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作为“特殊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独特的条约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条约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欧盟作为缔约主体,在特定事项和领域内享有排他性的缔结条约的能力;欧盟条约的法律效力问题涉及建立欧盟的各个国际条约的直接适用性和优先地位问题、欧盟所订国际条约的直接效力问题及混合协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欧盟条约的法律监督机制——司法监督制度,通过协议程序、诉讼程序、初步裁决等方式保证欧盟条约的遵守和履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和废除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与国内一般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低于根本大法———《宪法》和基本法律 ;由国务院核准的条约和协定 ,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行政法规等同 ;而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的协定 ,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规章等同。这样明确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效力等级有利于我国积极主动地捍卫国家利益 ,亦符合国际实践的习惯作法。我国制定国内法 ,同时参与制定国际条约 ,首先应避免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的出现。如果同位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潜在着冲突或已经发生冲突 ,我国应坚持解释一致原则和条约优先原则去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其渊源与传统的国际法具有同一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国际环境条约具有五个特点:其制定的系统性(框架性)、发展和改变条约的程序方便性、可以在批准生效前临时适用、强调地球整体的观念和使NGO通过条约制度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在国际环境法中,有些习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确认;一般法律原则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如善意原则、公平原则等;由于司法判例的一致性的要求、宣告性及决定国际环境法的存在和确定其内容,直接关系到争议各方的权益,是国际环境法重要的渊源之一;著名公法家学说,由于其主观性和可能的偏见,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影响力比司法判例显然小多了;软法(没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扮演了基础性的作用,可以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体系目前对于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关系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加上签署加入WTO议定书的特殊情况,导致WTO及其附属协议在国内适用存疑。从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实践来看,实用主义的做法对中国有利,在中国法律体系内赋予不同类别的国际条约适当的法律位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WTO及其附属协议,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用个案处理的方法适用。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条约所载权利义务的实现 ,尤其是条约义务的履行 ,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条约监督机制。根据现代条约实践 ,对国家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施加监视、检查等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牵制方式在不同类别或领域的条约中有着不同的规定 ,归纳起来 ,以“定期报告和审查机制”、“核查机制”及“国际机构监督机制”三种方式较为常见。条约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法理学基础。该机制对于保证条约的遵守和义务的履行 ,对于加强条约法律效力 ,维护国际法律秩序 ,促进国际社会法治化具有积极意义。目前 ,条约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人权、军控、裁军等领域的条约之中 ,尚不具有普遍性 ,且存在若干不足之处 ,作为一种新的条约法制度 ,该机制有待于通过国际实践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各国实践看,都承认国际条约对本国具有拘束力,可以构成本国法律的一部分。我国目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实践分析认为,国际条约与我国国内法具有同等效力,国际条约可以在我国国内法中直接生效,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是处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欧洲联盟作为国家联合体,它既不是一个典型的国际组织,也与主权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目前采取的治理模式包含国际主义、超国家主义和亚国家主义三种因素。欧盟治理的指导性原则,制度架构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为欧盟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可能会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法律地位较高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低的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予以解决;第二种是法律地位相同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有条件的条约优先原则、解释一致原则、修改国内法和修改国际条约这4种方法予以解决;第三种是法律地位较低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高的国内法相冲突,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第7条的规定排除了这种冲突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问题一直被传统民族国家所标榜,而随着地区一体化的深化,区域集团化组织开始挑战、质疑传统合法性概念及合法性依据。欧盟作为一个介于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自成一类的政治实体,合法化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也体现在欧盟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条约中。新近《里斯本条约》的签署和生效之后,更进一步解决了欧盟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欧盟获得合法性的发展逻辑,即社会权力结构重整、内在制度完善及外部承认的获取。  相似文献   

10.
人权条约和决议与关于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责任的一般国际法规则共同构成了人权保护国际程序的法律依据,联合国机构和人权条约机构为国际法程序提供了运作机制。人权保护的国际法程序可以概括为监督程序、控诉程序、调查程序、司法程序及其他程序。借口人道危机,西方大国未经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干涉,缺乏法律支持。以暴制暴不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程序的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用于澄清条约约文的含义。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背景下,条约解释也可以用来解决条约间的冲突。用于解决条约冲突的条约解释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国际习惯性质的方法。不过,由于国际法的法律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效力等级,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如何适用国际条约属一国国内事务,当今条约关系愈益复杂,我国应视其不同而相应采取纳入和转化这两种方式,但应更多地采用转化方式适用条约;条约的地位因其类别不同,并不必然优于国内法。  相似文献   

13.
《反弹道导弹条约》曾经是美苏(俄)双方承认的维持战略稳定的基石。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是具政治主张驱使的结果,是为了在国际上谋求军事霸主地位和绝对自身安全,在国内谋取党派利益,必将对未来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进程产生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条约在内国的适用素有“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因为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的方式都有其可行性,所以各国实践都偏向于采取混合的方式适用国际条约。采取“以间接适用为原则,直接适用为例外”的方式适用国际条约对我国而言最为有利可行。  相似文献   

15.
对于WTO各个协议的解释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的一些国际条约法中关于条约解释的规定有些形成了国际习惯规则的一部分,与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WTO争端解决的实践也表明这些条约解释规则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对争端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渥太华公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寻求把杀伤人员地雷作为一种武器从战斗力量的军火库中消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部公约确认并禁止了一个很宽范围的行为,特别是武器的发展、生产、储存、转让与使用。这项综合手段是国际人道法非常欢迎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缔约过失责任有相应的适用范围。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 ,也不同于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8.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现了欧盟联合自强以及和平理性的正确性。文章拟通过对欧盟制宪过程的回顾,审时度势,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欧盟宪法条约》创造的新体制将最终为欧洲人理解和认可,度过危机走向坦途。  相似文献   

19.
美国武器装备建设法制体系中有规范核武器类、常规武器类、化学武器类、生物武器类等武器装备建设的国际条约,有军备控制类、武器研发类、武器售卖类的双边条约;美国通过签订条约限制毁伤性大的武器研发和使用,从而减轻本国经济压力、维护国家安全,对他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或技术进行控制,对利害关系国武器装备研发和技术封锁,扩大美国武器打击和防御范围来实现全球控制意图,设置严格生效条件维护武器装备贸易,拒签或搁置特定条约以维护战略目标等。国际社会也通过技术创新、倡导新战略空间和平观、与他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等途径应对美国的条约运用,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学对法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法律经济学也日益发展壮大,条约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依据,其自身也可能因为当事方对条约的缔结、内容及其履行方面所产生的分歧或冲突而发生争端.而条约争端的解决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事情,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节约条约争端的解决成本,从而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