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货币,当今人们通常称我为金钱。有人誉我为“众善之门”,也有人谓我乃“万恶之源”。其实,我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只不过是一种商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以前有一个书生,他穷得囊空如洗,身无分文,不能买食物吃,不能买衣穿,终日乞讨为生。他看我能使人随心所欲,能使人丰衣足食,能……等等,就以为我是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是万能的。于是,他变得心狠手辣,为得到我不择手段,什么偷抢拐骗都做了,成了祸害百姓的恶人。后来,他被绳之以法。临刑前追悔莫及,对众人哭诉道:“金钱是万恶之源,都是它害了…  相似文献   

2.
在三联商社济南家电商场四楼格力空调"中华第一店"里,有两个硕大的圆饰,上面各书一字,分外醒目,一个字是"悟",另一个字是"品"。山东格力电器市场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段秀峰说,这两个字是他做了十年格力事业的最大收获。他说,企业做到现在,自己开始真正悟到了一些东西,也品出了个中的滋味:要想成为一个“丰满”的人.  相似文献   

3.
“比如卢梭,为什么是大师呢?不是在于他画的象不象,而在于他有特别的感觉形成他独特的画风。”(杨春 白雪 2002年3月30日) “悟就象窗户上的纸,当你琢磨透了,它也就透亮了,道理就是这样被领悟的。”(杨春 白雪 2002年4月26日) “一个人有使命感是最重要的,使命感就是老天让你在人间完成的一件事情,我的  相似文献   

4.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5.
2010年高考,陕西洋县曝出一位零分考生。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是要挑战高考制度,只是想吸引关注,引来投资,想发财和“成功”。该生考完后一个人去了上海,母亲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做一个普通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他说:“我做不到,我不想做普通人!”  相似文献   

6.
课上,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究竟采取哪种批评方法最奏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一种无声的批评方法──动作指示法,效果甚佳。由于学生违纪时常常窥视教师,所以教师可做相应的动作来暗示、劝诫他终止自己的行为。如有次我正讲课,一女同学用梳子拢头发,我便冲她微笑着做了个“拢头发”的动作,她会意一笑,立刻放下梳子,歉意地点了点头,课后还主动承认了错误。一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方便,但它却有着其他方法所不可比拟的效用。第一,它是化“有意”于“无意”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引,意在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对违…  相似文献   

7.
近来,偶读中国野史,见到一则“制棺自省”的故事,颇感有趣。故事云:苏州府城隍庙住持袁守中,居于月渚山房,一位客人曾借寓其斋,见案头放一具紫檀木小棺材,长三寸左右,有一盖可开可合,就笑他说:“您做这个小东西想用来干什么呢?”袁守中说:“人生必有一死,死了就装在棺材里,我很奇怪世人只知富贵功名而不知有死,所以我每有不如意的事,就看一看它,可使一心顿释,万事皆空,所以我把它当作严师训诫或座右铭来看待。”(《履园丛话》卷二十四)。袁守中“制棺自省”的做法,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人生,塑造美德,淡泊名利,无…  相似文献   

8.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在培养人才方面,总是要狠狠地“折腾”,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他有两个接班人:杨元庆、郭为。殊不知,为培养这两个人,柳传志将他们一年调换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才把他们培养成了“全才”。  相似文献   

9.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权利的原初意义即意味着正当的事物,“正当”是权利的伦理学维度,它决定着人们的欲望和冲动能否成为权利的基石,对正当的事物才能主张,这种主张方可能成为权利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当更多地侧重于“他求”,只有主体人的“我要”与社会性的共同要求相洽时,“我要”才被承认为是“正当”的,才能成为权利。  相似文献   

11.
悟,是禅宗用语,意思是心里明白,觉醒理解。由此又引申出觉悟、悟性、开悟、恍然大悟、大彻大悟等词语,大抵都是相同道理。悟,从禅宗五祖弘忍以后,分为南北两派,一派主张顿悟,以慧能为首,他们认为人身本有佛性,可顿然破除妄念,悟得佛果;一派主张渐悟,以神秀为...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一定有机会为社会做一些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但不一定有机会,他可能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确实可以为社会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不管它有多难,都要去做,因为我知道,如果放弃了,我一定会后悔。” ——叶丹阳  相似文献   

13.
我们思想上还需要哪些超越(下)□周文彰四、超越“假、大、空”的思想怪胎我为什么把“假、大、空”叫怪胎呢?因为它是不正常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社会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搞“假、大、空”。但是“假、大、空”却产生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Mr.DongguoandtheWolf¥LINZHENZONG古代有位东郭先生很仁慈,也很迂腐。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只狼。狼说:“先生,我是一只善良的狼,猎人在追赶我。请您救救我。”东郭先生很可怜它,就把它藏在自己的空书袋里。猎人追到这里,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5.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6.
喻守国 《求索》2013,(6):136-138
严羽能够从禅学中拈出“妙悟”来喻诗.是因为二者在思维规律与思维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差别体现在:在悟的内涵上,一为出世一为入世;在悟的途径上,一为做“加法”一为做“减法”;在悟的境界上.一为人生理想,一为审美态度。这些差别没有为我们所注意,主要原因在于比喻自身的语义变化以及中国文论范畴的模糊性:从比喻自身来看,禅喻的模糊性导致了“悟”这一意义的不确定;从中国文论本身来看。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决定了这些范畴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机会出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用我的全部个人资产将我所收受的房产和钱全部退回去。以洗清我这颗污浊的心,弥补给组织造成的损失。”这是谭历亲手写的忏悔书上的一句话。一个“退”字,包含着他内心多么深的“痛悔”?如果他的人生早能“退”一步,怎么会有今天?  相似文献   

18.
企业领导人的更换是每一个企业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坎”。能否选出合适的接班人,能否顺利地传好“接力棒”,对企业的安危是至关重要的。西方国家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在选择新任领导者时,现任领导人的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任领导人享有很高威望的情况下,他基本上左右着未来的人选。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习惯于“人治”的社会,现任领导人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发言权。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处理好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它需要非凡的智慧和胸怀。  相似文献   

19.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20.
贺善侃 《现代领导》2014,(10):10-11
对“跨界领导力”的研究始于对其内涵的把握:而要准确把握其内涵,首先要搞清楚“界”的含义.还要搞清楚怎么“跨”,理解“跨”的含义和程度。一、何为“界”?对“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去理解。从广义上理解,“界”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界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而又相互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总是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一个“类”。区分不同类事物不同普遍属性的界限,正是我们在此所说的“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