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它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和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增长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心态和谐.这三大和谐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这是由于,相对于人类生存和所有实践活动而言,整个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前提和客观环境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功能,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伦理学整体主义的主要流派——大地伦理学内在的生态学范式以生态共同体范畴为立足点,使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从具有理性主体地位的人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由此达到了对存在于人际关系范围内的共同体范畴的生态化,赋予了自然相应的伦理地位,进而为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提供了逻辑基点。新的伦理观能够恰当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而使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承认自然的客观优先性,人是自然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人和人的活动谈论自然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实现形式是实践,人不可能对自然环境无所作为,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内部来看,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精髓——对民主精神的彰显和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就能实现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耦合贯通。从外部来看,把握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的五个维度——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从这五个维度向外延展,不断健全和发展协商民主,就可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李博 《世纪桥》2011,(23):40-42
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认为自然也是人类解放整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是和谐统一的。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无论是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还是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实践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大智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哲学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要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8.
孙文营 《求实》2007,4(12):47-50
中华传统思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为: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确立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目标的系统和谐观;"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正视矛盾存在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和谐观;入世求实的思维方式,要求树立重视现实和谐成就与未来和谐理想相统一的渐进和谐观;"民为邦本"的思维方式,要求确立执政为民与"两个共同"相统一的和谐动力观;"中庸"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对立两端和谐的一般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余梅冰 《党史文苑》2007,(11):65-66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伦理的主要内容有:“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发展是人的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的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真正统一.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挖掘和整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当前中国存在的发展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应对风险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于努力推动绿色发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由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具体和谐构筑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世人把杭州比作天堂 ,主要是杭州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杭州建和谐社会应从这个基点展开 ,增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协调 ,促进杭州对“长三角”南翼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 ,提升杭州在国内外城市中的地位。杭州人与自然的和谐尚需从四个方面提升。1 建设“长三角”生态支柱钱江流域生态系统是“长三角”最重要的生态支柱性走廊 ,也是“长三角”内部的洁净水源。保护和优化这里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邵鹏  安启念 《求实》2012,(8):4-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整个社会生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人生的和谐状态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自身及其环境的和谐共生,正确处理人格生态系统关系,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生态和谐发展文明观。  相似文献   

16.
略论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哲学范畴,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有序、适中。社会和谐是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和谐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统一、融洽通畅、公平公正、和平稳定。在和谐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可以凝聚人心,发挥活力,汇成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黄敏 《前线》2022,(1):12-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按照美的规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与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思想一脉相承,体现出求生态之真、致生态之善和臻生态之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吴海燕 《求实》2005,(10):27-29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