的多生一个的权利重庆妇女享受不到?我实在想不通,四处发信打电话,总寻不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来,作为来自基层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我每次进京参加全国两会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兴奋——记得在2007年春季开学时,国家出台政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免交学杂费。而江西,则在全国率先做到了城乡所有义务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希望     
偶然我在电视上看到《图片中国》的栏目。画面展现的是西部贫瘠的土地、荒芜的山坡和孩子渴望的眼神。当走访的记者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我要上学,当问到孩子母亲时,母亲回答是我要学会写自己名字,将来的一天,我的孩子也能拿着作业本在老师面前炫耀这是母亲给我签的名字。看似简单的话语,以使我联想到了许多。相对来说,我们都是幸运儿,是保安这个行业使我们这些走出山外的孩子,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当运动员在赛场驰骋,他们的希望是辉煌;每当农民播下种子,他们的希望是硕果;每当年轻妈妈教孩子咿呀学语,她们希望的是孩子快快成…  相似文献   

5.
解决这一矛盾的责任无可争议地落在了政府的肩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这一具有特效功能的老药实行政策保护。“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支持不下去了……”所有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愿意相信,这么沉重的话是一个6岁孩子说出来的。昨天早上,在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两次被下达病危通知单的罗森(化名)不得不依靠气管插管等待着一种救命药——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注射针剂。(10月23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6.
<正>解决这一矛盾的责任无可争议地落在了政府的肩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这一具有特效功能的老药实行政策保护。“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支持不下去了……”所有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愿意相信,这么沉重的话是一个6岁孩子说出来的。昨天早上,在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两次被下达病危通知单的罗森(化名)不得不依靠气管插管等待着一种救命药——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注射针剂。(10月23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7.
3年前,郑州一位未婚先孕的少女找到冯新伟夫妇,商定要在冯家住下来,只要冯家出钱让她生下孩子,孩子就可以给冯家。为了这个孩子,冯新伟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交了罚金,并为给孩子入户做了节育手术。3年后,男孩的生母却又不请自来……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定会安心在校读书,认真学习,不辜负动员我回来上课的叔叔阿姨。"最近回到德保县巴头初中就读的许同学如是说。今年以来,百色市德保县出台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扶贫助学政策,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截至目前,该县已劝返学生344人,劝返率达94.5%。为动员辍学孩子返校,德保县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双线"  相似文献   

9.
孩子上小学,他的班主任老师长得很清秀,也会打扮,有孩子缘,孩子老喜欢将老师挂在嘴边。一次我晚接孩子,急匆匆跑进校门,看见孩子和老师正面对面地比赛跳绳呢,孩子没大没小地冲她吆喝着,两人跳得满脸通红,呼哧带喘,很较真的样子。等他们跳完了,我才有机会插话,我说您真好,还陪孩子玩,这么晚了,真不好意思。老师却说,哪里是陪他啊,是我自己也想玩。看见孩子和老师无所顾忌的样子,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我想老师是真的爱孩子,她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起,成为伙伴。老师享受着这份属于她的生活,更享受着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问,快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首都博物馆——通向残健融合的康复之路 看着舞台上自闭症孩子的"玩耍",孩子的爸爸妈妈们笑了,刘颢也笑了. 一名参与北京市东城区残联"孤独症儿童圆梦计划"的儿童家长曾对北京公益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刘颢说:我一直有个梦想,我梦想着有一天,孩子能够主动叫我一声爸爸.我能带着她去各种公共场所,没人再这样那样地看我.我希望孩子能够交到一个好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欢笑.而我走的那一天,不再担心,我的孩子不再需要我时时刻刻的照顾,能够独立的生活…… 这个梦想促成了刘颢对"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计划"的实施,而将首都博物馆纳入到计划中,则是刘颢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民政工作手册》手抄本 我身边的一本残旧的《民政工作手册》手抄本。已经伴随我走过了33个年头,尽管里面的政策条文早已经作了修改或补充,但我仍然珍藏着,它将陪伴我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本手册是我参加民政工作后的第一本工具书,是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一笔一划抄写出来的,对它的感情,就象对我的孩子一样.十分珍惜。说到这本手抄本,还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10,(9):42-42
问:我结婚多年,现有一个4岁的孩子。我丈夫进城当保安,竟与小区的一位富婆同居了。他软哄硬逼与我办了离婚登记。我们的《离婚协议》约定:孩子归我抚养,农村的原住房归我和孩子所有,他支付孩子生活费教育费14万元,偿付我精神补偿费2万元,这16万元分两次付清:办离婚登记时支付6万元,余下10万元在半年内一次付清。半年来,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有一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这件事也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和我爱人在北京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孩子从小就被托付给老家的父母也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不觉得什么,每个月按时寄回钱去,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望孩子,有时我因工作特殊过年时还不能回家,但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但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一些问题就出来了,爷爷奶奶总是在电话中或来信中提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性,不好好学习,脾气还特别大…  相似文献   

14.
我该死,自己犯了罪,却让家人跟着受累,我是社会的罪人,也是父母、孩子的罪人。感谢政府的宽容,感谢监狱领导的关心,不仅让我看到父母和孩子,还为我这个罪人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为我的罪错赎罪。这是七监区罪犯郭某在  相似文献   

15.
离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劝我,包括我最亲近的人,“不要孩子”。我很清楚他们都是为我考虑。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离开孩子的现实,虽然当初我并不是很喜欢孩子的人。我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智力残疾孩子的父亲.从我的孩子几个月大听医生说有问题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将来怎么办?想到这问题的时候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睡觉前不敢喝水,最好一觉睡到天亮,因为如果半夜醒来,万籁俱静,我会想到这个问题,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我想所有的家长都跟我一样,最牵挂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去年,当我们开始尝试这个支持行就业的项目,建立了喜憨儿洗车中心,我觉得终于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17.
一次去广播电台做“耳聋防治”的节目佳宾。主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那里半年也见不上妈妈一面的聋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一回答。主持人突然问:“您说聋孩子和健全孩子相比您更爱哪一类孩子?”虽然当时做了回答,而且我也确实认为聋孩子更让我挂念、喜爱,但爱他们什么?为什么爱他们?确实没理出个头绪。回到家,又想了很长时间,和聋孩子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天,我去看望一个刚3岁的聋儿。当我站在马路对面正准备穿过时,无意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与妻子石某结婚后生有一子,现已7岁。孩子出生后,就有朋友说该孩子不像我,长得很像妻子以前的恋人,当时我半信半疑。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的疑心也越来越重,因为孩子长得既不像我也不像他妈。为此,我们的夫妻感情一直不和。最近,我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以孩子不是我亲生为由,拒绝抚养和支付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0,(1):38-38
<正>蒲某问:我1968年与杏树村某女结婚,1982年从外省调到杏树村小学任教师,虽然我与农村户口的妻子孩子一起居住在杏树村属自家合法所有的二百多平方米住房内,但我是城镇户口。我1996年退体。2006年该村土地房屋被政府征用拆迁。我家农村户口的人按政策安置,对属于城镇户口的我,相关负责人批示:"可按XX府发【2005】116号  相似文献   

20.
家有聋孩     
我的儿子张发明,今年8岁,是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在他1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用药不当,导致耳聋,成了人们常说的聋孩。孩子残疾以后,我伤透了心,但没有死心,下决心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为孩子治好病。于是,我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