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分配观是对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旨在回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的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分配、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分配观.科学分配观的内涵是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要求的分配.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日益突出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道难题。因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现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公平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新战略。毛泽东公平观主要体现在反对两极分化和反对特权等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中得到三点重要启示: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宋云辉 《世纪桥》2008,(1):51-5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要依靠科学发展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它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形成,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政府在公共服务的理念、服务、分配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本文针对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认识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谭芝灵 《探索》2005,2(5):102-104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本质在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民族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中,毛泽东的民族平等观是我国民族关系理论中的基础,在处理民族问题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内涵中的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价值生成的核心取向。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的出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分配要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价值生成动因。构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建立公平的公共政策体系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价值生成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3.
党刊文摘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对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李君如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据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实际及其面临的矛盾,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有这样几点是可以考虑的:第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第二,在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即:既能够反映群众的要求,又是在今天的条件下能够逐步达到的公平。第三,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必须从这一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客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本土资源,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外生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其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实现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当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必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始终坚持科学的公平观,以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公平问题,积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是热点话题。这是因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恩格斯指出,社会的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前景是看好的。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它才刚刚破题。在这方面有不少理论和实践课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出科学的回答。本文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其诸多思想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后世继承发扬,影响深远。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从优良政体角度来看,完善政治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坚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从公民观角度来看,保障公民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正义观角度来看,确保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邹韩 《党史文苑》2009,(5):55-56
社会主义争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本土资源,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外生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自古就崇尚“和谐”。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思想。成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伦理常纲。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以及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都进行了科学、精辟的阐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