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测谎结果能否作为定案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青  王戬 《中国律师》2000,(12):58-60
目前,理论界对如何看待测谎技术及其应用结果──测谎结果?怎样从刑事诉讼的角度规范测谎结果的证据价值与证据能力?如何对测谎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等问题的研究还很欠缺,几近空白。本文作者试图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刑事诉讼立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论测谎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该缓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测谎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应用历史,认为鉴于测谎技术的局限,其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缓行,即现在不能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应有选择性地适用;将来可能随技术水准的提高而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3.
陈学权 《证据科学》2012,20(1):40-45
山木集团前总裁宋山木强奸案向我们提出了被追诉人有无权利要求测谎的问题。只要在刑事诉讼中允许使用测谎技术,无论是允许其作为证据使用还是仅仅将其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手段,被追诉人单方面向法院申请测谎,实质上均是一种试图向法院澄清事实真相的诉讼证明行为。被追诉人的测谎权是一种相对权,而非绝对权。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测谎只能作为审查判断言词证据的方法,尚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适用,因此法院是否批准被追诉人的测谎申请,应以有测谎之必要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但对测谎结论能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及其证据种类,仍有争议。从证据的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看,测谎结论具有证据能力,是鉴定结论的一种。但鉴于目前我国相应技术、人员的不规范,现阶段还不能将其纳入诉讼、作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只有当相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后,测谎结论进入诉讼程序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测谎技术才能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测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和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测谎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统一,加之我国对于测谎结论的适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测谎结论的质疑,即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问题。因此,明晰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测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和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测谎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统一,加之我国对于测谎结论的适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测谎结论的质疑,即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问题。因此,明晰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付翠 《政法学刊》2012,(4):72-78
测谎技术作为一项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谎言的重要刑事技术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理论界对测谎技术的应用和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却莫衷一是,争议颇多。因此文章在分析测谎结论证据资格以及目前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测谎结论作为证据使用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诠释,以期进一步明晰测谎结论在证据网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测谎结论的思考——以完善我国测谎证据制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诉讼证据的历史已经步入高精尖技术时代。现代科学使犯罪的智能化和犯罪分子逃避侦控的能力大为增强,为了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效能,世界各国纷纷试图将测谎技术等现代科技引入司法证明过程,以提高诉讼证明的技术含量。目前,我国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对测谎结论能否用作诉讼证据予以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已有不少部门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并将其使用在刑事诉讼活动之中。笔者认为应当尽早明确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并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在此,笔者试对测谎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9.
论测谎结果的证据效力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谎仪即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所获得测试结果具有客观性和与案件的关联性的特征,也具备证据的合法性要求,是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基本要求的。在证据效力上,测谎结果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测谎结果须经过审慎的检查并与其他证据一起,揭示、反映案件的事实。测谎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完全可以通过对测谎程序的完善和规范来加以保障,具体要明确测试人员的资格与诉讼地位;确立决定测谎检查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条件;制定科学的操作程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0.
测谎鉴定问题——从高检的批复谈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谎技术进入我国已有十余年,然而由于其可靠性未得到有效保障,以及相应制度的滞后,造成其难以被认定为证据而步入法庭.本文对国外从测谎技术到测谎鉴定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只要加快创造条件和建构制度,测谎技术迟早会成为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