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去世十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摆在三子女面前的,是一道继承难题。原来.母亲去世时,父亲邀请亲朋作证,在子女面前立下遗嘱,他们的房屋在其死后变卖,所得财产由三子女平分。哪料,父亲去世后,女儿突然拿出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父母的遗产由她一人继承。秘密遗嘱突然曝光,锋芒直指前一份遗嘱,一场遗产继承风波由此上演。  相似文献   

2.
色盲是由父亲遗传给女儿的。已知小芙有一位画家父亲,所以她不会是红绿色盲。凶手是尚炯。 2001年第3期“请您当探长”答案  相似文献   

3.
2002年的“五一”,无疑是水电十二局杭州办事处暨杭州中达实业总公司的张利军女士和女儿十三年来最为欢畅的一个节日:就在过节前一天,她接到通知,她和女儿的户口已可以迁入杭州。因丈夫于1989年突然病逝,两人户口无法迁入,多方奔走无果而给家庭生活和女儿学业带来的严重困难,由此得到了圆满解决。帮助难题破解的媒介是: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市长(政府)电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相声演员师胜杰在《好市长》中说到的市长亲自解决市民吃豆腐问题,就是它最初的亮相的写照。一部电话…  相似文献   

4.
住逐步富裕起来的高淳农村,适龄女子的嫁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少“新鲜嫁妆”。 开店陪嫁。2002年“五·一”,王林芳要出嫁了。当老板的父母,在集镇开了个理发店送给女儿。父亲说:“我有能力给女儿置六万八万的嫁妆,但我觉得这是‘害’了她,再多的钱也会花光,与其给钱养懒一代人,还不如趁孩子年轻给她指条路,让她自己闯未来。”  相似文献   

5.
本刊去年第11期“千古绝唱”栏目发表了《一个女共产党员就义前的绝唱》,内容是赵云霄烈士就义前两天写给她在狱中刚生下一个多月的女儿的遗信。刊登后,不少读者说,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既感人肺腑又催人奋起的绝唱的,认为这是一篇进行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有些读者反映:由于赵云霄烈士牺牲较早,其革命经历鲜为人知,希望本刊对赵云霄夫妇作些介绍;有的读者很关心烈士女儿小启明的状况,急切地问:她现在是否还活着?……为此,我们将所了解的情况作些  相似文献   

6.
张娅 《今日广西》2008,(13):12-13
杨敏德1952年出生于纺织世家。外祖父1933年在上海创立的美亚织绸厂曾经让中国丝织品夺回了被日本绸缎挤出的南洋市场,在香港有“纺织大王”之称的父亲杨元龙1977年一手创办了现在的溢达集团。杨敏德先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于1976年到纽约市的第一波士顿公司(First Boston)工作。1978年由于父亲患病,她回港参与家业管理,1995年正式接下集团主席的权力棒。她还是迪生集团主席、香港“珠宝大王”潘迪生的第一任妻子,女儿潘楚颖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7.
廖秋忠离开我和孩子们已经四年了。四年来我尽量少去想他,因为想起过去的事是很痛苦的。我的女儿也从不在我的面前提起她父亲。有一次我问女儿:“你想爸爸吗?”她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她说我想。我又问她为什么从来也不  相似文献   

8.
李立 《两岸关系》2004,(4):42-46
采访林丽韫前,记者就知道她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她是地地道道的“台湾的女儿”。1999年,林丽韫首次返回台中县清水镇老家时,家乡父老均以林家出了这么优秀的女性为荣,当地镇长特别做了一块“清水之光”的纪念牌送给她,表达了地方百姓的敬佩之意。一天上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林丽韫。 “我从小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933年3月22曰,林丽韫出生在台中的清水镇。“听父亲说,  相似文献   

9.
车恒武 《人民公安》2012,(11):48-49
父女二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铁道卫士,父亲温太国原来在安徽南部的黄山火车站派出所“跑线路”.女儿温咪咪在苏北地区的淮安火车站派出所从事文字内勤工作,俗语“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了女儿老温舍近求远。  相似文献   

10.
宾语 《中国保安》2005,(20):15-19
2005年3月5日,安徽省桐城境内突降一场天怒“人灾”。为一笔莫须有的抚恤金,丧尽天良的父亲竟要杀害亲生女儿。从此,他天天躲在家里照着女儿的作业练习“书法”,精心伪造了一份女儿的遗书后,又残忍地将女儿杀死,伪造了女儿自杀的现场……在乡邻亲人的声讨和高悬的法律法律利剑面前,这个凶残的父亲以死谢罪,可他滔滔罪恶的灵魂能在他自掘的坟墓中安息吗?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三年秋天的长沙,大街小巷,人们互相传说着一件新闻,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妇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来长沙考学堂了。 这位老妇人就是蔡畅同志的母亲葛兰英(后改名为葛健豪)。她带着的两个女儿,一个是蔡庆熙,一个就是蔡咸熙(畅),外孙女是蔡庆熙的女儿刘千昂(昂)。 原来,她们来自湘乡县(现为双峰县)永中镇。蔡畅同志生于一九○○年五月十四日。她的父亲蔡蓉峰。原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谋到一个小职,后来回到家乡,不事生产,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蔡畅同志十二岁时,她父亲就要把她许给一个财主做小媳妇,以换取聘礼。母亲葛兰英不同意。哥哥蔡和森和蔡畅本人更是坚决反对。父亲恼羞成怒。竟要持刀行凶。葛兰英不畏强暴,又希望女儿能学习知识,以便将来独立生活,在儿子蔡和森的支持下,变卖  相似文献   

12.
惊变:女儿成了香港老板的“二奶”48岁的方秀清是辽宁东港人。她虽然是个聋哑人,但很明事理,人缘也好。女儿周娟不仅漂亮能干,还很孝顺。2002年春节,在广州打工的女儿来电话说厂里忙,不能回来了,已经给家里寄了钱。当方秀清满怀喜悦的心情和丈夫去取钱时,却发现熟人不屑的神情,甚至在她背后指指点点。敏感的方秀清很不解,回家用哑语问丈夫,是不是女儿出了事?丈夫本不想告诉他,但架不住她的执拗追问,只好对她道出真相:和女儿一起的打工妹说女儿被一个香港老板给包了……方秀清一下子就呆了,令她引以为豪的女儿竟做出这样的事,女儿寄回来的钱,…  相似文献   

13.
刘晓伟 《台声》2013,(1):89-89
上个世纪70年代,在浙江衢州的一家银行营业所的楼上,住着一对在银行工作的夫妇,他们的女儿陈清莉就在算盘珠子的噼噼啪啪的拨动声中长大,那整捆整叠的的票据为她的童年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可以说从童年开始,陈清莉就与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整日与钱打交道的父亲,给她们姐妹3人取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清”字,希望她们清白做人,清廉做事。父亲的期望一直伴随着陈清莉成长,激励着她诚实做人,认真做事。  相似文献   

14.
这几天,一位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父亲引起了媒体的"猛烈"关注,而之所以"猛烈"是因为这位父亲的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的身份。詹云超本人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不少公众表示,在詹云超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美"。父亲送女儿上学,再正常不过。只是在公众印象中,如今有几个做了副市长的父亲还亲自送子女上学,并且是用骑自行车这种方  相似文献   

15.
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年华,谱写了一首安慰烈士英魂的颂歌。这位共产党员就是安徽省岳西县蔡畈村老支书吴清胜。1951年10月,志愿军141师班长吴德阳,在朝鲜语洞里战斗中不幸牺牲。消息传到烈士的故乡──岳西县蔡畈村,人们在为烈士的英雄事迹而骄傲的同时,也为烈士的身后事感到担忧:年轻的遗孀和年仅13岁的痴呆儿吴功宽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不久后,小功宽的母亲改嫁了。就在她离村的那天,时任蔡贩村党支部书记的吴清胜,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照顾孤儿的责任。功宽所患疾病使他和植物人几乎没有区别,照料他的人,得用眼…  相似文献   

16.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17.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8.
任彦 《现代领导》2014,(12):48-49
停尸房里的卫生部长 57岁的科帕奇来自波兰东部斯卡雷谢夫的一户寻常人家。她的父亲是锁匠,母亲是裁缝。由于她的名字有“小狐狸”的意思,一上学她就被同学们冠以这个绰号。“小狐狸”学习很好.考上了卢布林市的一所知名医学院,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母校,科帕奇不仅得到了学位,还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马利克。经过几年相恋,二人幸福地走入婚姻殿堂。1997年.马利克竞选当地议员失败,却把一直做儿科医生的科帕奇引入了政治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剧《十三省》在全国热播,东北抗联十三位抗日英雄,以“十三省”的土匪报号隐姓埋名,潜入哈尔滨周边地区奋勇杀敌的故事广为人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最早将“十三省”的历史发掘出来的并非电视剧编导,而是“十三省”中“耿三”的女儿张桂芳。她用了近40年的时间,先后跑了全国6个省市,调查走访了近百人,历尽艰辛和磨难,终于将父亲由“土匪”变成了烈士。  相似文献   

20.
一位19岁的大连女孩小洁,一直在寻找她才出生3天就离家出走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父亲狠心扔下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呢?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个女儿19年来历尽艰辛?本期《都市谈话》栏目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