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新知     
《当代党员》2011,(4):2-3
三次分配机制是指社会分配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按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等多种互助体系,对政府调控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分配是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必要补充,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次分配在理论和实践范畴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初次分配没有充分体现市场效率原则、再分配调控能力弱化、财政赤字运行及财力分配结构失衡、宏观调控不力和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是决定社会公平与正义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促进收入合理分配作为重要内容。为此,需要加强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分配、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分配观.科学分配观的内涵是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要求的分配.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历来是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两大价值冲突,二者的权衡取舍也是当代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所在。分配问题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应包括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三大领域分别对应着收入的初始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由于所处的领域不同,三大分配在主体、客体、对象和分配原则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富裕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关系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国内消费乏力等等,笔者在此基础上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提出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现阶段我国的第三次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善捐献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分配"在促进我国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缩小社会矛盾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完善现行慈善捐赠的法律法规;加强慈善组织的机构建设;发挥税收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设计科学合理的捐赠项目。  相似文献   

10.
胡莹 《理论建设》2007,(5):21-24
科学分配观是对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旨在回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的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科学分配观的内涵是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要求的分配。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其中第二大目标,就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充分表明,能否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有几个问题是应当注意的:首先,公共资源属于社会群体共有;其次,公正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第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别要注意不能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第四,公共资源不仅是可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的倾斜。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在习惯、道德等因素影响下,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自愿参与的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在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方面,德国不仅有着优良传统,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2010年至2019年,德国的捐助指数在调查的126个国家或地区中综合排名居第18位,这得益于其发达的社会组织和广泛的社会参与,也有赖于其较为完...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有几个问题是应当注意的首先,公共资源属于社会群体共有;其次,公正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第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别要注意不能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第四,公共资源不仅是可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的倾斜.  相似文献   

15.
《福建理论学习》2009,(8):38-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社会和谐与否,与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党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调整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让“中等收入者占多数”。这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配观是对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旨在回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的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慈善事业:社会良性运行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慈善作为道德层面上的第三次分配,能有效地调节第一、第二次分配的不足,既能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长期发展;又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各种可能的过激行为减压、稳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能较好地增强社会自我调节的韧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坚强后盾。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收入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应包括三次,相关制度创新也应围绕此进行。其中,初次分配应重点从市场准入、报酬协商、最低标准、联动增长等方面推进;二次分配的核心是居民税收制度,包括所得税、财产、遗产赠与、特别消费税、居民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失业救济等;三次分配主要是指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制度,主要包括机构制度、公益捐赠、管理、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知识长廊     
《党的建设》2007,(1):56-56
·你知道吗·什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