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人与穷汉一个富人在沙滩散步,见到一个穷汉衣衫褴褛地躺在礁石上晒太阳。于是富人就对穷汉说:“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呢?”穷汉问:“挣钱干什么?”富人说:“挣钱开工厂。”穷汉问:“开工厂干什么?”答:“可以挣更多的钱呀。”再问:“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又答:“开更多的工厂呀。”再问:“下面呢?”又答:“有了许多的钱就可以到全世界去观光,还可以买海边最好的别墅。”穷汉又接着问:“看世界,买别墅后又怎样?”富人答道:“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海边晒太阳了啊。”穷人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现在已经在晒太阳了,你走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2.
心意不一     
有僧人问禅师:“真的法眼藏起来,一代代相传。不知你传给谁?”禅师说:“生物有长的地方。大悟的人没有老师。”僧人又问:“什么是道?”禅师说:“放牛要在有水草的地方。”僧人问:“如何才能成为道中人?”禅师说:“坐在雪地里念经。”僧人继续问:“每一条路都不同,如何才会知道该走哪一条路?”禅师说:“身上带有夜明珠却还怪月亮不够明亮。”禅机点拨:人世间正邪对错,靠心分辨,心明则正,心迷则惑。心意不一  相似文献   

3.
周易有三个穴字:(1)需六四:“需于血,出自穴。”(2)“需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3)“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程颐解“穴”为穴居。朱熹的本义则不知所云,高亨教授对“出自穴”以为“遭难潜逃,隐伏于沟内得免于祸。”对“入于穴”说:“不速之客,亦应敬之,终吉。”对“终”字,未深究。对“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小畜亦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事在酝酿之象也。”对“弋取彼在穴”说:“盖有某公弋鸟,鸟中矢,飞入穴中,公乃取之。”犹嫌牵强。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它的相对主义与辩证法有无联系?我看是有的。如:“彼”与“此”,庄子看到了“彼”“此”的相互依赖,认为:“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二者不可分割。他又看到了“彼”“此”相互渗透,认为:“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彼”中有“此”,“此”中有“彼”,这个思想是比较深刻的。它不同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庄子认为生命过程中的“彼”“此”  相似文献   

5.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6.
幽默五则     
要爸爸有啥用 丽丽:“妈妈,我是你生的吗?” 妈妈:“是的,孩子!” 丽丽:“那我哥哥是谁生的呢?” 妈妈:“傻孩子,你哥哥当然也是我生的啊!” 丽丽:“连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要爸爸有啥用呢?”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熙熙攘攘的菜市。 外号叫“草上飞”的小偷刚把镊子伸进一位正弯腰选菜的老太太的衣兜里,突然,一双铁拳扭住“草上飞”的手腕,断喝道:“住手!”“草上飞”抬眼一看,正是旁边卖菜的小伙子,于是,他凶相毕露地说:“关你屁事!”这时,小伙子“唰”地亮出一个酱色小本本,“我是警察!”“草上飞”只好束手就擒。 镜头二:车水马龙的车站。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畜子以道,则民和”;老子:“知和说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旬子:“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表达了世界万物万事都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事物不同要素中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反相成。“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9.
休闲长廊     
作案工具 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罪犯。罪犯:“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罪犯:“是的!”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罪犯:“为什么?我没有罪!”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  相似文献   

10.
“同素逆序词”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里的某些双音节词有一种奇妙的现象: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颠倒其顺序,就变成了另一个词。如:“白雪”变成“雪白”,“蜜蜂”变成“蜂蜜”,“盲文”变成“文盲”,“敌情”变成“情敌”,“办法”变成“法办”,等等。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诚实 爸爸:“你吃苹果问过妈妈了吗?” 儿子:“问过了。” 爸爸:“不准说慌.否则我要揍你!” 儿子:“真的问过了,她说叫我不要吃。”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6月 ,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 ,以王尔智为首的新班子走马上任。为摸清情况 ,梳理工作思路 ,把握新形势下省直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王尔智局长到省管局下属的一家企业调研。  王问厂长 :“厂里年产值是多少 ?”  答 :“不知道。”  问 :“产品有没有预售合同 ?”  答 :“没有。”  问 :“全厂一年挣多少钱 ?”  答 :“反正够开支。”  问 :“你这样能成吗 ?”  答 :“咋不成 ,这是机关 ,我是机关干部 !”  王尔智局长听后 ,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转变观念———实现服务社会化的前提  经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著名学者纪晓岚,乾隆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刻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纪晓岚走了没一会就回来了。彭隆问道:“纪卿,你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奖品“你这手表不错 ,在哪买的?”“不是买的 ,是赛跑得第一名 ,得奖来的。”“是吗?有多少人跟你一起赛跑?都是些什么人?”“连我一共3人。警察得第2名 ,丢表的人得第3名。”较量法官 :“你偷过东西吗?”小偷 :“时而。”法官 :“在什么地方偷过?”小偷 :“各处。”法官 :“好吗 ,把你关起来。”小偷 :“什么时候放我。”法官 :“迟早。”面条与馒头一天 ,馒头与面条发生争吵 ,馒头被身高力大的面条暴打了一顿。于是馒头回家后 ,纠集了窝头、豆包等哥们儿一起去面条家报仇。面条正好不在家 ,于是它们把路边的方便面痛打了一顿。方…  相似文献   

15.
法庭上,我最常听到的声音;问:“你为什么这么做”答:“因为一时来气……”问:“知道这是犯罪吗?答:“不知道。问:“以后怎么办?”答:“再也不犯罪了。”这些孩子们,抢别人东西,只是觉得刺激,打别人一顿,只是看人家不顺眼,顺手抄了别人的手机,只想炫耀一下自己富有……十几岁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2月27日召开台湾“国安会”,正式宣告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统”,以及如何应对?笔者想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何谓“国统纲领”?“国统纲领”就是“国家统一纲领”的简称,它是1991年2月,由台湾当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汇集朝野的智慧制定的,其目的是“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识,迈开统一的步伐”。“国统纲领”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愿望:中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2.目标: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3.原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  相似文献   

17.
幽默天地     
只准带面具 汤姆“上个周末我收到一张化妆舞会的请柬,结果却很尴尬。” 杰瑞:“怎么回事?” 汤姆“请柬上特意注明只准带面具入场。” 杰瑞:“你的面具不好?” 汤姆:“不是,我戴的面具很奇特,可别的人还都穿着衣服呐!”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19.
《诗经》在词语运用方面,灵活多变。一词多义、多用法的现象,比比皆是。“维”字更为突出。本文试就“维”的含义、词性、用法作以下分析:一、动词,作“系”、“拴”讲,后面常接代 词。例如: (1)“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小雅·白驹》 (2)“汎汎杨舟,绋(纟丽)维之。” ——《小雅·采菽》 朱熹《诗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也。”又:绋,綷也。(纟丽)、维,皆系也。” 动词“维”还可作“维持”、“维系”、“护持”讲。例如:  相似文献   

20.
语录对白     
《传承》2003,(4)
“文革”有段时间,人们说话前必先背一段“语录”。一天,一对农村夫妇到大队闹离婚。丈夫:“‘下定决心’,我要离婚!”妻子:“‘排除万难’,离婚休想。”队长:“‘抓革命促生产’,离婚是小事,革命生产是大事。”丈夫:“‘路线是个纲’,离婚已是铁定心肠。”妻子:“‘我失骄杨君失柳’,离婚对你没好处。”队长见这对夫妇一时半会扯不清,劝道:“‘红军不怕远征难’,麦收过后再来谈。”语录对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